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古人养胃三大饮食原则“适时、适度、适中”
十人九胃病的说法自古有之,但是古代没有先进的科技,不像现在我们若是胃部出现啥问题,只要在胃镜下那是一览无遗。我们的老祖宗们如果胃部出现问题,是怎么办的呢?
古人对胃的看法
古人对胃那可是相当重视,这一点我们从“胃”字的写法便一目了然!
上田下肉月,肉身承受五谷之土,这是古人把胃比作身体的农田!超赞啊,还能再形象一些么?
古人对胃部的认知也是相当准确,我们经常说五脏六腑。所谓“五脏”,即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胃,属腑,又称胃脘,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以下2方面:
(1) 主受纳、腐熟水谷:这话是说胃部能够容纳并把食物初步消化为食糜,继续给古人点赞!
(2) 主通降、以降为和:藏象学说,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机体。说的是胃部消化的食物到达小肠之后到大肠,最终由大肠转化糟粕。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不仅会影响食欲,而且浊气在上会发生口臭,脘腹闷胀以及大便秘结等。
古人的养胃原则
古人已经对胃部有这么深刻的认知了,那么他们的养胃秘法是什么呢?
古人养胃秘法1:饮食以时
这个观点是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的,是说饮食必须要定时,要有规律。注意这里的规律不单单是一日三餐准时吃饭,更重要的是饮食规律与胃酸分泌的规律相符,这样就避免了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减少胃病的发生。
古人养胃秘法2:饥饱要适度
大家都知道北宋大家苏东坡的众多成就中有一项是著名的美食家,在面对美食的时候他经常是'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这是告诉我们,再好吃的东西,都不要吃得过饱,和我们现在倡导的七八分饱不谋而合哦!
古人养胃秘法3:食物要温度适中,细嚼慢咽
华佗在《食论》中提到的口化(宜细嚼)就是告诉我们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这样胃部负担小才好消化。而食物的温度也很重要,太烫太冷吃了都不舒服,这一不舒服了,多半是伤了脾胃。
感叹古人是如此智慧,跟着他们来养胃,准没错!
而和古代不同的是,现在的我们可以享受医学的发展、科技的变革带来的更好的医疗条件,胃不舒服了,医生可以通过胃镜直观的看到我们胃部的情况,近些年来,更是有像安翰磁控胶囊胃镜这样,不插管不麻醉,随水吞服一颗小胶囊,躺在检查床上就完成的高科技胃镜方式。
现代比起古代有更高科技的胃部检查方式帮我们解决难题,给我们的胃多增添了一份保障。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