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泰蓝的审美与鉴赏
景泰蓝的每一件器物,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反复的点蓝、烧制,都需要匠人极 致的付出。繁复的花纹,精细的工艺,是对制作者心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毫厘之间的作品,却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每一个步骤,都有着外人不可知的枯燥和危险。
晚清到民国初年做的景泰蓝非常轻,但是掐丝掐的非常细,它用工艺来弥补材料上的不足。晚清到民国景泰蓝才流入到民间。我们说之前没有流入到民间,主要是指景泰蓝为王公贵 族所用,就是你在明清的时候你使用这个东西你家里得跟皇上有关系。”
景泰蓝是我国几大传统工艺之中最晚形成的,由于局限于皇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之后,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后来是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倡导之下才成立了研究小组,将这项艺术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我国的工艺美术界熠熠生辉。
景泰蓝具有极为繁琐复杂的工艺,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8道工序,不仅运用青铜和瓷器工艺,还把绘画和雕刻技术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现在随着景泰蓝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工艺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的工艺制品。
中国的古代工艺中大部分工艺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我们有官窑就有民谣,比如玉器宫廷制作,民间也制作。只有一个独特的工艺呢,他基本上在清末之前。是宫廷独享的。在同光中兴之前这门工艺没有走入民间。这就是景泰蓝,我们俗称景泰蓝它的学名叫掐丝珐琅。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叫掐丝珐琅,掐出图案填上各种色料经过烧制,最 后成为成品。掐丝珐琅他是一个外来的物种,它不是中国的东西,我们今天都认为景泰蓝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早期他是一个外来的文化。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他就一定要起一个中国的名字,比如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这些都是当时朝廷流行的。但景泰蓝不是当时流行的,它的叫法非常晚,并不是景泰年间开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蓝,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间有这样的记开始叫景泰蓝。
景泰蓝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那儿都特别得宠,但也曾经历过一段病入膏肓的危险时期,就是社会动荡、战乱不停的民国时期。当时北京的几家景泰蓝老厂青黄不接,景泰蓝也越做越差,险些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