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寻找三道关,遇见南山路边垣长城,发现其与北齐长城之间的关系

寻找三道关“长城”

头天去了二道关长城东段,误入密林,经历一番历险,回头补记那段经历。这样二道关长城东西两侧分次基本走了个大概,当然,并没有完全走通,冀期以后有机会与驴友完整地再走一遍。

接下来,就是要寻找三道关的遗迹了。有关三道关,网上仅有不多的线索:

《长城关堡录》载:“二道关,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有石堡,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北通四海冶,来骑由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

《四镇三关志》载:“嘉靖十七年建二道关,通四海冶,来骑由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衝(冲)”。

上述有关三道关的信息,仅仅是提到二道关时,顺便提到,至于三道关的具体位置,则信息更少;有说二道关在本镇口北5里,三道关在二道关5里,好像还有说在杏树台北。试图搜寻三道关的关的轨迹、游记,均未如愿,唯一的一篇系积雪庐个人主页《长城笔记》之《怀柔二道关村与顺义古城村考察》记载,2004年9月11日该文作者前往三道关,还查看到了那道石墙,“但老人还是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他还告诉我们在二道关村北五里地还有一道墙叫三道关。后来我们去实地看了一下,那道石墙还存在,只是已被淹没在绿色植被中很难被人发现。”

(备注:积雪庐应为夫妻二人合称,积雪庐网站停止更新于2015年3月15日,疑其后只在新浪博客发表,博主名为积雪庐)

于是二道关归来,决定次日去寻访这段长城。

 

二道关与三道关是不是长城

1、女售票员:那不是长城!

头天去二道关东侧的时候,下公交前,我随口问了一下售票员,长城下是否有站可以下车。胖胖的女售票员很生硬地说,没有长城。

我说二道关长城?

没有。

正好窗外已经可以看得见东侧的敌楼了,我说就是那道长城。

那哪是长城?那不是长城。

那是什么?

那是烽火台。

我想我是遇见存心要怼我的了,罢了,不说了,恰好车停二道关村里,我下车登长城也不远。

2、村民:没有长城

再次走这条线,这次循着杏树台的线索,直接坐到H14的终点站。在站台向一位村民打听。

没有长城。

我有点感觉怎么,与昨天售票员的口气有点相仿啊。赶紧改口再问:就是修筑得比较简易的长城,三道关长城。

往上走,那道大梁(高大的山梁)上,有一道干插边长城。有一个景区可以上去。

!!!

有收获,有线索了!

是矮的那道岭,还是高的那道岭?

高的。

我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有多远?

大概五六公里,一个多小时,可以乘去延庆的车过去--那趟车刚刚从身旁驰过,需要步行了。

不过,与黄花城构成防御体系的三道关,怎么会延伸到上方高耸入云的山梁之上呢?距离也不对。看那道山岭的走向,怎么看也不是与黄花城的山岭相连,倒是与九眼楼向西的那道山岭相连,那道山岭横亘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处,远远看上去,如在天际。九眼楼向西的南路边垣长城,就在那条山脊上,我曾经尝试走过一段。后来墙体中断,于是返回。

好吧,既然有了线索,先前去看看吧。

一路走,一路问。多数人还是不认可那是长城,只认可那是干插边子,(草木)都长严了,路不好走。

一位卖水果的妇女,先说没有,我继续上行以后,又喊住我,说好像有,跟老公一块骑摩托上去过。骑摩托上去?那就是景区了。具体怎么走的说不清了,老父亲知道,只是这时候人在村民,没在这儿。

从就近的山路可以上去吗?

不行。要沿公路走。

继续上行,遇见一男一女两位村民值守防拣栗子的,这边海拔高,栗子成熟晚,农家还没有收获,城里来拣栗子的讨厌。

于是再次打听。除了打听上面的干插边子,还问到是否从九眼楼过来的长城?

不知道。

下面杏树台是否还有长城?

没有了。

知不知道三道关长城?

。。。下面西刘石村有一道三道边子,不是长城。

!!!又是令人惊喜的线索!

原来当地人都不把这些叫做长城,高的山梁上的叫干插边子。杏树台村西刘石自然村的叫三道边子。西刘石村几个字听不真切,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让村民辨认无误,先往上走,寻找那道干插边子。

 

后来归程的时候,行到那个农妇的果园,远远地问我找到没有。我赶紧上前表示感谢。正好她的父亲(公公)也在,提到这段干插边子,补充了一句,其实那就是以前的长城。

是的,那就是长城,长城不仅有八达岭慕田峪那样的砖石城墙,还有夯土城墙,毛石干插墙体,山险墙。只是部分现代人,包括这些戍边将士的后人,意识里也渐渐产生了对长城的误解。

老人还提到两点,后面再说。

 

又见南山路边垣长城

沿安四路继续上行。行至公路边的观景台,远远地在山下即看到的观景台,海拔已经800米。山路蜿蜒,早分辨不清了方向,根据轨迹,山路的走向,一会向北,一会折向东,一会折向西,一会又折向南。

环顾四周,东西北三面皆是嵯峨的大山,地势险峻;东北方向的山口,连结四海冶(今延庆四海镇)与黄花城。因此这条通道,极为重要,又在皇陵北侧,历来是京畿防卫的重点。

(观景台,距离起点3.87km 当前海拔800m)

 

山口处海拔约835米,顺景区酒店的山路前行,遇一保安。介绍此处属怀柔,翻过山到山下海口子,即属于延庆了。

景区名延寿山景区,现已不收费。在此吃了午饭,然后一个人循景区的路上山寻找长城。

景区的介绍,称其为“干碴边长城”即干插边长城。并且说其是北齐长城。是否北齐长城,稍后再作分析,但根据其走势,当为南山路边垣长城。先按南山路边垣长城介绍。

走上一段年久失修的木栈道,尔后爬一段较陡的落叶松林的陡坡,翻上景区的水泥路。向东走到尽头,即拐上长城。有小路切断长城,露出横截面,可以看出,城墙上方有土层覆盖,土层之上林木茂密。

(距离起点6.39km 当前海拔932m)

 

路口西侧,从上面根本分辨不出那就是长城,只能看到那是一条隆起。此时海拔已经在930-940米之间。

(距离起点6.42km 当前海拔937m)

 

但从侧面看,那道明显的石墙,无疑可以确认那就是长城,干插边的城墙。站在城墙外侧的山脊本身的高度,石墙的高度大约在4-5米。

(距离起点6.49km 当前海拔940m)

 

山下问路时,不止一人说这段城墙并不长。我想看看不长是多长,是否短到很快走完,于是,顺城墙北侧的乱石向东行走。

城墙顶部,矮树灌木滋生,有隐隐约约的小路,但因人迹罕至,小径渐渐被草木掩盖。

(距离起点6.49km 当前海拔942m)

 

个别地段,还能看出石墙坍塌前的立面。

(距离起点6.59km 当前海拔950m)

无论墙上墙下或者墙的半腰上,都难以行走。昨天钻林子已经是遍体鳞伤,今天不准备再一次钻太久的林子,能够证实这段长城,就是收获,这样的长城,要全程走完,似乎并没有必要。这改变了我的一点想法,曾经有过念头,我是否能够把长城走完,看来,长城是永远走不完的,或者说,这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许也是至今没有对全部长城有准确、完整记载的资料的原因。

于是决定回返。

沿水泥路下行,在一个路口,有路标指示上方又通干碴边长城,这是刚才看到的截面向西的城墙的延伸,再次拐上去看了那段长城。

(距离起点7.78km 当前海拔958m)

大梁在梁头折向西北而去。向对面山脊上望去,根本无法寻找对面是否还有城墙。

 

下山途中,遇见果农农妇与她父亲,我问这段长城有多长(因为有不止一个人说这段干插边城墙不长),老人说到接近东南最高的山峰下面。城墙的最高处,是一座炮台,日本人驱使村里人修的,用的就是长城的石头。这道干插边,就是以前的长城。--不错,第一次得到认可,这就是长城。

西北侧还有城墙吗?老人说,有,但他没有走完过,不知道有多远。

日本人修炮台以前,上面有烽火台吗?没有。

西刘石村离这儿有多远?大概五里地。

西刘石的三道边子城墙有多长?西侧大概有几十米,东侧没有。就在西刘石往下大约500米。

 

是南山路边垣长城还是北齐长城

1、有关南山路边垣的资料

关于南山路边垣长城,网上零散的资料显示:

《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子廿一(6.22),命修筑永宁大小红门并柳沟口。”即指修筑上面的长城。

这道边垣西起岔道羊头山,东至四海冶火焰山镇南墩,东西长一百六十里。

(如图所示,蓝色线段为九眼楼处轨迹,向西的一段为南山路边垣长城的起点段,紫色为本次轨迹,二者之间的直线,中间有基本走通的路网记录,这条连线,即是南山路边垣长城,这条向西,延伸到永宁古城、柳沟、岔道城)

 

《长城踞北.延庆卷》之《昌镇陵后无长城--断边之谜》,也提到这段南山路长城。

2、有关北齐长城的说法

但这次却发现有多种来源的说法,认为此处为北齐长城:

1)前述景区的宣传牌的文介绍;

2)《长城踞北.怀柔卷》

《长城踞北.怀柔卷》没有对这段长城的清晰描述,只在《从北齐长城到明长城的沧桑岁月》中提到,“北齐长城位于渤海镇三岔村与延庆四海镇海子口村的分水岭横岭梁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按其位置,这道分水岭梁正应该是脚下的这道山梁,但其残高低于眼前所见,应为同一条长城的不同地段,所指系同一道长城。

3)躺石村老人的介绍

后来在躺石村等车时,值守秋收的老人提到这段长城是北齐长城。

3、判断:

这道长城北侧的四海冶,还有一道长城,正是从九眼楼-黑坨山(南侧山崖下有坍塌的镇南墩)-四海冶的东路边垣长城(即平常俗称外长城)。按其位置关系,这道梁上的长城,属南山路边垣长城无疑。

只是是否为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呢?尚不能完全否定。

北齐长城在大榛峪以东,响水湖景区,旺泉峪段,甚至慕田峪景区内,再往东青龙峡东侧,密云卧山西沟、古北口,以及蓟县等地,均有发现,并基本与明长城主线走向一致;但大榛峪以西,却少有发现。那么,这段长城去向哪里了呢?完全被明长城叠压了吗?

之前所见到的最后一截北齐长城明确的遗存,大致在大榛峪村附近,有一段东南-西北走向的残墙与明长城相交,但其走势明显是向西北方向延伸,向北侧更高的山岭上延伸,这个走向,不排除走到了怀柔与延庆四海的分水岭山梁上。

 

春天走铁矿峪-大榛峪长城的时候,我曾经质疑过那段明长城的走势不合理,如果北齐长城确是向上的更高的山岭延伸了的话,(《塞外春风久不至,忍教胡虏窥中原--铁矿峪大榛峪长城行记》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dZ4ZKVHgCNcv3br2CrAfbA%3D%3D),应当是延伸向南冶口-三岔-分水岭。

如此以来,可以更合理地看待这段长城,它确应当是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南山路边垣长城,《长城踞北.怀柔卷》所介绍的,是稍偏东的一段,保存状况稍差,残高仅1米左右,而本次看到的这段,残高有4-5米,保存较好。这段北齐长城的走势,也比明长城的旺泉峪-大榛峪段更合理,更加易守难攻。

至于明史及奏折中并未提及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筑南山路边垣长城,可能是为了争取更多财政拨款吧,毕竟当年修筑长城的预算,每座敌楼及与另一座敌楼相接的边墙,只有50两银子,不足部分还要靠州县分摊。

 

寻找西刘石,寻找三道边子

继续下行,寻找西刘石村,寻找三道边子,寻找三道关长城。

一路不停地打听西刘石。真到西刘石村的时候,却一个村民也没有遇到。于是继续下行,放慢了脚步,在西侧山崖下边行边寻找。

西刘石村往南再行数百米,一直到这个谷口最为狭窄之处,路西侧有几块巨石,东侧是一处断崖。有点了感觉。

 

在巨石旁边寻找,有石径分开护坡的围墙,林木下有台阶状的山石向上延伸。

(距离起点16.13km 当前海拔464m)

 

走上去,是一片乱石堆,沿石堆继续上行,石堆顺山坡向上延续。这显然是坍塌了的城墙。这必定是三道关了!今天真是不虚此行,除了找到目标中的三道关,还发现了南山路边垣长城,并且发现了其与北齐长城的关系。

三道关城墙在西侧仅数十米,杂木乱枝横生,难以通行。

(三道边子,距离起点16.16km 当前海拔471m)

东侧断崖之下,肉眼无法识别遗留的痕迹。后来躺石村遇见的两个老人介绍,仔细看还能找到原来的痕迹,看来非得当地人指点了。 

两侧山上,据说,都没有发现再有墙。

三道关的关口,已因修公路而拆毁,之前是什么样,已经永远无法再见到,也想像不出来了。

 

三道边子,是否未完工的长城

在躺石村公交站台遇见的两位值守收秋的老人,其中一位介绍,三道关是没有完工的长城。另一位补充,东侧断崖下仔细寻找还能发现断崖下城墙的痕迹。

 

我问起昨天我在二道关长城东北角所看到的那段城墙,是否为三道关长城的一部分,老人所说,三道关不构成一道长城,但二道关东北角的那段墙,按走势,与三道关是构成一道防线。不过那道墙也并不长,虽然他本人没有走过(有幸啊,我比这位村民老人多见识了一段),但村里有其他人走过,知道大概。

 

三道关,或者三道边子,是一道没有修完的长城。

这话其实很有道理。如果仅仅是要在此修筑一道关口,其余地段均以山险为墙,那二道关东北角沿山脊所修的那段墙,岂不是失去了任何意义?必是意欲在二道关外紧接着二道关的城墙续修,只是后来是因财力不够而放弃,还是山险足以阻挡游牧骑虏,故而不再修下去,已经无法考证了!

这么算来,黄花城一线,就有了四道长城,五道防线。四道长城分别是黄花城、二道关、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九眼楼-四海冶的外长城);五道防线,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三道关(三道边子)。

 

有关日本人修建了这段长城的说法

提到梁头上的长城,躺石村的老人说,那是日本人修的。看来,这又是以讹传讹的说话了。一与历史记载不符,二是与果园处农妇的父亲说法不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段长城少有人整理、记载,慢慢地真相少为人知,以至有可能在口传的历史中传错。

积雪庐曾在其文中记载,二道关村有人说,二道关的长城是秦始皇的修,他们都是秦始皇派来守长城的兵卒的后代。民间的传说,在代代相传中出现谬误,而且会偏离得越来越远。

 

梳理已经见到的南山路边垣长城

1、九眼楼向西,这是南山路边垣长城的起点;

2、今天所遇见的这段干插边城墙;

3、八达岭古长城(景区以西)北侧的数座敌楼,与岔道城连成一线。

  

2019-10-3,次日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