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拖延?| 拖延症拯救指南

发布时间:2021-06-27 

亲爱的读者你好!

你曾经或现在正在被拖延症所困扰吗?

从小到大,我们被老师、父母、长辈们口中那句经典古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进行无数次的洗脑,我们也制作过无数次精致的日程计划表,然而我们仍未能摆脱掉烦人的“拖延症”。

你一度以为拖延症只是一种不良习惯,坚定相信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终究可以战胜它,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实则,拖延症的背后,暗藏着强烈的心理动机。

今天,你是否想彻底摆脱它?

那么让我们一起揭开拖延症的神秘面纱,展开一场完美的拖延症拯救行动吧!

01

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动机

NO.1:完美主义:骨子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我们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不到最后那一秒坚决不做决定,看似他们纠结犹豫不决,实则他们在耐心等待,等待一个所谓的“完美”的时机,让自己准备到“完美”的最佳状态,正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再去把手边的事干净漂亮的解决掉。

但是,我们仔细地回想一下。

生活中有很多事允许我们准备到100%的把握才去解决吗?或者,换句话说,我们真的能做到方方面面的准备吗?我想,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做不到100%的把握的。

但是,依旧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甘心,他们的内心中判定就是: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他们对待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骨子里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所以,他们常常为做决策而焦虑。

完美主义者为什么恐惧失败

他们所担忧的并不是事件失败的本身,而是事件失败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之所以对每件事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就是因为他们害怕给自己贴上“没有价值”、“废物”一类的标签。

完美主义者内心独白很简单,宁愿被他人评价为“懒惰”、“拖延症重患”,也不要被贴上“无能”、“毫无价值”的标签,无形之中使自己进入一个拖延的怪圈。

完美主义者的特征

正是这种恐惧失败的心理,他们最大表现就是害怕与他人竞争,害怕在竞争中让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

其次,他们还会主动放弃试错的机会。

在完美主义者视角中,对于不确定能否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他们往往都会主动的选择逃避,因为他们心中明白,只要我肯尝试,就不会有失败的结果。即便如此,这类人群在成长路上也无意识地失去了很多机遇,甚至是改变人生的机遇。

NO.2:捍卫掌控权:化被动为主动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任务、不遵守某项规章制度等等,他们并不是懒于拖延,只是利用“拖延”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对权威不屑与不满。

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的时候,但又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去做时,他们会用拖延来告诉自己的领导上司,发泄自己对做这件事有不满的情绪,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来获得生活的掌控权。

拖延对于他们来说,是对权力的争夺,是对被控制的不满,对控制者的攻击和报复

02

拖延症形成的原因

心理学家对于拖延症的成因研究发现,接近80%的拖延症患者是由家庭环境造就的。

其中,在他们家庭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控制欲强烈的父母

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在成长路上免受挫折,或者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为孩子避免出错,来辅助孩子规划人生之路。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没完没了的指令和建议就是一个个“糖衣炮弹”,因为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拥有一个独立且自由的自己。

孩子想要反抗,但是这些所谓的糖衣炮弹嫁衣“为了你好”的名义,使得孩子们在道德层面不敢冒然行动,所以更多的孩子选择“拖延”的方式来与父母做反抗。

久而久之,这种拖延的行为会固化下来,成为一种习惯

成年以后,他们会用这种习惯来对抗压力。

在这里我想呼吁此时此刻屏幕前的你。

作为家长的你们,请给孩子们一个自由且独立的空间。

03

如何摆脱拖延症?

我想从两个维度来剖析一下拯救拖延症的策略。

首先是我们的认知观念层面。

对于完美主义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意识到完美主义是不合理的认知。因为这个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这个世界也不是非黑(失败)即白(成功)的。

我们需要去接受努力后可能存在的不完美,用成长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你必须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成功并不能说明你聪明,相反,失败也不能说明你无能懦弱,能力这个神奇东西是变化的,是后天不断发展演变的,现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胜任这件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演,每一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那么我们就离“完美”的成功越来越近。

对于被控制的人而言,我们对于他人“控制感”内心是极其敏感的,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被领导上司、父母长辈所控制,那么我们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立刻变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这个时候,我想你可以冷静下来。

问问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做这件事?

寻找到做这件事的内在动机,是惯性拖延的人转变的契机

其次是我们的行为层面。

如果你感觉到父母百般控制,可以适当的做有氧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荷尔蒙,以此促进提升我们愉悦感和幸福感。

对于长期受到约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放松自己的良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惯性拖延的人往往伴随轻度的抑郁,因为他们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那么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调节抑郁情绪,让我们重新充满力量和控制感。

同时,我们可以结交几个真心朋友,能够畅谈、相互倾诉分享自己心里话的知己知彼,努力的建立社会关系,这样可以与控制欲极强的父母保持一定距离,也有助于压抑情绪地发泄与缓解。

祝各位看官能够快乐地拥抱这颗大大的爱心!

文字 | 萌洋洋同学
彩蛋 | 文章穿插有趣治愈系插画作品,慢慢品味哟!
参考资料出处:
Jane B. Burka,Lenora M. Yuen著,蒋永强译,拖延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Neil Fiore著,张心琴译,战胜拖拉,东方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