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移天缩地:陆俨少《新题材山水册》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画家陆俨少受吴湖帆之邀,成为首批画师。在画院的日子,画家自言“充满着愉快、幸福和希望”。南下广东参加侨乡写生,到过新会、台山、开平。再到湛江参观新建港口,接着到茂名参观油页岩矿及炼油厂,在旧社会饱经颠沛的陆俨少领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1962年,陆俨少又应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邀请,兼职执教国画系山水科,
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外出写生观摩,画家回忆这段写生之经历“合肥至芜湖,桐庐至白沙,特别是新安江水库大坝及发电机组,使画家愈见新中国的宏伟建设 ,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自力更生,振兴中华,富强昌盛……乘船去淳安县治,观渔水库中,饭于生产队。又深入山区商于大队,观其筑堤拦流,利用河滩移土造田,改造环境,战胜自然,发展生产的一派新气象。”由此,越来越多的新题材,出现在画家的画笔之下。
此件《新题材山水册》,每开仅0.3平尺,方寸画幅之间,描绘山乡巨变的伟大成就,画家移天缩地之功可见一斑。画家以传统笔墨为基础,复渗合自我镕铸而成的技法,描绘了人民公社、劳动场景、赤脚医生等新社会、新事物,构成了极具时代风格的山水画册。
特殊时代下的历史因素给画家的个体创作造成的强烈影响,同时也看到画家在适应形势的同时,仍旧保留了自己的艺术审美追求,真切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场景,而且通过画家的艺术语言,画面中笔墨、色彩、造型和章法等诸多关系做了个性化的描绘。
(一)赤脚医生夤夜出诊图。
(二)农业学大寨。俨少。
(三)一个生产小队。丙午春日,俨少写。
(四)巉岩上蹑灵苗在,乞与人间俱寿康。前游雁荡辄遇深山采药人,今亦公社社员为人民健康服务,因记。俨少。
(五)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成大型水库和水力发电站。俨少自新安江回后记于上海。
(六)搞好供销山上头,冲风晒日汗长流。与人方便吾忘苦,装满红心在背篓。写商业人员送货上山之图。俨少因题。
(七)今全国公路密布,荒陬僻处无远弗届,陟崖逾嶂,人间必有此景,因悬拟为之。俨少。
(八)卖余粮图。旧时空说金罗店,劳动人民吃菜糠。今日真教金发亮,丰收一片卖余粮。两条道路分明甚,贫下中农觉悟高。回想当年糠菜日,党恩如海有今朝。俨少并题。
(九)秋原图。丙午,俨少写记。一些穷棒子社,他时只有一条驴腿者,今则牛羊成群。
(十)罱泥积肥图。江南农事正忙,为革命而种田,为丰收做好准备。丙午春日,俨少记。
(十一)自今涝旱都无患,看取田头活水来。公社成立遂为电力灌溉创造条件,人定胜天,永蠲涝旱之灾。俨少并记。
(十二)大队集体养猪,猪多肥多粮多,祝祝声中,想见黄云千顷也。试作反映新题材十二帧即付亨儿。丙午,俨少记。
此件《新题材山水册》于1966年完成之时,即题付与其子陆亨。在《自叙》中,画家这样回忆自己的1966年:“一九六六年,我五十八岁。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画院造反派中两派鏖战方酣,我们处在‘台风’的中心,四面狂飚,而我们却尚未触动,在夹缝中犹有安闲,我在家加紧作画……”
陆亨自1963年起,每日协助父亲,“就箧笥所存,或图亡而题稿偶在,或借诸他处,或一图甫毕,有所跋语,随即录出,积日得若干条”。在父亲眼中的陆亨,“笔性很好,沉着而松秀,轻灵而不佻,有发展前途。”读至此处,再观全册,益见父亲对儿子饱含的期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