江南秋色:從寶石流霞到北街尋夢
宝石流霞
确切的说,十一月底已过秋时,然则暖阳所至,仍怀抱城山于温情之中。起于望湖楼,沿宝石山路拾级而上,过纯真年代书屋,登顶稍歇;绕行山中,趋步往初阳台,又折行至抱朴道院,由葛岭而下,徜徉于北山历史文化街区,沿途探访玛瑙寺、菩提精舍、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西湖山庄),向晚而归,为之记。
宝石山
保俶塔
纯真年代书吧不再于书吧本身,再于其名莫名其妙的给人以颇具历史感的回味——唤起对那个只有QQ的年代的回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点,回忆是成长逃不脱的经历,那些牵引你我他的曾经,无论当时是寻常或无意,也不论是欢喜或悲伤,都汇聚成了深刻的烙印,代表着此刻对于陨落的怀念。
塔刹
西湖三塔各具特点,六和大度如将军,雷峰(旧塔)褴褛似头陀,唯保俶窈窕像美人。雷峰与保俶,一老一少,一偻一俏,遥相峙立,当年应是奇景。保俶塔原为五代时所建,正处于忠懿王钱俶在位期间,后经北宋僧人永保师叔重修,改名“保叔塔”,"保俶"的名字由来,可能是“叔”与“俶”之讹化,亦或后世各取其中一字,以为纪念。在历史的天空下,风雨销金锉石,塔刹剥落,木石碎裂,身形斑驳,也许唯有记忆可以永恒。立于山之巅,廓然清秋,万象多姿,楼台远瞻,山水尽染。西子秀色尽纳于眼底,碧水平铺,白堤横卧;浮舟如梭,远山似黛;烟光纤柔,林色交融。张臂决呲兮容物与我,心胸激荡兮天地同流。
北里湖
北里湖
苏堤
苏堤
抱朴道院洗漱亭遗址边岩壁上有一对联亦颇具哲理:“天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地者无形之父母也。”不仅符合传统伦理观念,也契合道学修行精神。又有明万历年间石碑《重建葛仙庵碑记》,其书云:唐刺史李君构室祀之,题额曰初阳山房,造初阳台。石台历五代,至宋尚存。元时兵火,失所祀矣。据学者朱越利先生考证,李君是曾任杭州刺史的李泌,从碑记可知初阳台始于唐。
抱朴道院
“天开图画”题刻
北街寻梦
“又入佳境”亭
玛瑙寺距葛岭牌坊百步之遥,该寺原在孤山,旧名玛瑙胜院,由五代吴越国王创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因孤山兴建宫廷御用四圣延祥观,而迁寺于今址;后该寺屡毁屡建;后因《台湾通史》作者连横曾居此整理文史资料(1926-1927年),玛瑙寺修复后,于2008年被辟为连横记念馆。玛瑙寺仅存寺之名而无寺之实,园林式的布局描绘了江南婉约之象,也在文化上赋予西子湖以灵秀之气,另附《瑪瑙寺 · 臺灣民俗藝術展》,已记其事,不待繁叙。
玛瑙寺内景
玛瑙寺门头
玛瑙寺内景
相关链接
尋古|旅攝|詩書|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