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一节
五脏之道 刺微 微风证
岐伯说:我们有余有五个,不足也有五个,那怎么讲?哪五个呢?
这个肝呢,是藏血;心是藏神;肺是藏气;脾是藏形,一个人外形改变,这都是脾脏在管;肾藏志。所以我们五脏分得五种——血、神、形、气、志。五有余跟五不足。
岐伯说:“神有余有不足”,有的人是神有余,有的人是神不足啊;有的人是气有余,有的是气不足;有的血有余,血不足;有形有余,有太瘦的,有太胖的;有的人是志有余,有的志不足。这个“凡此十者”,有五实五虚。
黄帝很厉害啊,问的问题很好,他说:人有很多津液、精气、四肢、九窍、五脏、三百六十五节,那么多的地方,有那么多的关节、有那么多的内脏,才会生出各种不同的病,那所有的百病,它的发生的时候都有虚实,五脏、经络上都有虚实,那你今天“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那只讲了五个,对不对?为什么可以这样讲?
这种呢,因为他是五实五虚,都是源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有意志,人有意志,有想法,有做法,才会通到骨髓,通到五脏。
所以“五藏之道”,都能够由五条经络,我们身上有脏的经络,络到身体的外面去,所以来行气血,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去施,才可以有神,才可以有外形,才可以有气,才可以立志,所以人是因为这样子的。
后边我们还介绍,病之初,刚开始的时候,一发现有病我们怎么动手,岐伯都会介绍。
这边再介绍下去呢,481页,黄帝说:那我们“神有余和不足”,我们先一个个讲,神,怎么看呢?岐伯说:神有余的话,那个人笑,笑不停啊;神不足的话,这个人就悲。所以你看那人在悲,就是神不足,看那人笑得躺在地上,还在翻滚,那个神有余。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你说:“老师,我怎么知道这个人神过,神不足?”你看到这个人悲,看到这个人过喜,对不对?
那病人如果出现了有点恶寒,怕冷的现象,就是刚开始出现有症状。如果有的人笑,或者悲,可是他并没有怕冷的现象,代表他即使神有余或者神不足,他并没有伤到内脏,血气并没有并嘛,并没有引发病症,你不要去治它。
482页,黄帝就问啊:如何做补泻呢?因为刚开始嘛,都在肌肤很浅表,就是刚开始皮表有一点点怕冷的感觉。
岐伯说:“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小络就是,我们有经,再来是络,再来是孙络,再来是小络。小络都到手指头旁边去了,让他放点血出来就好了,不要直接刺到他的大经里面,经络上面。那“神气乃平”,放一点点血,气就平了。
不足,针下去就好了,不要让它出血,调整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病在初始的时候,轻微的时候,我们开始调整,他就好了,这一段讲得就是这个。
所以呢,我们刚刚可以看到岐伯讲的,如果是神有余的时候,我们泻的时候,小络上面放几滴血就好了,稍微轻轻推一下,不要太过。不足的话,我们下针下补的时候,针下去,我们扪针,这个让他气血疏通,简单动一下就好了。
如果一个人大笑不休,或者是有悲,但是他并没有洒淅恶寒啊,没有感觉到一点冷,代表他没有问题,你不要:“你过来,小络我给你放一点血”,也太过了,他没有病,知道我的意思吧?
所以他的症状跟一些要配合,要有那个症状再做。黄帝问:“刺微,刺神微”,一点点变动的时候,我们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用针刺的手法。
岐伯说:我们先用这个“按摩勿释”,有的时候呢,我们针摩在皮肤表面上,在精气上摩到皮肤表面上,针在碰到表面上,碰碰就好了,有时候针都不用下去,因为很轻微嘛,不要太过。
这样子,你那个针在稍微碰一下的时候,那个病人会忘掉了悲,对不对?悲忘掉,他就专心,“你要帮我扎针”,神就回来了,就这意思啊。他这一段就告诉你,我们中医针灸可以治在病初期,刚开始他碰到皮肤就知道了,中医的厉害就在这里。
那你如果跟医生说:“我稍微有点冷。”穿衣服嘛,那么笨,多穿点衣服嘛。
刚刚讲的是神啊。黄帝说:气有余和气不足怎么治呢?我们知道,气讲的就是肺嘛。484页,岐伯说:肺气如果有余的时候,有多余的气的时候,病人会咳喘,“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呼吸很短。
那个“血气未并,五藏安定”,这个就讲气和血,本身是分工合作的,不会并在一起的,“五藏安定”皮肤稍微有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所以当肺气,有一点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皮肤脸上有一点点苍白,苍白的是颜色而已,初期的病症。那这一个有余的症状,一个不足的症状。
老师:“我怎么分?”先生,小姐你放心好了,有余,你一看就知道,不足更明显,讲话都没有力气了,元气都不足,你听他电话里面讲话声音很大,有余。你知道吧?马上就听出来了。
中医呢,从头到尾,看起来章篇分得很多,很零乱,实际上我们在用的时候,那个大原则,五行的大原则,待会儿我会讲一些案例,用听、闻诊、望诊,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气有余和不足,如何做补泻呢?我们知道有余我们就要泻,不足就要补,这是针灸的原则嘛,如果有余,我们就泻它的经,不要伤到经,不要让它出血,不要泻其气。
这里“无泄其气”,实际上就是我们泄它的气,不要让它出血。“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肺是气,我们如果不足的话,我们就不要让它气泄,有余的话,我们让它气泄出来一点点。
所以它这里,上面讲的“无泄其气”就是意思是讲,可以泄它一点气,后面的“无出其气”才是你不可以让它出气。
黄帝问:如何刺,肺气微,一点点改变呢?岐伯说:按按针的位置,把针拿出来给病人看一下,然后跟病人说:“我要扎很深”,病人就很紧张,病人“必革”嘛,很紧张,要反抗,这个时候病人必怀惧色,对不对?
那个精气马上就好了,邪气就跑掉了,那个神就回来了。意思就是说,病在微的时候,很轻微的时候,你一些动作就可以把他治好,好的医生我们方法很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