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15亩“巨型稻”火了,高度超过2米,袁隆平的预言成真了

大米,又叫稻米,是将稻谷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制成的食物。大米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人类的主要的食物之一,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是禾本科的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它的“果实”就是稻谷。人类耕种水稻和食用大米的历史都相当悠久。水稻的总产量仅低于玉米和小麦,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却为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提供了食物。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很多古书籍中都有我国古代水稻种植的记载。据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工种植水稻,不过那时候的生产力还非常的低下,生产工具基本上是用兽骨和石头做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吃饭成了摆在我国当时的一个严峻问题。1960年7月,当时还是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的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天然杂交水稻)。从此,便开启了一生的杂交水稻研究。

随着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不仅是我国的水稻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且我国的杂交水稻还从国内种植到了国外,如今,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都有大面积种植我国的杂交水稻,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袁隆平又被全世界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袁老生前一直都在追求“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袁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袁老研究团队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步伐却一直都没有停止。

近日,袁隆平团队的科研项目之一“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的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今年是第一次在重庆大足区进行试种,一共种植了15亩,值得高兴的是取得了成功。“巨型稻”的叶子很青,从分裂到收割整个过程都是很青、很绿,形成了是一道天然的漂亮景观,很多人目前前来观看、拍照。

“巨型稻”项目的工作人员称,早在五六年以前,“巨型稻”就已经出来了雏形,经过历年的选育,最终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在研究阶段,袁老每一年都要亲自参与项目的评审和指导,并对成果予以了高度的称赞。

大足区今年试种的这15亩“巨型稻”,4月份育苗,5月下旬插秧,现在已抽穗,九月底就可以收割了。专家称,“巨型稻”亩产预计在1500斤至1800斤之间,它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也非常好,能到达国家二级米质的标准。

“巨型稻”的植株高度超过了两米,基本上就是传统水稻的两倍,袁老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了。巨型稻不仅高而且稻秆粗壮,能够抗倒伏,同时它的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地下60厘米,是传统水稻的2倍,能够更好地抓住土壤同时还能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除此之外,“巨型稻”的田里还可以蓄水发展“稻鱼共生”项目,养鱼、养虾、养蟹,增产增收。这也是专门为“稻田共生”项目量身定做的一个优良的新品种,它能够遮盖太阳的光照,即使是夏天水温也不会很高,同时防止鸟儿捕食田里的鱼虾,

从明年开始,“巨型稻”将在重庆大足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到时候会有几千亩巨型稻参与稻鱼共生的项目。那种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可以想象,相信我们敬爱的袁老,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