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电竞学科”,为何我依然深感绝望?
说到电子竞技,大家肯定想到的是那个脏兮兮,蜷缩在网吧一角的网瘾少年,但现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列入高职专业,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在此之前,国内首个电子竞技专业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正式开设并开始招生。
回想十多年前的国内游戏市场,许多家长或者老师一致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后来还催生出“磁爆步兵”杨永信那样的恶魔,用所谓的“电击疗法”摧残人性、干着反人类的可怕勾当,还引以为荣,甚至受到家长团体和相关部门的保护、包庇,即使遭媒体多次曝光,杨永信却仍然逍遥法外,四肢健全,“名利双收”!?
电竞作为体育项目,本有“法”可依
其实早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已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开展的项目,在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在电子竞技领域一直不缺国家的认可,但是在电子竞技作为正式体育项目后的近十年里,发展都比较缓慢和坎坷。
电子竞技能够入选正式的体育项目,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电子竞技是一种严格的,有组织的人与人之间在虚拟世界里的智力与体力之间的对抗,它有明确的比赛时间或者规则,与普通体育运动一样,遵循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并且综合考验着电竞选手的身体素质、反应速度、头脑灵活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的“电竞热”,更多是因为钱?
不过,真正让电竞火热起来的因素,是这几年来国内电竞比赛的“金光闪闪”:比如现在有全国电子竞技大赛(NEST)、全国电子竞技公开赛(NESO)、国际电子竞技大赛(IET)、全国高校电子竞技联赛(CUEL)、全国移动电竞大赛(CMEG)等。同时阿里体育也宣布投入1亿元创建电竞赛事WESG,这项赛事的全球总奖金达到550万美元。
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全新的网络直播+电子竞技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外加电子竞技本身的专业化,规范化,电子竞技吸引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游戏产业收入达到1407亿元,其中电子竞技份额占到270亿,玩家人数超过一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的“电竞学科”何时才能成为“电竞科学”
电子竞技进入高校课堂,这件事在国外早已有之——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星际争霸实验室”广为人知,数以万计的电竞爱好者和科学家们在这里锻炼游戏技巧,并同时从中研究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种种前沿课题——电竞和严肃的科学研究并非陌路,只是你如何去看待它。然而略为可悲的是,目前我们的“电竞学科”和人家的“电竞科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像培养比赛冠军,以奖牌和奖金为目的的体校运动队,不能和研究运动生理学,致力于改进人类体质和运动装备科学性的高精尖实验室相提并论一样。这一点,从这次开设“电竞专业”的大学不过是一处地处偏远的职校就能看出——也许,学校方面想要的,不过是个提升知名度的“噱头”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的电子竞技近几年的飞速商业化,随之带来了电竞人才的青黄不接和对“电竞饭”的高需求高期冀,为了培养更多的电竞冠军,将电竞带入课堂也将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从这一点来说,电竞大学专业相比电竞俱乐部,其覆盖面至少更广,也更有利于让更多玩家步入正规电竞生涯。如此一来,中国的“电竞学科”向着“电竞科学”发展,也并不是毫无希望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