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婴啼——洛宁县城郊乡余庄古寨故事

日前,我陪同周局和几位历史爱好者到城郊乡余庄古寨考察,寻找历史的印记,考证我童年的记忆。
古寨位于余庄村正北,余庄小学东北数百米的北坡头。当地人也称余庄古寨为“上寨”,以区别坡下的余庄东街李家寨和西街的郭家寨。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村民们都成了公社社员,房屋、农具、牲畜、粮食都归了公,百姓失去了私有财物,成为无产者。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食堂,社员们都吃大锅饭。合村并户,古寨李姓人家全部搬出,成为空寨。当时余庄小学的学生也在学校吃住,过集体生活。古寨内房屋,成了学生的宿舍。晚上上罢晚自习后,各班排队,由老师带领到寨内休息。因此,我在寨内住过二三年。当时狼很多,曾闹过两次夜惊。搞得学生们惊恐万分。
六十年多后故地重游,先有亲切感,当看到古寨人去寨空,房倒屋塌,荒草丛生,倍感凄凉。
一位在古寨住过的老同学告诉我,他家曾住在古墓里,他就生在古墓里。我很感神奇,这是探访的重点。
寨内有一处地坑院,当地人也称天井院。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地坑院。地坑院东南方向入口隧道已塌实不能进人,但西南方向却塌成一坡,我们顺坡下到地坑院内。只见地坑院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有窑洞,多数基本完好。
向导告诉我们,原来地坑院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他们挖地坑院时在地坑院的西侧挖出三个古墓。墓室很大,青砖固砌,有的砖还有花纹、榫铆,墓室内有不少陪葬的瓦制器皿,稍加整理就能住人,他们就住在古墓里。
兄弟三人分门另户后,老二仍住在古墓里。地坑院在过去的洛宁无论乡村还是县城到处都有,我在县城上初中时城隍庙东院校区就有几处。这个地坑院做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我们住在里边虽有点潮湿,可住着冬暖夏凉,很舒适。但在地坑院里挖出古墓,人生活在古墓里怕是难再找到。
地坑院北侧、东侧都有窑洞,窑洞相通。李家老二身强力壮,以打铁为生,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为穷人加工农具有钱给点,没钱也不讨要。他常说为大伙出点力,心里高兴。
一九四二年,古墓里传出第一声婴啼,老二家喜添千金。七八十岁的向导老李指着一孔窑洞给我们介绍,我的老同学四六年就生在这座古墓里。我问老同学姊妹几个?老李说,六男四女,家兴人旺。
人们普遍认为古墓阴气太重,不宜人居住,可李家三兄弟不在乎,竟长期住在里边,并添丁进口,家兴人旺,应作何解释?
其实太极图就说明阴阳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消彼长,阴阳和谐,才有生气,才显自然完美。正是:鬼神不负善人心吧!也或许是:“人心无鬼不怕鬼”,“鬼怕恶人吧”!
现今,两个住人的古墓墓砖已拆掉移作它用,仅有作为磨房的那座古墓还有砌砖,但窑口已被塌土埋住,不能进人。人只能从另一窑洞的套窑进入。
有人说是汉墓,有人说或许更早,这只是猜猜,只有专家才能下结论。
余庄古寨还有一件事也很神奇。过去有孤儿寡母二人生计无着,全靠族人和亲友接济度日。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结婚年龄,仍寄人篱下。母子很犯愁,怎样才能安个家,娶妻生子。
族人为其在南寨墙边选一地基,让他们依托寨墙盖房,既简单又省工省料。于是,母亲上香祭祀,感恩祖宗庇佑,感恩族人照顾。但母子仍为无钱盖房犯愁。
盖房开挖地基时却挖出一罐银钱,有元宝有铜钱,解了母子的燃眉之急。他们用这些银钱建了房,成了家,过上了常人的生活。
男主人念念不忘苍天的恩赐,祖宗的庇护,一生教书育人,悬壶济世,教子有成。
周局问李德龙写的宝丰老洋人洗劫余庄寨时,是否袭扰古寨?陪同我们的余庄村郭支书说,古寨里住的都是穷人,没有油水,没遭匪患。而一九四四年日寇占领洛宁时,寨里的人都躲到花泉沟里了,日本兵占领了古寨,古寨做过几天军营。
余庄古寨有点邪性,它也不愿受辱,不保护侵略者。
一天,驻在古寨的日本部队出动到花泉去祸害百姓。余庄东街李姓族人,国民党陆军步兵上尉李德民知晓后尾随其后,到花泉沟开枪打死一个日本人,为躲在沟内的群众报警。日本人见有人竟敢抵抗,还打死同伙,恼羞成怒,转身向李德民射击。李为保护群众,一边射击敌人一边折转逃跑,敌人穷追不舍。
李德民子弹打光,无奈躲进一水井中藏身。敌人追来失去了目标就向水井内投了几颗手榴弹,李德民殉难水井中。
驻在古寨的日本人见首次出师不利,反遭枪杀,士气受挫。认为古寨不吉利,有杀气,就灰溜溜地撤走了,躲在县城内碉堡里。
一九四七年,时任国民党洛宁县长詹简为弘扬李德民的民族气节和抗日精神,为李德民立碑永志。碑首“永世流芳”(已失),碑中间竖书“陆军步兵上尉李君德民抗敌殉难碑”十五个大字。碑文详细记述了英雄事迹。
碑石现在还被李氏后人收藏保存,立在李氏祖祠院内,以激励李氏后人及四方百姓爱国抗战精神,前赴后继,奋勇杀敌。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金城战役中,余庄好儿男马东升、常寿、王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洛宁县志1991年版第686页烈士表栏有载。
抗日英烈李德民和三位抗美援朝烈士都是余庄人的光荣,在他们身上都彰显了余庄人保国卫家,奋不顾身的精神。
马老虎作品集锦:
排险
咒神
家有一宝
因祸得福
师恩难酬
一把黑豆
乱世县长
姓氏趣谈
杜鹃啼血
忆军士班
初入校门
上海之旅
毕业典礼
西山纪事
秤的学问
兔爷显灵
破碎大学梦
母亲节感言
拜洛宁老子墓
明初移民见证
明末永宁风云
浅谈上古八姓
来自阴间的爱
“鬼节”说鬼
防人之心不可无
功臣骡与功臣炮
老三届心路记忆
荞麦食品好处多
公交车上耍无赖
党的光辉照万家
永宁锁阁老史证
妈妈做的美食搅团
55年珍贵的老照片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马老虎人生感悟诗四首
游览洛宁古迹抒怀五首
军旅生涯——军歌嘹亮
洛宁县故县镇寻峪传说
洛宜马氏五兄弟家族
洛宁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
美食薏米引发的历史冤案
洛宁传说故事——仙妖之战
明万安王朱采轻的悲惨下场
幸福!毛主席接见了我
忆偃师高中六七二班学友师长
《在礼百年》1——11
《在礼百年》——在礼新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三
《在礼百年》——在礼村百年巨变
洛宁县故县镇岭南村马家传奇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马氏家风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回忆洛宁县下峪镇上庄小学勤工俭学
回忆六零年洛宁故县水库工地扫肓
山东曲阜防山炮兵十五团的战友,你在哪里?
《在礼百年》人物篇 烈士、地下党、民主人士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花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锁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马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刘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李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张氏
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该对妻说实话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贺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郭氏、在礼王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陈氏、故县陈氏
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家传往事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孩童岁月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三、跃进年代
回忆七零年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干群治理洛河片段
洛宁在礼刘氏世系碑序、在礼锁氏家谱序
你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童谣童曲儿......
梦回童年——童谣、童心、童真、童趣......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讲好洛宁故事之 饮食文化篇:捞汤——鸡蛋面叶
洛宁县闯王坡上“闯王柏”为何枯死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
洛宁女外出打工三十年杳无音信,9月16日母女网络喜相逢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