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珍 | 吃春野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麾村元宵节    呐喊吧,中国

麾村春节    在悉尼过元宵节

苏东坡吃蝙蝠    珍珍

吃春野

陈秀珍

作者陈秀珍女士,1963年出生,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会计工作,退休后喜欢写点小文,多篇文章散见于《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江都日报》《仪征日报》《扬州诗文》《白沙》等。

今年的太阳很不称职,常出门“流浪”。虽然细雨霏霏,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势不可挡。草儿青青的季节,嫩头萌发,万物复苏,鲜字不止鱼羊鲜,春食野蔬鲜三分。

马兰头约好似的,呼啦啦出头露面。河滩边、茅草地、竹园边、小灌木林边、石桥砖缝边,一夜间会冒出一簇簇一丛丛,比肩而立,恣意安然,倚风自笑,青翠葱郁的阔叶的草儿,它们蓬蓬勃勃地挤在一起,成片相连。它们形如柳叶,根茎粗短,绿叶红茎,咱乡下人称它为“红梗菜”。

马兰头的茎呈细长圆柱形,浅棕色的细根和须根扎进泥土。叶的表面有细纵纹,叶呈椭圆形。长老了还会在枝顶开出花来,马兰头的花为淡紫色,阳光下星星点点的,在微风中会有淡淡的清香。闻闻有股沁人心脾神清气爽的感觉。开花后结的种子很小很小,常常被一些野猫狗窜入,粘在毛上,尔后带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于是乎就又有了一处处马兰头的生长地,造就了它的野气十足。

马兰头生命力极强,既不需播种,又不需培育,更不需施肥,完全靠根须顽强地蔓延。只要不长庄稼的地方,都有它的踪影,阳光下的马兰头,总是像绿色小草坪似的铺就着。即使在播种时不小心踩在它们身上,踩得稀巴烂,几场春雨一浇,立即齐刷刷又茁壮成长起来。

小时候,每到清明前后,我和庄上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放学后结队出行,拎个篮子去河边草地上寻找马兰头,一个个手拿小锹,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马兰头,马兰头,春天来了就冒头,弄点吃吃不长痱疮头。”大家蹦蹦跳跳地边跺脚边唱歌,为什么要这样唱?反正不解其意,随嘴溜溜而已,农村孩子的知识面窄,自觉得蛮有意思呗。

妈妈喜欢做清炒马兰头,铁锅中倒入素油加热,再倒进洗净沥干水头的马兰头,倒下锅哧啦哧啦作响,翻炒片刻,浓香直扑鼻孔,沁透肺腑。盛在蓝边白瓷盘子里,撒上蒜末,绿莹如簪,入口清鲜爽嫩,有一种自带的清香味。搛一筷子细嚼,唇齿间流溢春天的汁液,味蕾立时陷入鲜美的沼泽,喝一口黏稠的白粥,最是暖心暖胃润肺。

如今的马兰头,是春季时令野生蔬菜。把它采摘回来,去掉根茎洗净,倒入滚开水略焯,挤干水切细碎,拌以细盐、麻油、香醋、生抽、碧绿的菜末、点缀碎玉似的十二圩香干,夹带一股泥腥味儿,那才是儿时的味道,那才是妈妈的味道,那才是故乡的味道。

吃春野,能唤起绵绵乡愁。嚼一口,唇齿间流转的是春天的滋味。春天真的来了!

更多作者作品请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