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给家长||教育孩子必须掌握的8个法则
一、归属法则
让孩子在家庭里,让孩子在幼儿园里都能找到归属感。
在感情上,每个幼儿都具有希望自己属于一定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的需要,如果幼儿能够和家人、同伴、教师保持有意义的联系,自己的主张、能力、价值、贡献能够得到家人、同伴、教师的认同,与家人、同伴、教师间能够互相接纳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孩子的归属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孩子对家庭和幼儿园,特别是对所在班集体就会有一种归属感。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没有归属体验的儿童,长大以后就会有许多社会心理问题,比如,不会与别人交往,没有朋友、不被别人爱,也不会爱别人;完全被接纳的幼儿,则喜欢与别人按触,也被别人喜欢,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平和的、满足的;部分被接纳或部分被排斥的儿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对爱有特别强烈的需要——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时甚至是通过违犯常规的做法,来表明自己的存在或者引起教师、同伴对他的关注;而年幼时就被完全排斥的儿童,他们年幼时和长大后,都没有表现出对爱的需要,相反显得特别的冷漠,他们容易有情绪上的问题。
二、希望法则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为此,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多给孩子以鼓励与肯定,并且以自己的乐观态度去影响孩子。
三、管理法则
在幼儿期,家长要对孩子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让其从小就知道行为的底线在哪里。一定要在孩子六岁之前,每周至少对孩子说一次“不”,让其知道父母是有原则的,其做事也应该是有原则的。从小让孩子有所敬畏。
记住,家长说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一定要坚持。如此,孩子才能学会控制自己,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声音法则
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做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时,请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意见。经常跟孩子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想去做……,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的三个理由。”孩子说得有理,就认真考虑他的要求。
五、榜样法则
模仿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模仿,特别是无意中的模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意识,无痛苦,不知不觉中就学会。
父母良好的榜样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俗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六、求同存异法则
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的, 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 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陶行知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倘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七、惩罚法则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说,表扬奖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营养素的话,那么批评惩罚就是维生素,对孩子健康成长而言,我们应该让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比例保持在3:1的水平,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比例失调可能也会导致孩子心理发展的失调。
八、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对现实生活可能产生的后果。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法手段有许多,其中自然结果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早在十八世纪时,法国的著名教育家卢梭就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来纠正他们的过失”,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可以用孩子行为产生的的自然结果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从自己的行为结果中受到应有的教育,这就是著名的自然结果教育法。卢梭的这一教育原理,在教育孩子的许多方面都是可以运用的。
5岁的苗苗自己从不系鞋带,她总是说:“我不会。”老师告诉她,她已经长大了,完全可以自己系鞋带,但是苗苗仍然不学。有一天,老师正好有时间,于是,耐心地教苗苗,但是她根本不听,也不动手。于是,老师决定让她穿着没系带子的鞋出去做游戏。
结果,苗苗这样摔了几跤后,跑过来让老师教她如何系鞋带,并且学得非常认真。
不系鞋带的后果——摔了几跤,让苗苗感觉到了系鞋带的必要性,因此,她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系鞋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