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李任凯:结缘荣院,扶贫六年

结缘荣院,扶贫六年

作者丨李任凯(贵州)

2013年6月,作为当年瓮安引进的17名硕士研究生,为了照顾高龄七十、体弱多病、在常州又呆不惯重回贵州的老父亲,我从江苏常州大学的教学科研岗位来到了意向单位:中共瓮安县委党史研究室。想想当年硕士毕业,毅然放弃了到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后花园,有公交直达)人事局工作的机会,到江南名校常州大学从教多年、荣获江苏省“优秀班主任”之后,兜兜转转,又踏上了政府工作岗位。
从自由自在的教学岗位走上“朝九晚五”(实际早上八点半上班、六点下班)机械“规律”的生活,很是不适应。以前在大学,每个星期只上一天课,除了提前天把备课,其他时间都自己支配,身处江南,周边江浙沪都玩遍了:上海、南京、杭州等附近省会城市多次去游玩,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泰州、南通、盐城、镇江、昆山、江阴等这些以前只有从书上看过的历史名城、诗情画意,终于可以尽情地游玩,体会到历史的悠久、独特的文化、怡人的风情,久久让人无法忘怀,经常在梦中萦绕。除了省内游,我寒暑假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到了中华大好河山,看尽了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
2013年当年引进的研究生试用期是一年,不像之后的三个月。刚到新单位,以前工作、学习都在象牙塔的我,一切都是小心翼翼,连最亲的姨娘突然去世,我都没能请假去送行。保留着良好学习习惯的我,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逛书店、逛学校,瓮安虽然经济在省内很发达,有“小贵阳”之称,但没几个书店,书店里除了教辅书籍、其他书很是稀少;但瓮安的教育很出色,在省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瓮安中学更是出名的百年名校、瓮安一小也是百年名校。
和荣院结缘就是源于这样逛书店、逛学校的良好习惯,那是我试用期满、对瓮安多少有点熟悉之后的2014年。当时,我刚从政府旁边的瓮安中学参观出来,坐上3路公交去瓮安的另一所高中:瓮安二中。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小女生,穿着瓮安中学的校服,不管身旁乘客熙熙攘攘、环境吵吵闹闹,瘦瘦弱弱的小身板孤吊吊地站着,抱着公交车后门的柱子,展开着教辅书认真地看着。作为当过老师、当过班主任、荣获过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的我,颇为感动。想当年,我也是这样一路勤奋地只顾学习。回首过去,犹在眼前:初中时在昏暗灯下看书,现在老是被校长提起,荣获凯里市“文明学生”;高中时早起在路灯下学习,成为校长口中的学习典范,荣获“黔东南州地区级优秀学生干部”;高三分科,高三上理科看着高考中榜无望,高三下赶紧转文科自学,连校长的课都逃课去自习、赶学习进度;高考后成为学校建校以来第一个本科生来到贵州唯一的211;读贵大,每次都是前三名,每次都拿奖学金,自己只管学习,甚至有些女生追我都不知道,留下了三大遗憾(没补考,没恋爱,没“实践”:连学校有个情人坡都不知道,后来从江苏大学回贵州组织大学同学聚会才知道有那么个地方)。大学期间,第一批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一批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一批参加党校培训;应届毕业后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50个同学中的5个之一含一个保送生),到十二朝古都西安的西北大学读研。
看到这么勤奋好学的学生,我忍不住想帮上一帮,哪怕只是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让她从中哪怕收获一点有用的感悟也好。一向内向保守的我,出于“老师”的责任感,我大着胆子,趁着给老人让座之后的机会,走到她身边,有点冒昧地跟她搭讪起来。她跟我一样都很好学,思想单纯,很自然地就聊了起来。说到读书、学习这些话题,很自然地热络起来。通过闲聊,我才知道她叫帅琳方,是珠藏镇荣院村新房子组的人,父母都出门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多年之后,我真是佩服自己的勇气,也幸亏当时冒昧地去认识了她并一直保持联系,后来指导她填报了高考志愿、考上了本科、昆明本科毕业后又考了硕士研究生(另文《脱贫攻坚当”硕导“》详细有介绍)。
2015年3月,单位选派我作为小康创建工作驻村工作人员,来到了瓮安最偏远的乡镇:珠藏镇扶贫驻村,驻村的点居然就是荣院村。从此开始了六年的驻村工作,我和荣院的缘分结得更深了。
驻村没有几个月,就让我包保了5户一般贫困户、6户低保贫困户共11户贫困户。户数多点我倒无所谓,但是这11户贫困户都是在村里最偏远的大村民组:小院子。我只能周一跟村干部的摩托车到组,然后其余时间都在组里走访,由于贫困户住处偏远、松散,仔细走访一圈下来就是个把星期。当时,我们单位总共包保了44户贫困户,包括我个人包保的11户贫困户。由于我是脱产驻村,偶尔做些单位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的工作就是扶贫工作。因此,除了自己负责的11户贫困户,单位其他同事包保的33户贫困户我也要全部走访到,了解基本情况,与他们保持随时联系,以便单位同事下来集中走访时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015年开始驻村,摸底了解情况,2016年开展了以下工作:
换届工作:10.18完成党总支换届,11.26完成村委换届。
援建工程:一、花院墙健身广场建设:投38000元,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受益群众有花园墙、塆子、传撮箕、苦鱼井等村民组共186户、568人。二、荣院小学蓄水池工程:投5000,受益老师12人学生240人。
走访工作:本单位包保贫困户44户,按照镇里的统一安排,6.2第一次走访;7.20第二次走访;9.28第三次走访;12.30召开所有贫困户见面会;12.31入户开展“四送一助”活动。
残疾人信息录入工作:完成残疾人持证信息录入系统126条,不持证残疾人信息有277条。
复垦工作: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最终完成206户,54936平方米,补偿10987238元。
贫困户特惠贷工作:全村符合条件77户,已贷款41户,贷款率53%。我单位符合条件34户(总包保44户),占比44%,已贷款26户,贷款率76%。
慰问工作:慰问特困户、特困党员、计生户2000元,慰问“留守儿童”物资2000元,中秋慰问物资3000元。
一事一议工程:大南头至枫香坝组硬化里程6690米,受益大南头、板坡、螃蟹井、枫香坝农户107户501人。
集体经济发展:2015年种植大葱310亩,亩产5820,每斤服务费0.04元,按7:3与桐梓坡分,荣院5.05万;2016年发展肉兔养殖场8户,共养殖种兔2300只。量化给贫困户1家50只,每只50元。2017年准备发展公路沿线辣椒种植示范带182亩。
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2017年9月,瓮安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新阶段,“千人下沉”工作展开,因为工作需要,我因为非党,从小康驻村工作组,不是第一书记的“第一书记”(另文《不是第一书记的“第一书记”》详细有介绍),调整到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成为信息联络员。作为首批下沉的五人之一在工作队队长范祖贵带领下开展工作,同批下沉的还有本单位的陈天银、交通局的韦启荣和李念。因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覆盖要求,以村民组为单位进行包保,领导可能考虑到我没有驾照没有车、也不会骑车,给我安排了一个比较近的村民组:苦鱼井组。虽然人家户比较多有72户,但我步行一般只要二十分钟,最远的一户人家丁应刚家单边也只要走四十二三分钟。
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与部署,先后分三批从县直部门下派了23人、镇直各部门9人到村帮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来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含村干部)分成了8个工作小组,我任第4小组组长,第4组还有其他4名网格员,负责4个村民组的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谢兴贵负责传撮箕组,田用贤负责板坡组,骆科强负责枫香坝组,我和兰丽杰(后因工作原因改为刘光辉)负责苦鱼井组(因为户数多,两名网格员共管)。
为了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好,除了做好自己工作组负责的4个村民小组的入户排查工作外,还兼顾全村的脱贫攻坚指导工作和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最终与全体工作队队员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对全村农户进行了逐户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共排查出1466户6320人。重点围绕通组公路、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医疗等进行帮扶,并取得一定成效。为群众修建饮水水池8个,解决饮水水管68000余米、水表90块,全村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2020年1月10日,经过组织推荐、新老单位同意,我从瓮安县委党史研究室调动到瓮安县文联工作。文联杨俊松主席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领导,到文联报道当天,立即要求我参加文联的系列会议。元月仅用半月就举办了九场活动;疫情期间,短短20多天,140多名作者532人次创作了2000多篇(幅、章、首)作品,1000多篇(幅、章、首)作品被采用刊发,100余篇(幅、章、首)作品登上了学习强国APP、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等报刊媒体“大雅之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189件作品被各级媒体采用,其中中央级媒体2件、省级31件、州级35件、县级121件。其中,我个人就在省州县相关媒体刊物发表发表了10多篇;1月23日更是在中央组织部主管、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央视网承办的“共产党员网”上连中三元;除夕当天投稿“共产党员网”《“时间不等人”:“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学习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有感》并得以发表。我负责对接的民协组织了2次专稿件,300多位瓮安调山歌爱好者写就《茅草调》《茶山调》山歌500多首;我负责对接的诗联组织了3次专稿,100多人次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300多首。
虽然我调动了工作,但由于没有出县,我驻村扶贫的点并没有转到文联负责帮扶的永和镇白水河社区,仍然在老地方:珠藏镇荣院村。但文联经常周末在白水河开展活动,我都去参加的。白水河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杨主席的领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产业发展方面、文军扶贫方面。每次活动都让我获益匪浅,更有利于我后面相关工作的开展。“白水河畔党旗红”,白水河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刘惠江部长的高度赞扬。
2020年3月15日,根据《瓮安县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工作方案》,我们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我们通过对建档立卡户的走访摸排,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有劳动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了脱贫;通过生态移民、异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进行帮扶……
回首自己六年结缘荣院村的驻村工作经历,总是第一!
2015.3一个人首批小康驻村;
2017.9千人下沉首批5人驻村;
2020.4.20百日行动首轮常态化驻村!

2020年10月27日

原 创 首 发

2020年10月13日2020年10月13日2020年10月13日

作  家  风  采  简  介

☆☆李任凯,贵州凯里人。本科贵州大学,硕士西北大学。《人民选刊》特邀专栏作家。供职于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分管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考察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瓮安青年文学社副社长,瓮安作协会员、乌江摄影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