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载其状 托之丹青: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再思考——首届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在淮安开幕

工笔画历史发展悠久,汉代将其称之为“丹青”。据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记载:“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表明绘制丹青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工笔人物画作为传统工笔画的重要分支,更是承担了“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社会功能。而当代工笔人物画作为工笔画历史发展的现代产物,同样需要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己任。

展览海报

1月22日,“工∞人物志2021——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在淮安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淮安市美术馆、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本次展览是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组织策划的首场展览。展览展现了现阶段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工笔人物画家对人文本质的渴求。

作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首届学术邀请展,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值得思考,对今后工笔人物画学术展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展望。“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现在所谓的当代,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当代”同样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如何创作出具备民族精神、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家要去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代或多代艺术家需要共同努力和践行的使命。关于这些问题,部分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予以了回答。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人物画艺委会、山水与花鸟艺委会和青年艺委会是当代背景下工笔画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着中国工笔画学会在工笔画发展上的学术引领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因此,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的本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学术的分类指导、研究的深度展开和创作的示范先行。

本次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举办的学术邀请展,正是其功能和作用的彰显,因为是首次构建这样性质的展览,参展画家主要限制在人物画艺委会成员和特约工笔画家。参展作品基本体现着他们生命进程和艺术触角的探索方向及成果,如此集中汇聚在一起做学术关照,不仅为中国工笔画的未来发展提供诸多可能性,也为人物画艺委会乃至全国各省市工笔画学会的学术活动提供参照,这应该也是本次展览的价值和意义。

期待人物画艺委会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积蓄工笔人物画深度发展的力量,下一步把学术活动及视野扩展至全国工笔人物画家,发现人才、推举人才、鼓励人才,使人物画艺委会成为全国工笔人物画家的学术高地和精神家园,引领大家创作出能承载时代内涵与大美的优秀作品,为推动中国工笔画的当代发展作出贡献。

李爱国(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工笔画、连环画和油画三个画种得到了飞速发展。纵观20世纪以来中国工笔画的整体发展,能够看到明显变化,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工笔画的进步发展有目共睹。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造型的准确和深入的刻画能力以及画面复杂的结构程度。与油画相比,工笔画显得更清润、更轻松、更耐人寻味,同时在材料、表现技法、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身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此次展览无疑是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传承。

当代中国工笔画总体发展较好,但同样也存在问题,例如过于注重材料、装饰性、对生活挖掘程度欠缺、情感投入不足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作者自身寻找突破口,作品只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外化的躯壳,决定作品水平的因素在于画家自身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和修养气度。再好的种子如果缺少生活的土壤也会枯萎,一幅作品,如果要想打动观众,首先需要作者自己感动。优秀作品的产生过程没有捷径可寻,如果说有捷径,那么就是做那些别人不去做,不能兑换实际利益,费力不讨好的事,像塞尚那样用斧子凿出一条路来!今年是牛年,希望艺术家能够像“牛”一样,发挥敬业职守、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安佳(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一次高水平艺术展。既是老一辈画家多年耕耘和艺术理想的展现,又反映出中青年画家对工笔人物画求新、求变的探索。长久以来,中国当代工笔画的创作主题一直围绕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之精华为核心,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化文化气息的作品。

我衷心希望“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邀请展”会成为多元化风格之间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通过连续性的展览不断推出有新意、有品味、有思想、有民族审美旨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形成独特的当代面貌,让“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成为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惠泉(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工∞人物志2021——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是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术性展览,同时也是对现阶段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域的一次完整检阅。将展览定名为“工∞·人物志”,即是通过一个“无限大”的符号延展工笔人物画的学术内涵与文化身份,同时蕴含了中国工笔画学会对于学术追求和未来期许的“无限”思考。

从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整体上来看,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良好,不论是从目前的主题性创作,还是在全国美展等重大展览当中,工笔人物画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更多的需要去思考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相应的问题,大量概念化、同质化、缺乏写意精神、色彩的滥用和材料的堆积和过度制作等现象应该如何规避,这才是我们这个展览的真正的意义。关于“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希望每年都能够举办,像编年史那样反映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历史痕迹。

张见(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在工笔画这一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形式中,人物、山水、花鸟各分支既存在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同时,各分科方向的时代关注点和发展着眼点也存在具体且独立的差别。在中国工笔画学会下设各专业艺术委员会,这让学会中的各专业分支有了对口的学术机构,对于创作的继续繁荣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次展览甄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工笔人物画家的优秀作品,包含各年龄段、不同创作时期、不同风格表现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现状,显示了百花齐放,勇攀艺术高峰的时代精神。

对于此展的未来,我报以美好的祝愿。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人物画受时代变迁影响较深,而工笔人物画题材及风格的演变也直接对应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因此可探讨的展览空间非常广阔,“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今后可以根据主题、风格、观念的不同,策划不同版块的展览,使得学术指向更加鲜明,问题探讨更为深入。用一种研究性的方式进行展览策划,以推动工笔人物画的持续、活跃、多元发展。

(以上发言按年龄排序)

部分展览作品

何家英 独坐黄昏后 120cm×80cm 1999年

周京新 李煜词意 39cm×31cm 1992年

韩振刚 虔 120cm×63cm 2005 年

尚可 惠风和畅 125cm×115cm 2015年

陈孟昕 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 350cm× 250cm 2020年

蒋采苹 台湾排湾族新娘 73.5cm×54.5cm 1996年

唐勇力 观世音菩萨 90cm×60cm 2018年

孙志钧 爱尼少女 54cm×40cm 1995年

安佳 高原人组画之三 138cm×72cm 2020年

张见 蓝色假期No.4 68cm×115cm 2020年

徐惠泉 温馨港湾 212cm×170cm 2019年

李爱国 雪龙 200cm×460cm 2012年

潘缨 侗女3 66cm×66cm 2005年

编辑  | 余智鹏
制作  | 千   惠
校对  | 杨晓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