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矛盾论》谈岩土工程的基本工作方法
近日细读伟人的《矛盾论》,给笔者以深刻的感悟,由此想到从事的岩土工程专业,深觉矛盾论的博大与精深,使笔者不由得依据原文写下这篇文章。
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其主要特征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在事物自身上也表现为主要和非主要两个方面。这是贯穿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推动着事物不断从一个阶段向更高一级的阶段不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岩土工程也概莫能外。
岩土工程作为事物的一份子,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矛盾的产生。而这个矛盾最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理论与实践作为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它们之间的矛盾不但相互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也共同促进了岩土工程的发展。在岩土工程的发展史上,往往存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情况,这就倒逼了理论的产生。而理论的产生,又有效的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岩土工程的生命,人们只有在不断解决岩土工程矛盾的过程中才不断的发展了岩土工程学科。伟人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应用理论是虚无的理论。因此,理论与实践在岩土工程中虽然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但两者之间相辅相承,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解决岩土工程问题中,不同人的思想往往是有差异的,它反映了各人解决矛盾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矛盾反映了人的主观思想,客观与主观矛盾相结合,共同促进、协调,就可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样一个岩土工程问题,偏重理论的高校老师与偏重实践的工程师就会由于看待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这就是客观与主观矛盾的正常反映。但如果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就会在理论与实践上更好的解决对应的岩土工程问题。有且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而不是管理者的武断打压或执行者的闭塞固执,才能正确而有效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才能推动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二、矛盾的特殊性
辩证唯物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条主义者常常对待问题采用僵化的、主观的态度,这就导致矛盾的解决往往停留在事物片面和表面,解决问题缺乏深度,一叶障目。这种不能采用发展的、客观的看待问题的思想,在解决问题时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譬如有些专家处治地质灾害,怕苦怕累怕爬山,不愿深入现场一线调查病害的每一个细节,手搭凉棚瞭望式的调查时有发生,这种缺缺乏“望、问、闻、切”环节的病害诊治的做法,全凭病害的普遍性理念解决具有特殊性病害特征的做法,怎么可能有效的处理复杂的地质灾害呢。
岩土地工程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特点,解决岩土工程不但要依据现状,还要兼顾到工程在使用期限内的发展变化,继而才能提高可靠的工程处治方案。那种只看到眼前,而忽略使用期内岩土体性质变化可能导致的新的病害发生的工程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是由于有些矛盾可能暂时缓解或阶段性的解决了,但随着时空的转换,有些新的矛盾就可能会突出来。这在富水滑坡治理中由于忽略水的治理而在一段时间后导致滑坡复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岩土工程的“时效性”还表现在处治措施的及时性。有些岩土体问题在当前状态下所提出的处治方案是合理的,但由于长期搁置而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实施导致病害规模扩大和原处治方案不再有效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这就是说,在矛盾的解决中,要紧紧依据矛盾所处的环境而进行及时处理,防微杜渐,这样解决矛盾所花费的成本也要低得多。否则随着时空的转换,矛盾将可能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高级阶段,这时再进行处理将极大的提高了相应的成本。因此,解决事物的矛盾一定要在基于现状的基础上,贯彻“治早治小”的理念方为上策。
四、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滑坡病害应急抢险中,首先解决滑坡的临时稳定是当务之急,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抢险时应依据滑坡的特征、诱因和危害对象等提出暂时稳定滑坡的对策。而如果在应急时没有抓住病害的主要矛盾采用大水漫灌式的平衡对等病害中的各个矛盾,或忽视了滑坡的主要矛盾而对次要矛盾进行抢险,就可能造成工程的极大浪费,甚至是失败。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矛盾存在可能转换的特性。即在一个阶段作为主要矛盾的方面,在事物发展至一定的阶段时就可能转换为非主要矛盾,反而非主要矛盾就转换为主要矛盾。这种事物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转换,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力量增长或消减情况的反映。譬如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工作之特长隧道、特大桥往往可能是控制工期的主要矛盾。但随着项目的进行,工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型滑坡复活,或地质选线偏差导致大量工程滑坡发生,反而往往造成路基工程成为了控制工期的主要矛盾,取得了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支配地位,这在从事管理同志之间应该感受更为深刻,这就是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相互转换的一类典型案例。这也说明了主要矛盾只要认真对待就可能演变为非主要矛盾,而非主要矛盾如果处治不当,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在性质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成为主要矛盾的关键推手。也就是说,态度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只要认真+坚持,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的。正如生与死、敌与友、里与外等一样,失去它们之间的一方,另外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的可能。没有敌人也就无所谓朋友的概念,没有朋友也就没有敌人存在的必要。没有里外就失去了相对性,没有外也就没有里存在的依据。但这种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可以互相转换的,敌人也可在条件适合时转变为朋友,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说的其实就是对立统一的概念。
理论和实践是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继而将其抽象就上升为理论,岩土工程中太多的理论与公式来源于实践就是佐证。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进行工程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就不可有今天宏伟的岩土工程大厦。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关系,继而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这也是由岩土工程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其实,土力学的奠基人太沙基就是一个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师。
作为矛盾斗争是其贯穿发始终的主线,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这种斗争往往促进了对立方的不断发展。正如有矛,才有了盾,且呈现矛、盾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没有苏秦的联横,也就没有张仪的合纵。没有导弹的发展,也就无所谓反导系统的建立。一旦矛盾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正所谓人常说同行是冤家,正是说明了斗争是永恒的。只有外部因素威胁到他们共同生存时,同行的联手统一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其实在一些技术争论中就往往会发现高校的理论派往往可以找到共同点,相反,工程的总工派在争论往往可能更容易联合起来对理论派争论。理论派说工程派缺乏理论计算而只会拍脑袋,而工程派又会说理论派只会列了一大堆虚无的理论。其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更好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之道。
综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生命的象征,岩土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失去了矛盾,岩土工程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合理的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针对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采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各自不同的事物,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岩土工程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