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臧克家)
诗歌的大爱与责任
文/地父
诗歌由爱而产生,因恨而发展,为求大爱而愈发空灵,如同宗教,它承担着教化救赎众生的责任。诗歌是慈母,但不唠叨,它疼着世间万物,用一滴泪和一片月光爱抚;诗歌是父爱,深沉含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蕴含着一种力度;诗歌是巍峨的高山,它让所有人仰止,若隐若现于云雾中的峰顶,提升着观者的境界;它神秘的高度,叫人追问终极价值。诗歌是宽广的大海,包罗万象,气象峥嵘,无常的变化形成一个无边的气场,谁也不知它有多少象外之象,象与象之间的戏剧性裂变、不可言说的美,隐藏着多少弦外之音!诗歌是深厚的大地,精髓沉淀于不可知的深处;诗意是一条根,顺藤可摸瓜,入木难究底。诗歌是神圣的太阳, 它耀眼的光辉明艳而不可捉摸,其幅射意义广博;它的温度变化莫测,具有无穷的穿透力、渗透力和冷暖作用。太阳与诗歌都是精气神的化身,显露着本质的生命体验。诗歌是流动的水,扩散着一种泱泱大爱,它区别于一颗露珠对一片叶的滋润;诗歌不仅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动,而是工蜂筑巢的“鬼斧神工”;年轻的感性只是短暂的春潮,海底的珊瑚才是万年的凝聚;感性的衣表斑斓可贵,理性的构架坚不可摧。有人说诗歌是纯粹个人的情感艺术,与他人无关、与社会无关,这是“象牙塔”之说。应该说诗歌是大众神思理想的最高境界,是“举一反三”的空间传递,是凡尘意象的天籁之音。“典型化”不只是小说、戏剧的专利,诗歌也要讲“典型化”,个体的思想、意念、情感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只有具有了形象性的“典型化”,才能化个人体验为普遍真理。否则,只能是孤芳自赏的一己情绪。“风花雪月”是诗,但它只关无痛痒的风月;“大浪淘沙”是诗,它紧系社会、民众的甘苦和荣辱。诗歌是神赋予的一种来自遥远的光芒,它洞悉黑暗,布施温暖,饱含着崇高的普世意义。没有诗歌,人类就是一块缺少文明气息的沼泽地。没有诗歌的生活,好比一盘没放佐料的菜,自然的酸甜苦辣不是诗,把自然的酸甜苦辣融入一起再调合成说不出的美味,才叫诗歌。别墅不是诗歌,奥迪不是诗歌,海鲜不是诗歌,派对不是诗歌,美酒不是诗歌,美女不是诗歌……物质只是肉体的补充品,再昂贵的物质,时间会让它化为粪土;诗歌远在物质之上盘旋,它的舞姿、韵律、光泽并不属于物质,它是隐形的善美的精灵。拜金时代,大部分膝盖都镀着金,跪向红尘;唯有一群信徒双手合十,面向苍天,那就是诗人;诗歌是高于物质和普通精神的宝藏,谁拥有了它,谁就将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大富翁。没有诗歌的国土是贫瘠的国土,没有诗歌的时代是可悲的时代,大爱与责任是诗歌的使命,高蹈于永恒的精神是诗人的责任。
(此文发表于《诗歌月刊》2014第2期)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诗人之说》(大型随笔连载一)作者 地 父
文学原创·《诗人之说》(大型随笔连载三)作者 地 父
文学原创·《诗人之说》(大型随笔连载三)作者 地 父
作者简介:
地父,本名刘文清,湖北天门张港人。从事专业文化艺术工作50个春秋,历任文艺编导、文化文学教官、文学期刊主编、大学校报编辑。从上世纪中期至今,在国内外发表大量作品,代表作收入《中国散文诗百年大系》等多种选本;其艺术作品获中国艺术节金奖。出版散文诗集两部、主编出版诗文集20余部。系中国散文诗协会、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