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解读清宫剧后妃热门款的“虚”与“实”
最近清宫剧带火的配饰,介绍一下……本文最后附友人提供的教程哦~
❤❤❤
想必大家已经留意到最近大火清宫剧里挂在大襟扣子上的饰物了吧,从历史出发,有“手串”和“事件”,以及故宫还有“佩”、“帨”,乃至鲜花穿成串儿,都是是可以挂在胸前的。
▲
翠玉配
▲
白兰花串
▲
帨(手巾)
是的,我采访了很多人,发现这货就不叫压襟!不过本文先聊“手串”,下一篇我们再聊“事件”。
▲
手串
由宗教而来的饰品
之前我们在《项饰狂热分子的清代,把佛珠改了改挂在了脖子上当礼服配饰》里介绍过清代礼制中有一个首饰,叫做“朝珠”,乃是从宗教而来。“手串”和“朝珠”一般认为,系出同源,都是佛教中念诵时用于记数的,所以也叫“念珠”。
▲
念珠
而“手串”是颗数较少的手持念珠,一般由十八颗主珠组成,所以也称“十八子”。
佛教僧众及信徒,手持“念珠”的形象是非常经典的。
▲
“雍亲王十二美人图” 捻珠观猫
“念珠”到清代,它本身的宗教用处虽然还在,却越来越作为珍玩存在。与进入服饰礼制系统的“朝珠”不同,“手串”往往搭配便服(即日常所穿的服饰),所用材料和工艺也日臻精巧和名贵。
但是来自宗教的痕迹,依然存在,比如清宫旧藏的“手串”多有搭配“金刚杵”这样宗教意味较明显的配件。
▲
雕核桃十八子手串
▲
翠十八子手串
从把玩件到装饰件,是“手串”离宗教越来越远的一个标志,所以也有一些“手串”是有特定主题,而去掉了宗教形式的配件。
▲
珊瑚带珠翠饰十八子手串
佩戴错误的清宫剧手串
“手串”迟迟没写,是因为觉得此物无比简单,一目了然,且受到古玩市场对此的追捧,不算是个新鲜玩样。但是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让我改变了想法。
其一是,本剧大热,应该可以蹭一把热度;其二就是,这部剧里竟然没一处戴对了手串!我顿时觉得,应该审视一下,究竟是剧组不用心,还是我真的如此天纵奇才(*/ω╲*),这个问题原来是个难题么?
《延禧攻略》的主要毛病还是体系发挥极其不稳定,即便是小小的“手串”在形式上也能有多种不同样子。要么是仿效“十八子手串”,却在数量上有误,要么就是配件上有缺,总之,很是古怪。系挂方式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延禧攻略》扣子上戴的所有东西,是以被观众“看到”被目的,而不考虑合理性,所以都偏大偏长。
▲
《延禧攻略》剧照
除了极少部分的,比如《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轴》悬挂顺序是背云坠角在最下面,其余常见的都是背云坠角在主珠绕成的圈里面。
▲
《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轴》
▲
《载湉读书像》
▲
《慈禧对弈图》
而且,“手串”用于佩戴,一般是另外制作了一个系环,所以也可以通过存世的“手串”形式判断佩戴方式。
▲
蓝晶带珠石饰手串
所谓珍玩,是以质量取胜,要的是懂得人才能品到的闷骚感。像《延禧攻略》这种恨不能扑倒镜头前跟观众打招呼的,就是个穷人思维了。
(手串制作教程来了!)
手串的制作方式
“手串”的制作比较简单,我这么懒,当然是鞭策了友人来提供啦!
(教程由 慢慢 提供)
①串主珠和结珠的穿珠线
②使用专用的工具,把串绳(穿珠线)从“佛头三通”里拉出来
(钩针某宝有售)
③“佛头三通”拉出的环里,扣上另一根绳子(吊坠线),然后将多余的拽回去,并打结,记得藏好线头
④“提系”用另外的绳子穿花球,绑好去掉线头,
(“提系”某宝有卖现成的,但是记得搜“挂环”这样的比较常见的关键词)
⑤“吊坠线”打“金刚结”,串上“花球”和背云,用“金刚结”控制距离
金刚结的打法:
花球的做法:
先用珠子串个圈,两头留十公分线,共三圏,再将三个圈层叠,中间层的留线一个绑上圈一个绑下圈,上层的留线往下绑俩,底层留线往上绑俩,方法是这么个方法,其实绑的时候要灵活机动,滚圆的珠型比不规则的好绑。米珠建议3mm。
(觉得麻烦可以某宝买现成的)
⑥“吊坠线”两头串花球、坠角,多余的线折回并绕线绑好,剪掉多余的线头
成品——
▲
慢慢作品
▲
清宫旧藏
“手串”一般已经失去了穿在手上的功能,不带在手上的话并不需要控制周长。建议用1cm以上的主珠,因为现成的佛头三通都比较大,如果要控制尺寸,可以加“结珠”或隔片。
▲
加了隔片的手串
这个教程和这篇文章,终于在我和慢慢两个拖延癌晚期患者互相鞭(讽)策(刺)中完成了……
❤❤❤
相关知识点重温: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