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古镇
千灯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位于昆山东南约15公里,东接上海青浦区,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而千灯古镇最著名的标签,莫过于是先贤顾炎武的故乡、昆曲的发源地。闲话少说,进镇。
新修的牌坊门楼。
景区入口处的古戏台
这就是千灯古镇的标准照了--入口处即可见到的两桥一塔。前面的单孔石拱桥为方泾桥,因位于方泾浜而得名。
横跨河面的三孔石拱桥是千灯的地标--恒升桥。此桥是2004年新建的,仿清代特色,桥名“恒升”,自然是取步步高升之意了。
古镇不大,同样是临河而建,鳞次栉比的房屋倒映水中,景致优美。
与别的水乡稍有不同的是,千灯并没有建沿河的廊棚,临河的位置都属于私人所有,有的设有亲水平台,有的则是搭建檐廊,有的做有私家小码头...不一而同,各领风骚。
先沿北大街走
徐福纪念馆。徐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没错,就是传说中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仙丹的那位。当然,关于徐福的家世,正史并未记载,其事迹倒是有提及,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稍有不同的是其名字,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民间则传说徐福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博学多才,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也是秦朝时期著名方士。徐福是江苏赣榆人,古时属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地,不知道千灯为什么搞了这个纪念馆,难道有什么渊源不成?后来查了一下,原来,徐福东渡的出发地就在昆山。
北大街也就两百米左右,到了千灯大桥附近就算完了。
重新回到恒升桥下来的西苑路,向西往延福禅寺。左边的这个凉亭叫“牡丹亭”,大约就是为了纪念汤显祖的昆曲名本《牡丹亭》了。
“昆曲发源地千灯”,梅葆玖题。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剧种,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昆曲的影响。昆曲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延福禅寺,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后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舍宅扩建寺院,因规模宏伟,引江南民众纷纷前来朝拜。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又重建。万历年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现存为2003年重修。
山门对面有精美砖雕照壁
里面供奉弥勒菩萨,上面“三洲感应”牌匾,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
威严肃穆的四大天王塑像。
两侧修有游廊,墙壁上嵌有各种各样的浅浮雕观世音众化相石造像,十分罕见、堪称一绝。
钟楼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与禅寺同龄。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宋大中祥符元年、明洪武年间皆有重修。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四角,塔高38.7米,上有铸铁葫芦塔刹。
秦峰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层外围设有木栏杆,斗拱出挑,檐角下系有铜铃。
底层内部,现在不允许登塔了。
秦峰塔后,就是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
大雄宝殿西侧是地藏殿。
坐骑叫“谛听”,原本是只犬。
宝贝在此了--玉石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卧佛由一整块缅甸白玉,由八十位工艺师经过五年精雕细琢而成。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重达32吨,体态优美、比例协调。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获当时(2004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颁发“最大的玉石卧佛”证书。
大雄宝殿西后侧,还有三层歇山顶楼阁--大悲阁,里面供奉有木雕千手观音。
顾坚(约1368年前后),千灯人,字颋玉,元末明初戏曲家、昆曲鼻祖。根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顾氏重汇宗谱》记载,顾坚之父,顾鉴,晚娶毗邻华氏,得一子,名坚,字颋玉。顾坚自小从姑母学曲习唱。常与“风月福人”杨铁笛、“风月主人”倪云林、“风月异人”顾阿瑛交往,因此自号“风月散人”。元将扩廊贴木儿听说他善歌,屡招皆不就。与当时文人顾德辉、杨维祯、倪元慎等相友善,著自《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今均已不存。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顾世居昆山,“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被尊为昆曲鼻祖。
出来就见到另一座三孔石拱桥--凝薰桥。
稍南,又有一条向西的支流,一座石平梁桥横跨其上,此桥叫“蒋泾桥”,与凝薰桥也构成双桥景观,跟恒升桥、方泾桥组成的双桥遥相呼应。桥名蒋泾桥,而顾炎武为避难曾经改姓名为蒋山佣,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发聋振聩的口号,就是出自顾炎武。其人以明朝遗民自居,在抗清失败之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宁死不屈,可谓铁骨铮铮、气节千秋。
柱联为“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堂匾书“道崇礼范”。
说真话,没有进去顾炎武故居参观,确实是老牛的重大失误,教训啊...大家切不可漏掉。
还是简单介绍下,顾炎武故居景点主要包括其故居、亭林祠、亭林墓和一个新修的园林--顾园。
下面是网络图片。亭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