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衣之下》看影视剧中的“道服”潮流 | 剧说服饰史

没想到《锦衣之下》我还攒了一篇……嘿嘿

看《锦衣之下》的时候注意到“蓝青玄”的道士服饰(历史人物原型是蓝道行),所以就以本剧为切入点聊聊近年古装剧里的道教服饰

道服,就是潮流!

大概算是从《长安十二时辰》发了易烊千玺的剧照开始吧,道教服饰的科普算是热闹起来。

△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 豆瓣

大家发现,原来古装剧里最最常见的发冠也有很多种插法,像道士那样从后往前插的叫“子午簪”,也有从左往右插的叫“卯酉簪”

△ “子午簪”与“卯酉簪”的命名示意图

相关文章重温 +

长安十二时辰:千万别被“艺妓妆”搞砸!这次说的是营销... | 剧说服饰史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不相信临时抱佛脚的答题 | 剧说服饰史

会弹琴唱歌的现实版茅山女道士,还有比这更仙的设定吗?

我个人觉得,这对于古装剧服装设计本身是否需要和历史挂钩帮助不大,但可以让更多人去了解道教的服饰文化,便是一个极好的契机。而道教作为本土宗教,我们如今对它的文化挖掘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道教服饰,可以说自古就是一股潮流!

如今有很多古风服饰爱好者,早期争议之一便是穿着者内心渴望通过这种服饰体现一个字——仙(如今的争议,恐怕是很多人渴望成为帝王将相、后妃命妇)。这不是巧了么,古人也这么想,但古人既不是穿纱衣,也不是披飘带,而是选择穿“道服”,并且男女皆有。

著名的《听琴图》中,赵佶所穿的应该就是道服之一。

△ 《听琴图》局部

在诸多画作里,隐士们也往往会穿着类似款式的服饰。尽管唐代时期穿着道服的风气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但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们更多是用以表达自己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思想理念,而这种理念是从道教文化延伸出来的,最后用服饰的流行风气表达出来了。

理解人们为什么热衷道服,才可以明白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的角色那么穿是自然的,而《鹤唳华亭》里让皇帝穿同款却是“伪高级”。

△ 《鹤唳华亭》剧照 / 网络

相关文章重温 +

鹤唳华亭:伪高级剧里那些被“穿越”的文物考据 | 剧说服饰史

道服是一个统称,款式应该有多种多样,由于早期缺乏实物资料,图像资料则往往难以确切考证(除非古人自己写说明,否则都是需要繁琐的考证,见《历史的“名”与“物”:你的名字,是最短的谜题》),所以只能有有限的文献里窥探大概。像《锦衣之行》里蓝青玄的服饰,明显的是参考了清代以来的道士形象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比如上面剧照之中,交领衣外缀“大带”的造型,戏衣里和道士容像里也有类似。只不过剧组把大类理解为横的一条腰带下面垂两个竖条的“╥”形,实际上这类“大带”中间是断开的,如“┐┌”形。

△  / 网络

△ 清,焦秉贞,《斋醮设祭图》局部

在上一篇关于此剧的推送《锦衣之下:锦衣卫制服“飞鱼服”何以成为古风爆款?| 剧说服饰史》里已经提到过,这部剧的服装设计从历史考据的程度来看,配角反而比主角多花了一点心思。

蓝青玄出场的时候,头上戴的“九梁巾”就是如今正一教常戴的(如果有人不知道正一教与全真教的区别,请自行百度吧),但只有前面的屋脊状的一片,剧中后面那片应该是多余的。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 光绪十六年,上海县的道士作超度法会 / 永昌国王

剧中还出现的类似“纯阳巾”又多了前面的一片,又似“庄子巾”多了后面一片和尾巴的巾帽,大概古装剧这个脑补前后的毛病是很难改了。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 庄子巾 / 1935年莫理循摄

△ 清代到晚近的道人服饰 / 觞深之渊

“九梁巾”“庄子巾”“纯阳巾”都属于道教九巾,据学者考证“九巾”的提法始于清代,但不同时期里九巾又有不同,其中有一些可以追溯到清代以前。所以,即便是古装剧做对了近现代的“九巾”,依然要考虑是否符合剧中的时代,更何况还没做对。

不过我奇怪的是,既然参考的如今的“九巾”,那某宝不香么?直接可以买的呀!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提供给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方式,根据浏览和点击会产生分成补贴给作者。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每个人都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扰,请多包容。

莲花冠,倾倒世人

不仅世俗的男子们爱穿道服,女性们也穿。

…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十分动人的场景。之前《《三生三世》:古代的神仙穿得比电视上的可好看多了!》里就介绍过,传统的神仙形象不仅要仙,而且要雍容高贵、华美庄严,堆在衣服上就满满都是精巧的工艺和繁复的设计了。

△ 《张皇后箓牒图卷》局部

“莲花冠”就是比较具有标志性的。

杨玉环曾短暂出家,道号太真,《长安十二时辰》里就有戴莲花冠的造型出场。

△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 豆瓣

按照唐伯虎的题诗,《孟蜀宫妓图》所绘的也是女子着道服的是仕女形象:“莲花冠子道人衣”,尽管看起来理想化的程度比较高,但依然点出了莲花冠。

△ 《孟蜀宫妓图》局部

之前影视剧里多演绎的是男性戴莲花冠的样式,而女子戴莲花冠的形象其实也挺常见的,它跟簪花有区别,发冠整体如一朵莲花,也没有唐伯虎笔下这么多装饰,脑袋上该整齐光洁的部分整齐光洁、该灵动华丽的部分灵动华丽,十分符合如今的古装剧审美了。

△ 晋祠圣母殿

△ 唐墓壁画

明代出土的实物,更能体现莲花冠的精美。

云南的沐氏家族墓之中就出土过两顶,但是这两顶是有区别的,其中一顶宝石金冠多了竖起的一个如意。

△ 云南沐崧墓出土金冠 / 云南省博物馆

南京沐瓒墓也出了一顶这样的带如意造型的金莲花冠

△ 沐瓒墓出土金冠

这种插着如意的莲花冠,其实才是如今高功道士们所戴的,在道教的神仙画像里也常见这种插如意的莲花冠,大小如束发冠,有的看起来还能露出一些发髻来。

△ 梁楷,道君像(局部)

但是在《锦衣之下》里,身穿法服的蓝青玄戴的却是一顶普通的“莲花冠”,并且在“莲花冠”下面还戴了类似“网巾”的东西,现在似乎叫马尾帽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如今“莲花冠”下面常见的其实是“混元巾”,也是“九巾”之一,如今全真教比较常戴。此外还有“六角帽”,造型类似“混元巾”,一般是正一教在戴。还有就是上面这种马尾帽,看起来是编织起来的。我从非教徒的角度去看,三者其实作用是相近的。

稍早些的“混元巾”应该也是用马尾编织的,现在还有地方有这门手艺传承,我看了一些相关视频觉得很像韩国的“网巾匠”的工序,难怪有人怀疑“混元巾”是“网巾”的遗存。

△ 1924年,道士

△ 编织混元巾

△ 韩国“网巾匠”

不过看着效果不错,我觉得想cos明代网巾可以直接采购马尾帽改造一些,某宝才几十块钱!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相关文章重温 +

网巾:从大明到韩剧,被忘却的服饰记忆在别国延续

反清复明的旗帜:“剃发易服”里的忠烈“网巾” | 旁听服饰史

但从明清时期留下来一些有关“斋醮”的画像看,似乎并没有看到明显属于“网巾”的痕迹,一些神仙画像的莲花冠下面也没有。

△ 清初《金瓶梅》 插图

△  明代水陆画

而且比起这个,更重要的应该还是把莲花冠上的如意插回去。甚至于,莲花冠是可以不戴的,级别不到咱不要硬凑嘛!

△ 《锦衣之下》剧照 / 网络

△  老照片中穿法服只戴混元巾的道士

△ 戴莲花冠的清代道士容像

这种有仪轨、有礼制的东西,在仿制的过程中还是要尽量去遵守它,毕竟我也懒得提“还原”的要求了。

本文大概就是谈了谈《锦衣之下》中“蓝青玄”这个角色里涉及到的一些道教服饰。因为我也不是道教中人,所以有些规定并不清楚。而且宗教的上一些细节,学者们其实也不一定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