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ETF分红了,分红有价值吗?

昨天,红利ETF发布了分红公告,每10份分红1.41元,股息率约5.2%。下图是公告里的截图:

有些朋友很纠结:那我该在分红前买入呢,还是分红后买入呢?哪样操作会比较划算?

答案很残酷:哪样操作都不划算。如果想抱着占便宜的想法来运作分红前后的交易,真的是一厢情愿的白日做梦。

关于占便宜,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月15日前买入红利ETF,等到1月22日分红的钱到帐户后卖掉,就可以赚到分红的钱。

哈哈,真有这么大的便宜,机构还不得蜂拥买入,哪还能轮到我们小散?

所谓分红,其实就是一个从左兜揣右兜的游戏。比如红利ETF在分红前净值是2.741元,每份分红0.141元,分红后净值变为2.6元。就是这么简单的算术,一看就能想到一个成语——朝三暮四,以及一句俗语——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不要被分红两个字给骗了,这两个字不是给我们占便宜用的。所以,也不需要纠结,到底该在分红前还是分红后买。

真正判断是否该买入的原则,从来都只有一个:低估

既然是左兜揣右兜的把戏,那分红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2020年5月写了一篇文章,用一个比喻大概解释了分红的价值:

分红当天要除权,资产并没增加。那分红岂不是在玩数字游戏?

当然不是。

打个比方:

股票是母鸡,分红是刚下的鸡蛋。母鸡在没下蛋之前称重是3kg,下了一个0.1kg的鸡蛋,母鸡只剩2.9kg。连鸡带蛋还是3kg,似乎没占到便宜。

但不用着急,正常情况下,过两天,母鸡肚子里又会孕育一个新鸡蛋,一称重还是3kg。也就是说,耐心等两天后,就白赚一个鸡蛋。这就是分红的意义。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赚了上百个鸡蛋后,母鸡变成老母鸡,再也没能力下蛋了。这时候该做的,是换另一只下蛋母鸡。

如果不把下的蛋吃掉,而是孵成小鸡(假定都是受精卵),养大后或者卖肉鸡,或者变成另一只下蛋母鸡。那就更划算,也就是得到了复利。

如果是公鸡呢?除非为了配种,不然就只能盼着它快速长肉后赶紧卖掉。直到某一天,公鸡怎么喂也不长肉了,再养着它,就纯粹是浪费粮食。

所以,既不分红也不长肉的股票都是铁公鸡。

我们不能养铁公鸡,要养就必须养既能长肉还能下蛋的母鸡,鸡生蛋,蛋生鸡,循环往复……画面美得不敢想象。

这个价值也叫“填权”,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下。

刚才说到买入的唯一标准是“低估”。如何判断当前价格是否低估呢?我的简单办法,去预测在未来某个时候(就是我的预定投资期限到期后)的价格,与当前价格之比是否能够达到我的预期收益率?能达到就是低估,达不到就不是。

比如,我打算投资5年红利ETF,预期收益率是每年8%。拿个计算器简单一算,5年后必须赚到47%。能达到吗?

简单预测下:红利ETF从2016到202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在12%左右,就算未来5年赚钱更难,每年ROE大于8%应该问题不大,正常情况下,仅靠业绩驱动就能战胜8%的收益预期。何况,目前红利指数的估值又处在历史低位,现在买入,假如5年后估值提升,赚到戴维斯双击的概率也是非常之大。所以,5年 8%的预期,现在买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我是1年 20%的预期,只想投资一年,却想得到年化20%——嗯,算了,还是买别的ETF或股票吧。

我们做投资,有时候真不用那么纠结。轻松一些,就当分红不存在好了,按正常节奏,该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如果觉得符合自己的低估标准,记得分红后的现金赶紧再次买入,不然享受不到复利;如果觉得已经高估了,那就去买别的,或者去消费。

今天先聊这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