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美之所在与其人生结局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中国历史上,有众所周知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她们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实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美男的,只是知四大美女者众,知四大美男者寡罢了。今天我就来聊一聊四大美男。对于这四大美男,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样,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次之的说法为: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美如宋玉,貌似潘安"。这宋玉、潘安就是中国历史上颜值最高的两个男人。潘安,人称"天下第一美男",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唐朝诗人韦庄曾赞之"万人迷",《世说新语》也有对他美貌的记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潘安对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男子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潘安的悲剧在于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被人夸几句就膨胀了,想站队也没有好眼光,应该说他悲剧性的结局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宋玉,时称才色双全的"天下第一风流才子",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为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他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他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宋玉虽然才华很高,但是仕途却不得志,最高也只是当了一个楚王身边的侍从,可谓千里马没能遇上伯乐。最后辞职回家,老了病逝在家中。他是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他的人生的。不过,在古代,他能活到76岁自然故去,算是高寿,算是善终了。可笑的是无故垢言宋玉的登徒子却无辜的背上了“好色”的骂名,后人对他的印象全是宋玉用在他身上的“瘸腿驼背,耳畸唇翻、牙齿翻露、鼻孔朝天、满身疥疮“那些比较恶心的词。所以,千万不要得罪那些文采好的人,尤其是各种作家与学中文出身的人,因为,惹恼了他们,将会不知道被他们写得有多惨。

北齐的兰陵王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为北齐战神。他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相貌过于柔美,不足以威摄敌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战场。邙山之战,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军心振奋,于是大捷。

兰陵王高长恭也因此而威名大振,留下两个"经典"之说,一是兰陵王上战场都要戴面具;二是因兰陵王极善音律,声音也好听,据此,诞生了讴歌他的名曲《兰陵王作战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这部曲锁定为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描写了"邙山大捷"的壮烈场面,曲调悲壮浑厚,古朴悠扬,气势恢宏,表达了壮怀激烈的情感,这在影视作品《兰陵王》中有专门的再现。该曲传入日本被格外珍视,视为正统的雅乐,每逢赛马、相马、射箭等节会、大赛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今天日本奈良的"春日大社",《兰陵王入阵曲》仍保留为第一个古典乐舞表演节目。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这便是半生戎马,战功赫赫的兰陵王的人品。

只是功高盖主,乃皇家之大忌,这功名给兰陵王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厄运,因为他太过完美。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纬问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开始有所忌讳。兰陵王察觉皇上对他的敌意,便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后又听从别人建议称病对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谨慎,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兰陵王高长恭,因"功高震主"遇害,应该说是最悲情的,也是最让人扼腕为之叹息的。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因杜甫《花底》"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而知名的卫玠,是西晋时期一等一的美男,著名清谈名士、玄学家。时人曾说,与卫玠出游,就像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长大以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母亲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都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平子倾倒。”王澄及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命令的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任太傅西阁祭酒,为太子洗马。其兄卫璪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母亲说:“我不能舍下仲宝(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母亲流着泪答应了他。临别,卫玠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这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

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卫玠谋求去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卫玠的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了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说卫玠是被看死的。葬在南昌。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如此悲哀?”谢鲲回答说:“栋梁折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中朝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洗马相比吗?”谢尚说:“怎么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叔宝是神清。”卫玠就是如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那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卫玠英年而去,令人惋惜。唐代诗人在诗中曾对卫阶多留有印痕。元稹在《赠严童子》中叹惜"卫瓘诸孙卫玠珍,可怜雏凤好青春。"许浑在《送段觉之西蜀结婚》提及"镜中鸾影胡威去,剑外花归卫玠还。"李端在《长安感事呈卢纶》中亦云:羸将卫玠比,冷共邺候同。四大美男中,卫玠的英年早逝可谓最不幸也是最悲催的。

中国古代的这四大美男各有各的命运,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其美丽,也是因为其才华的出众横溢。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所以相比他们的相貌,他们的才情、气度或许更有可能才是古人追捧的原因。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