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朗,甚是想你
很多时候写文,喜好在开篇坦明时间节点,比如去年、前年、某年。或者是节气,比如惊蛰、春分、谷雨。有时只是下意识地写下,子夜时分、凌晨三点、清晨五点。这样的叙述方式,不过是想告诉前来读字的人,我这里莺歌燕舞,你那里是否也是柳暗花明?只不过是求个认同。
小城年年春来晚,明明已是三月末,还全无春天的影踪。这几日颇寒,早已存放起来的羽绒服又拿出来御寒。春总是来得不动声色,鸦雀无声。只是某日走过街角,看见墙根下几株无名草已欣欣然绿了,才让人知道春天已到。
朋友于午后发来他处的春景,言称正是采摘茵陈的好时机。所谓茵陈,不过是白蒿。三月可食,四五月里就是杂草。植物有可食用期,人也有幼年、童年、少年之分。植物长得太成,水气隐去,叶子皮条,吃起来就創口。人到了中年也一样,变得奸滑,多虑。凡此这般,都不算菜品和人品中的上乘。
茵陈的名字很好听。属于三月里待嫁的新娘。人们吃惯了荠荠菜,婆婆丁,但遇茵陈,便觉新鲜。茵陈采回来,一二三四遍清水漂洗,叶片上附着的灰尘、草屑顺水而去,在阳光下举起一株,莹莹闪光。野菜也是自带光芒的植物。
取一团子茵陈,开水焯到七八分熟,捞出,攥干,切碎,与猪肉末搅拌入馅,包成水饺。或者采回来洗净后,就置在阳光底下暴晒,这一面晒得发蔫,再翻过来晒另一面。直要把所有的枝丫都晒软,晒透,挤不出汁水来,方可收入罐中,留待冬天时好友来访,拿出来作茶。三五个知己,围坐在火炉边,等一壶水烧沸。
茶壶中放一捏茵陈,开水洗杯,茵陈的叶子瞬间伸展,腾挪。第一遍茶水是要倒掉的,名曰洗茶。第二遍水浇上去,才可唤醒茵陈的味蕾。茵陈入茶,奇绝之处是茶体为一团,不是颗粒,不是叶片,而是一大朵。完全的完整的开放在茶壶里。茶汤是原始的绿,浅绿,饱含着植物溢出的精髓,微苦,不涩,撮一口,闭上眼睛,人仿佛在雨后的原始森林里走了一遭。
植物有可食用的时间点。人与事物大致也是如此。久不联系的朋友,忽有一日在微信里留言,他要启程远方,特来告知。看到留言时,距离友发出的信息已过了三个时辰,不知如何回复,才算稳妥。权且只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回去。不过是一个人客套的,或者无意的告知。过从不密的人,实在没有理由在信息里写下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所去为何因由,是否有人陪同,以及归期何时。对方不说自有不想说的理由,听的人也不必详细地问个清楚。因为交集疏浅,彼此只在客套边缘,他是敷衍,这一边,也无须认真。
人至中年,还是喜好有人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朋友,有苦痛时来说一说,有喜悦的事摆出来乐一乐。是朋友的人如果远行,必是清楚关注自己的人会心生惦念,总要在临行前写下一封书信。信的开头要写下:某某,你好,见字如面。信的末尾要落下写信人的姓名,以及日期。若是在微信或QQ里留言,也要这样去写:某某,我因某事于某时准备去往某地,为期若干天,自有同行的人,不必挂念。似乎唯有这样,才显示出一个人待友的诚意。
朋友说,这个周末,你也挎个小筐去田野里挖茵陈吧,如果不认得,就去百度个图,田间地垄里仔细辨认去。茵陈是个好东西。朋友是个好人。可我的城市里,三月还是初春。是呢,我这里的春还在路上。如果真的春来了,倒也不妨做个执拗的人,去四下里收集些春光来显摆。并且,并且,还要在春天的记事本上写下:3月25日,一个人踏春。天气晴朗,甚是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