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书香浅处专栏 | 王干山上的油盐寺
王干山上的油盐寺
书香浅处
人生多愁苦,世间人莫不向往一个轻松逍遥无忧无愁的仙界。于是有了这寺庙庵堂,人们期望它们嫁通仙俗两界,传递神灵的点拨与护佑。世间人五谷杂粮、名利欲壑,本已沉湎其中,难以看清自我,只盼这寺庙庵堂能不染风尘、高洁圣远,得以普渡众生、托福于人。所以,越是远离芸芸众生,越是神秘莫测,越有佛主的象征意味,“菩萨远的显”说的也有这个理。所以,但凡寺庙庵堂,名儿都要起得超然物外、意象深远,如妙相、慈云、净土、崇福、瑞相、慈胜、明恩、圆通等等。
但也有例外,这里有一个寺庙,游离于这个规则之外,它的名字起得甚是烟火气息,俨然有与尘俗打成一片的劲儿。
它叫油盐寺,位于越溪乡南部,座落在一个叫王干山的半山腰上。
网络照片
这王干山原来叫石头山,海拔并不高,可能是多产石的缘故,山上一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大都采用五彩斑斓的山石筑屋,有些久已不居的房子即便屋檐破落,石墙仍坚韧地挺立着,传递着历史的沧桑和况味。山顶还有一座保存得很完整的抗倭烽火台,想必曾为一方的和平贡献过力量和智慧,虽芳草萋萋、藤萝缭绕,历史的厚重感犹在。
王干山据说是因一和尚而改名:唐朝年间,国庆寺有一名叫王干的和尚,从普陀山取经回国庆寺,途中忽遇台风,船只搁浅在这石头山旁,回国庆寺后讲与方丈听,方丈认为此处与王干有佛缘,建议王干来此地修行,王干见那石头山面临大海,得风得水,是个修行的好地方,遂在上面建寺扎根。石头山因之被称为王干山。此寺即为后来的油盐寺。
这个故事与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何其相像。这“不肯去观音院”是唐咸通年间一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而建,说他来到中国途经五台山时,获赠一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后带着这尊观音准备回日本,在普陀山三番起程皆遇台风。慧锷认为是这普陀山要留观音,遂就在普陀山建了这“不肯去观音院”。
王干的油盐寺虽没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排场和规模,但虔诚敬佛、造福百姓的劲头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更甚,油盐寺的贡献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贴心贴肺的。
网络照片
王干是个好和尚,他虽在石头山出家修行,不仅从不向村里百姓化缘,而且还尽其所能救助帮扶村里人,成为一个现实版的救苦救难男观音。
王干山百姓立碑记载了这个故事:
王干和尚在这山上建寺修行之后,见村里人脸黄肌瘦,衣不遮体,感念于心,常游走四方去化缘,把化来的衣食赠予村里的穷苦百姓。一个万籁俱寂的晚上,王干听到寺庙外有滴答滴答的声音,跑去一看,竟是门口大石头上的两个石洞里流出村民极缺乏的油和盐来。这一发现让王干喜出望外,他赶紧用碗接了,但说也奇怪,这石洞里流出的油和盐不多不少就四两,再接就没了。第二天同一时辰再去接,数量依然这么多。从此以后,王干就用这石洞里接来的油和盐接济村里的百姓,一度滋润了村里百姓的生活。后来王干年迈,他就把晚上接油盐的活让他的徒弟去干。小徒弟嫌麻烦,在一次接油的时候,把两个洞挖大了,可是从此那俩洞竟再没流出油和盐来。
石洞里竟会流出百姓所需要的油和盐,即便这是传说听了也让人动容!
多么具有警示意义的传说!油盐造福于人,却不能过量摄取,启迪后人戒贪戒欲。虽说石洞是断不会流出世人需要的油和盐来,但这寺庙必定有过与油和盐相关的故事,必定造福过村里父老,当地百姓才会以油盐寺赠名,用以纪念这个与百姓生计紧紧相依的寺庙。
油盐寺建得很家常,就像寻常百姓的小院,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两幢简简单单的建筑。我踏进院落的时候,甚至有些意外,想油盐寺盛名之下竟是如此的平常,就像心慕已久一位大师,见到时竟像家里的外公一样普通,心里不由有些落差。
可是再仔细一看,油盐寺的特别被慢慢品将出来。
它的许多景致是我县其他寺院看不到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这寺门边上的油盐洞了。这油盐洞实为一块如水牛大小的石头,石头前香火袅袅,显出出一份与众不同的高贵尊严。石身上有两个不规则的小洞,就是传说中出油盐的洞口。出口处略显光滑,可能是众人触摸过多的原因。石洞无情,必不能产出油和盐,王干让油盐惠及村里百姓,并隐藏自己的功劳,把之归功于两个小洞,其间,他是动用了怎样的功夫?尘世湮没,故人已逝,人们更愿意把之神化为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必是想给予这个过于平实、贴近百姓疾苦的王干和尚一些神性色彩,关且千秋百代地记住他。
这样想着,抬头再去看院里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平添了一份神圣与庄严。大雄宝殿座落在一座青峰之下,这座青峰秀岩直立,绿意葱郁,很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意味。陪行的朋友告诉我,这几簇石岩梗直光滑,距离地面二十几米的高度,曾有小儿附草木攀爬上去,不慎跌落于地,竟毫发无损,真是佛主保佑,大殿灵气尽显。
听了这个插曲,我的兴趣大增,很想进去替那小儿恭拜一番。于是抬腿进殿,屈膝要拜,一旁的住持说:“施主,我这里有一泓清泉,可以给你净个手。”说着,他侧身让出一个大圆座,掀开座盖,竟是一口脸盆大的水井!井里挂着一只吊桶,主持牵桶拉绳,吊上来一桶碧清的井水,倒一点于手上,清凉入心。
住持说,这井水不深,蓄水不多,但取了它必会自满,却也够十几人喝了。于是在大雄宝殿前立了一桶,供香客自取。看着盈盈的清水,我想入口必是分外清甜可口的。
庄严的大雄宝殿里、菩萨莲座旁竟内藏尘世水井,真是闻所未闻!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越溪王干山附近有个崇寿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为延寿寺。有人推测这油盐寺可能就是宋时的崇寿寺,所在之地皆为当时原址,想必这水井也是王干和尚的原创了。让石洞流出油和盐,解决村民生计之愁,大雄宝殿暗藏生命之泉,以供百姓不时之需。这王干难道是神仙派来的使者?
一边感叹着,一边步出殿门。此时室外阳光明媚,一株上千年的连体樟立于院间,枝繁叶茂,绿意婆娑,几只鸟儿活泼地在枝头跳跃,叽叽喳喳地说着耳语,此外再无其他声音,油盐寺显得安祥、静谧,让人沉醉。
网络照片
这时一阵海风吹来,我抬头远望,忽觉眼前一亮,一场浩大的视觉工程在眼前展开。到此时我才发现这油盐寺占据了王干山最佳的地段,占尽了这王干山最好的风光。
油盐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站在寺前,一望无尽的大海像一幅雄浑的画卷在面前展开,开阔、宏大、气势磅礴。目光所及,莫不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近处的海涂上,四四方方的跳鱼养殖塘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苍翠的小岛宝石一般地镶嵌其中。更远处雾霭苍茫,浮云点点,美不胜收。住持是个面有憨态的年轻人,却是个腹藏纵横的建筑行家。他指着几个小岛说,你看我们油盐寺,不能光看我们院里的这两处建筑,其实,它更有气势的“建筑”在海上,你看前面的几个岛,最前面的不是山门吗?旁边两个不是鼓楼和钟楼吗?最里面的两个不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吗?这就是我们油盐寺的未来,我们将有一个更加出彩、更加壮观的油盐寺。
我期待着那个宏伟时刻的到来,但我更期望油盐寺能秉承王干的衣钵,继续为当地百姓造福。
因为,这才是油盐寺最本质的精神。
山水尤摄
□ 文章:书香浅处
□ 摄影:吴宁康、望海茶等
□ 制作:桑洲梧月
□ 审核:灵峰老道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