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好的格力和小米面前, “世纪之赌”还有意义吗?

在更好的格力和小米面前,

“世纪之赌”还有意义吗?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无论是何种“赌约”,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才是“赌约”的真正价值。

只有分不出胜负的“赌约”,才是最有价值的“赌约”。

分出胜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了。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2013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小米的雷军与格力的董明珠均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环节,雷军和董明珠当场许下“世纪之赌”。雷军表示如果五年内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愿董明珠赔给自己1元。董明珠则立马回应,声称如果被击败,愿意赔上10亿元。

现在,离“赌约”确定的时间只有一年了,舆论对“世纪之赌”关注也逐渐多了起来。面对外界的关注,心直口快、不甘示弱的董明珠又率先发声,公开表示,“我相信我能赢”。理由是,格力电器目前除了进入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其还通过机器人进入了食品、医疗等行业。而相对内敛的雷军则在用行动予以回应,不仅频频牵手地产大佬,还在积极筹划小米上市之事。

如果较起真来,这场“赌约”肯定会有一个结果。那么,无论是董明珠还是雷军,必然要有一个人以“失败者”的身份面对舆论和公众。但是,谁又能否认,从“赌约”开始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格力也好,小米也罢,都以一个更好的形象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从而让这场“赌约”变得毫无意义。

事实也是,作为颇受外界尊敬的企业家,以“世纪之赌”的方式表达做好企业的决心和信心,从“赌约”开设的那刻起,可能就都没有把“世纪之赌”当回事,也没有真的想“赌”出个胜负来。对胜负感兴趣的,是好事的舆论和公众。如果真的把“赌约”当回事,两家企业的发展,就真的可能会出问题了。正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把“赌约”当回事,才使得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好的目标、更好的前景、更好的期待。

更重要的,在董明珠与雷军确立“赌约”的四年时间里,也正是制造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时期,制造业越来越走近互联网、互联网则不断地向制造业靠拢,制造业借助互联网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互联网则依赖制造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两者的融合,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让合作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制造业不断地向互联网、向智能等上移,互联网、智能等则不断地向制造业下沉,双方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广。

也正是因为制造业与互联网得到了比较好的融合,那么,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成色也就大打折扣了。因为,“赌约”的立足点就是董明珠是站在制造业的角度开“赌”的,雷军则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开“赌”的,不只代表两个企业,而代表的是两大行业。既然两大行业的分界线都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接近融合了,那“赌约”的价值在哪呢?还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赌约”的胜败呢?

不能不说,董明珠与雷军的这次“世纪之赌”,是一次“双赢”的格局。一方面,赢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上,赢在双方都能对新生事物和传统产业的高度认知上,雷军只开一元钱的“赌资”,是对制造业及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们的高度尊重与尊敬;董明珠开出10亿元的“赌资”,则是对制造业生命力的高度自信,对发展制造业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赢在两位企业家都把做好企业当作事业、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因此,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做业务、办企业、搞创新、促发展。即便宏观经济环境不佳,仍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格力2016年营收达到1101亿元,增长10.8%。利润154亿元,增长23.5%。利润增速是销售收入的两倍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2017年上半年,格力电器营收规模为546.37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格力电器在2017年全年较去年会继续有所增长。而小米则在去年一度遭遇销售震荡的情况下,今年重新恢复高增长,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且IPO事宜也在加快推进,为2018年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做准备。如此的“赌约”,岂不是一种新的动力。

也许,以后类似的“赌约”可能会更多。有一点必须注意,无论是何种“赌约”,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才是“赌约”的真正价值。只有分不出胜负的“赌约”,才是最有价值的“赌约”。分出胜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了。对于舆论和公众来说,虽然“世纪之赌”很有观赏价值,也很有新闻效应,但是,切不要把胜负看得太重,而要看“赌约”设立后,“赌约”双方是否都在进步和发展。对董明珠和雷军来说,尽管离“赌约”约定的日期还有一年时间,但是,结果已经出来的,那就是“双赢”。因为,没有什么比两家企业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结果。反过来,如果“赌约”设立后,两家企业都业绩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那就是“双输”。

谭浩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