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挖出国宝铜器解开3000年之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从未中断过。在这浩浩荡荡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神奇,有《山海经》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也曾经有许多让我们难以知道正确答案的历史之谜。
武王伐纣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炮烙之刑就是他发明的。周武王结束了他暴虐的统治。曾经,武王伐纣的最后一战牧野之战的时间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谜题。关于这一谜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答案,但在陕西农村出土的一样文物,揭开了困惑人们许久的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谜。
武王伐纣之谜
首先说说武王伐纣,周武王姬发,他们这一族人就是黄帝的后裔,一直以来都是商朝的隐患。虽然周国势力逐渐强大,商朝日渐衰落,但刚刚萌芽的周国并不是商朝的对手。为了钳制周国,遏制周国势力,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并且杀了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周国人害怕纣王杀了姬昌,献上美女才让纣王放了姬昌。
姬昌归国之后,取代商朝的心思越来越明显。周武王姬发继位之后,决定替父亲满足心愿,报杀兄之仇。在商纣王杀了比干之后,周武王觉得取代商朝时期越来越成熟,对部下说,纣王帝辛犯下大错,不可不合力讨伐他。以姬昌的名义下令讨伐殷商纣王。周朝的部下遵循周文王的意志,跟随周武王一路向商纣王帝辛进发。
商纣王帝辛,听说周武王来讨伐,准备了70万人包括奴隶的军队进行迎战。可纣王滥用酷刑暴虐百姓,听信谗言,已经尽失民心,在周武王大臣姜尚的挑唆下,军队众人纷纷倒戈。在数日的战争之中,商朝节节败退,最后商纣王在最后一次大战牧野之战中自杀,商朝被推翻,周朝建立。
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历史事件,但武王伐纣的最后一次战争牧野之战,却成为了一个谜题。牧野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凌晨时,周武王就已带着军队行进。最后除了纣王帝辛最亲近的臣子以及愚忠的臣子之外,纣王的军队全都倒戈或者被杀死。帝辛看到大势已去,在鹿台之上自尽身亡。武王的军队看到纣王的尸体之后,用刀刺向他,确认死亡后将他的头颅砍下,悬挂示众。之后,纣王的王宫贵族们也被杀死。
尽管牧野之战很出名,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牧野之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大家只知道是公元前1000多年,无法计算出具体时间,这也让许多学者困惑多年,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陕西农民挖出国宝
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所以这个时间之谜一共有44种说法,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因为商周时期时间太久远,这个事情一直都得不到查证。然而对于这个谜题,在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的农民挖出的国宝级文物,终于解开了这个困惑已久的谜题。
1976年的陕西省临潼县,当地的农民想要挖一条水渠方便灌溉,于是他们就规划了一条路线,开始挖水渠。在挖掘过程中,他们突然挖掘到一样很硬的东西,因为陕西之前就出土过不少文物,而且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西周,秦朝、汉朝、唐朝等十四个政权都在陕西建都。说不定他们这次挖出来的文物是什么东西呢?所以农民们小心翼翼,把这件东西挖出来。
果然他们挖出了一样国宝级的文物,那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还带有铭文和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朴实的农民们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看这东西的样子就知道这样东西一定非常有价值,于是把它上交给上级部门,并没有私自保存下来。
出土文物解开武王伐纣3000年之谜
经过讨论,这件青铜器被移交到国家专门机构当中。这些文物交到专家们手中之后,专家们迅速开始研究。当时已经有人研究甲骨文事业,而这件青铜器就刻着许多甲骨文字样的铭文。经过调查之后,这件青铜器终于解开了武王伐纣最后一战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谜。
这件青铜器,叫做武王伐纣簋,又称利簋。上面刻着33个铭文字样,铭文原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33个铭文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把商朝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商朝的朝歌。在伐商后辛未日,周武王在阑师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为祖先檀公做了这个祭器,纪念先祖檀公。
商周时期的人们还不懂天象,以为各种神奇的天象都是神明降临的预兆,而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告诉了我们当时的天象。根据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一夜之间将商朝灭亡,很显然,这就是是在描述牧野之战的情况。
而原文中的岁鼎,就是在说天文现象,其中的岁,就是指木星,鼎,就是指中间的意思。而岁鼎就是说木星映射在天的现象。根据这个提示,牧野大战的时间之谜有了很快的进度。根据专家计算,牧野之战的时间可以确定在1046年。至此,学者们之前的44种说法现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牧野之战也不再是谜题。
文物被保护,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多么珍贵,更是因为它的意义是深远的。专家们发掘文物,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人的习性,过去的故事已经过去,但过去的许多事情都能给现在的我们许多启示。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多年的历史,我们慢慢发掘,总会找到什么,作为华夏子孙,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