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尚乡】第一章 淌过黄土的汉子

我要讲的,是遥远年代的遥远故事,但是听得人还是不禁唏嘘。我要讲的故事,是穿过历史的烟尘,顺着那一只苍鹰的脊背从天空滑翔而下。

记忆,随着那一声声嘹亮凄厉的苍鹰鸣叫而越来越清晰,就像是吹散的迷雾,就像是红警游戏上面逐渐展开的地图。

我要讲的,是一个个亡灵的故事,他们活着的时候生活在劳碌与苦难之中,到死了之后,变得轻松了,也就有很多灵异的故事。算不上生英死灵,但是也充满了离奇的迷幻色彩。

首先要讲的是我爷爷的父亲的故事。我们那里,把爷爷的父亲叫做老爷爷,加一个老字,辈分就抬了一级。所以我首先要讲的就是我的老爷爷的故事。其实之前还有很多亡灵的,但是我是在是不愿意去探究了。

我的老爷爷叫王天堂。一听到这名字你或者会笑,但这确确实实是他的名字。他们是天字辈的。按照尚乡这个王姓的辈分安排,自天字辈往下依次是——天、保、定、书、图。

王天堂生活的年代,还是在解放前,清帝已经退位,蒋介石还在发动中原大战。那时节,位于中原西部山区的尚乡,还全都是王姓的。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

这个祖先要从更早以前说起。

时间是在二百年前了,那时候还是乾隆盛世的末期,有一个叫做王岭的村子,那个村子的人也正像名字一样,所有的男人都姓王。王姓中间有大地主,也有小佃户。

王岭这个地方,虽然是一道山岭,但是山上全是土。以前王岭的人盖房子,找不来石头,就只好挖土夯土胚,不经烧制就直接垒到墙上去,所以全是土胚房。只有那个大地主家的房子,使用青砖建成的,青砖青瓦,几进几出,几厅几院,雕梁画栋,很是气派。

话说这么多的房子都是土建成的,挖来挖去,也没有挖到石头。现在王岭也是靠卖青砖红砖发家致富,挖土的都是挖掘机,昼夜不停的挖,往那里挖都还是土。

王岭的人很感激这块深厚的土地,他们都说,故事要从更早以前说起。

明朝初年,响应朝廷的号召,从山西洪洞县的的大槐树下集合,来到河南的时候,带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风水先生,几经辗转,终于选中了这个风水宝地。

当初来王岭的人,都不是自愿的,全都是被当时的禁卫军、锦衣卫从家家户户里面抢来的,用绳子绑着手臂,用铁镣套在脚上,一串一串的人,被带出了家门,然后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合。

那一天,被抓到大槐树下的人都是一些姓王的人。太阳在天上就像是发了怒一样,一个劲的发脾气,将滚烫的温度一波一波的往地面上送。长时间的干旱,让地面上到处都是可以淹到脚踝的灰尘。虽然是夏天,但是郁郁葱葱的花花草草全都不见,连高大的树都干旱的掉光了叶子。

一行人铐着脚镣手镣,一步一叮当,走着走着就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茫然四顾,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全是黄土,全是刺眼的光线,全是飞扬的昏黄的灰尘。天上是一个又一个刺眼的光圈。出了这一群人的脚镣声,周围其他的什么声音都没有。

没有蝉鸣,没有鸟叫,甚至连一只乌鸦的影子都看不见。

这群人又干又渴,长时间的赶路让他们浑身乏力。因为都是被官府从家中从暗室里面揪出来的,也就走的仓促,没有带干粮,也没有带水,还有不少人在拉拉扯扯中鞋子都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这一路走来也只能是光脚踩在灰窝窝里里面,他们不知道还要走多久,迈的步子一步比一步小,东倒西歪的,带着原本不愿离开家乡的情绪。这彻底惹恼了押送迁徙老百姓的当兵的,他们人人手中拿着一支马鞭,动不动对着光着脊梁满是汗渍的汉子们就是一顿猛抽。

妇女孩子一队,更是哭声震天。其实全都破衣烂衫的,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

走下那个高高的山坡,这两队人就看见有一棵长得格外茂密的大槐树,独此一棵,成了天地间唯一的绿色。这棵大槐树实在是太大了,足足可以涵盖十来亩的地方,也实在是太绿了,就像是打翻的水彩。

男人这一队中有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汉子说:“看来我们可以歇一下了。”

走在他前面的那个人回过头来说:“你看看我们这一路走来,在哪里歇过?你还想歇?!”

中年汉子说:“你看到那棵大槐树了吗?为什么周围寸草不生,偏偏这里长了一棵这么大的槐树?这个地方不简单。但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里少了一点人气。槐树长得像不像是一个老头子的身躯,在张望着等待着孩子们归来?估计这里就是我们集合的地点,大槐树了。”

果然,这两队人在大槐树下停了下来。当兵的请出一个大胡子、穿着朴素的官,他站在大槐树的树杈上讲了一通话,说是河南那边因为战乱,荒无人烟,大量的肥沃的土地没有人种植,可惜了,在山西穷,到了河南或者更南的地方,就能变成地主。有了土地,一切全都有了,再不赶紧过去,土地被人占完了,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他讲的激情澎湃,但是人们还是暗自垂泪。当官的没办法,说:“还是按规矩办吧,将每个人的小脚趾甲劈成两半,按进黄土面儿,让你们的小脚趾甲永远都是两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还是很容易一眼就被认出,看看你们谁还敢想家,谁还敢打算半路溜回来。”

于是,当兵的就挨个切开了迁徙民众的小脚趾头,也真的涂上了黄土。然后逐个登记,订立户籍。

这帮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在官兵的押送下,翻过太行山陡峭的山壁,渡过黄河,来到了中原地界。走着走着,中年汉子突然大叫:“好,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

押送的的官兵头目哈哈大笑,说:“这里?你们想在这里安家?真是乡巴佬土包子,没见过大世面,你们不知道过了东都洛阳,再往东就是千里沃野,连半个山头都见不到,在那里,想种多少亩地就种多少亩地!”

中年汉子笑着说:“我是风水先生,我看出这里的风水好!”

经过这一路上的交谈,风水先生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恰好都是王姓,这时也都狂热地高呼要在这里安家。

带队的小官吏见这帮迁徙的流民已经下定决心,也也就自己琢磨起来,想着离洪洞县大槐树已经有千里之遥,流民们再回去也是九死一生,逃跑的可能很小,就答应了,到富春县城办理了手续,移交了户籍。这帮跟着风水先生的王氏一族,就在这个肥沃的山岗上安了家,并且把这里取名叫做王岭。

其他的大部分的人,跟着大部队继续向东南前进,最后在哪里安了家,也不得而知。

(0)

相关推荐

  • 清明时节祭祖寻根大槐树

    清明来临,正是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时节.对于现如今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人们,可能都会听过一首传唱了几百年的歌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何处寻?大槐树下老鸹窝--" ...

  • 洪洞县第三十一届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开幕式

    洪洞县第三十一届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开幕式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一章 黄河在咆哮

    第一百零一章  黄河在咆哮 "合子他妈,有了保山的消息了!"一大早的,李姬刚刚起床,就听见王天让的老婆张英在门口大声的叫着. 李姬慌忙开了门,急不可耐的一把拉住张英的手,一连串的问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二章 旧族长,新村长

    第一百零二章  旧族长,新村长 县里的领导现在台上大声讲解了上级的政策,那就是所有的土地要收归国家所有,国家再把土地交给农民来种,具体的分配方法是按人口来分,按每家每户来统一耕种.具体的政策,村民们也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三章 难以启齿

    第一百零三章  难以启齿 王保合虽然做了副村长,可是村长王天孝并不分配给他什么事情,所以一直是一个闲职,村委会里的代表们,大部分都是王天孝的人,自然不会去说什么,即便不是王天孝的人,也还是觉得一个十六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四章 家是一个温暖的概念

    第一百零四章  家是一个温暖的概念 当时正是夏天,大早上就已经没有冷的感觉,要是活动一下,浑身就汗津津.所以人们睡觉都不会穿着衣服,更不会盖被子.王保合见王天孝家大门虚掩着,以为这家人都已经起床了,就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五章 小登科

    第一百零五章  小登科 王保合和袁香君约定了第二天早上去童养媳的村子.两个人早早地就出发了,到那户人家的时候,还不到中午,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正背着一大捆柴火进了家门.王保合是经常干活的人,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六章 造字不造账

    第一百零六章  造字不造账 王保合自然知道,有些事情如果没有人开头,后来就不会泛滥成灾.所以他在众人窃窃私语的时候,早就看见王天孝远远的在人群中欢笑,虽然脸上也带着喜庆,可是那欢笑只是一张皮,皮下面是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七章 命不如铁贵

    第一百零七章  命不如铁贵 其实,在被审查的这八个月里,王保合的孩子早就生下来了. 是一个儿子,出生还没有三天,就死了.并且离王保合重见天日已经过去了七个多月.但是这个消息始终没有传到王保合的耳朵里面 ...

  • 【明月尚乡】第一百零九章 越说越荒唐

    第一百零九章 越说越荒唐 两个人皮肤发红,都忍不住想伸长了脖子,长长的出一口气,周葡萄一抬头看见自己的婆婆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她,还有她身上的王天孝. 王天孝也发现身子底下原本像条被抛上岸的大鱼一样拼命扭 ...

  • 【明月尚乡】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顶之灾

    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顶之灾 作为宅神的灵蛇,不返回自己镇守的房屋,反倒是像野外爬去,周围的人全都看出来了,这肯定是不想再庇护那家人了. 这四条蛇究竟是谁家的呢?随着周围的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