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淡 墨/川南的冬天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川 南 的 冬 天

文/淡 墨(四川内江)

  

  

  川南地区真正的冬天来得有点晚,等到银杏叶都落光,街上露着的小腿慢慢稀少了,纷纷裹进羽绒服,已是冬至。

  冬至照旧是要进补的,北方过冬至吃饺子,而南方却是吃羊肉汤或者炖补药汤。记得幼时,每逢冬至,农村几乎家家都要准备好猪肉、红枣、当归、党参、枸杞等,把这些食材药材放在一起炖,肉的香味和着药材的味道,香气扑鼻,很是诱人。在那个缺穿少吃的年代,一年半载都难吃到一口肉,早就馋了,趁过节终于能打个牙祭。我至今仍记得,外公小心翼翼用筷子夹起一片肥肉,那肉就在筷间颤巍巍的,泛着油光,送进他张大的口里,一口下去。接着又是第二片,又是眨眼功夫就没了。就这样,在我们兄弟姊妹惊讶的目光下,外公狼吞虎咽吃下好几块肥肉,才终于慢下来,而此时,他碗里的肉只剩下了半碗,这才半眯着眼,细细地嚼着。恰逢天气好,太阳穿过屋顶半透明的瓦片射下一束光,外公就坐在难得的暖阳中,慢慢享受这幸福的滋味……

  冬至过后,冬的气息就更浓了,冷空气一点一点钻进脖颈,侵入肌肤,早晚出门需要围围巾。但是,在这里你见不到冬天萧瑟的景象,街上到处是常绿树,郊外许多野草依然保持着青绿,田地里蔬菜葱茏。阴天时候居多,无风,空气润湿;有雨的日子就冷了,雨说不大却也不小,细细密密的,不撑伞吧,落在头上冷飕飕的;撑吧,又打不湿衣服,未免有些娇气。冬天的阳光就显得格外宝贵了,常常伴着雾而来,一般来说雾越大,说明那天的太阳越大。我喜欢在雾中穿行,树木、房屋、车辆和行人显得隐隐绰绰,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进入寒冬腊月,才是真正考验南方人抗寒能力的时候。小时候农村取暖设备很少,北方睡热炕,南方只能用“烘笼”装未燃尽的柴火或炭火,外圈套上竹编的提篮,用围裙盖住防热气散失,可以保温一整天。

  我印象中外婆很怕冷,一到冬天,常看到她提着“烘笼”烤火,小孩子顽皮贪吃,我总爱将生花生、胡豆之类埋进炭火,过一会儿听见里面噼啪作响,掏出来,已是熟的了。小时候手脚经常露在外面,容易生冻疮,现在条件好了,不再受冷长冻疮,却少了那许多的趣事。

  对于川南来说,雪是非常稀罕的,许多年都难见到一回,要看大雪,最近的要跑到川西北一带,如著名的九寨沟、贡嘎山、四姑娘山等,天空蓝莹莹,湖泊如明镜,皑皑白雪覆盖着森林……川南人贪婪地欣赏着美丽的高原雪景,恨不能把如此洁白的雪花搬回到自己的城市去,可是,这可爱的北国精灵又哪里能翻山越岭,飞到温暖润泽的蜀地呢!

  终于到了寒冬腊月,冷风吹开了蜡梅,芳香馥郁,可花儿毕竟只能闻不能吃。好吃的川南人,鼻翼一翕一合,已经嗅到了腊肉香肠的味道。毋需质疑,四川人是最会享受美食的,即使再穷的岁月,再穷的人家,每逢过年,也总要犒劳犒劳一下自己,把家里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卖了,留几块肥的腌成腊肉,半肥半瘦的剁成小块,拌上各种调味料腌好,灌入洗净的小肠,再挂起来晾干。半月至一月左右时间便风干了,在阳光下油亮油亮的,十分诱人,煮着吃或蒸着吃,风味独特,佐酒下饭,越嚼越香,吃多少也不觉得腻。这是多年来祖辈留下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成为四川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川南的冬天一般持续到元宵前后,既不漫长,也不算短暂。整个冬天,空气不干不燥,风不刮脸,颇为含蓄,暖阳也温柔地照着,从而养育出皮肤水润润的四川妹子,但因气候湿润,川人吃辣椒长大,无辣不欢,性格也像辣椒一样,泼辣直爽。也许是阳光不够强烈,四川男人个头与外地人比起来相对矮小,却非常聪明勤快,且多数做得一手好菜,北方姑娘要是嫁给四川小伙子,那就是掉进福窝里了。

  没有泠冽刺骨的寒风,没有萧瑟颓败的景象,如果你来自寒冷的北国,你甚至会误以为这是春天。川南的冬天,处处溢满火锅的热情,荡漾着川人爽朗的笑声。古人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且不论四川人杰地灵,孕育了数不清的风云人物,单是美食、美女、美景也无一不吸引着外地游客,是一个谁来了都不想走的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我为这片温暖富饶的土地深深地感到自豪。

    

                                         

   

  作家简介

  淡 墨,本名彭晓兰,曾用名彭雪梅。学医出身,酷爱文学,十指沾满人间烟火,心中却常怀诗意。有部分小诗和散文发表在《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沱江文艺》《内江日报》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