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的命运|翻书党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于我而言,是千真万确的,这不是指所经历的应试教育的读书,而是世人眼中日常的无用之读,事实上,今天的我,精神和立世之道,更多是这种无用之读型塑的结果。

我出生在江南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曾经读过高小,母亲识字不多。喜爱读书的父亲,是我人生阅读的第一个老师。虽然父亲从来没有教过我读书,但父亲的阅读,耳濡目染,影响了我。我自上学识字起,除了课堂的阅读,更多悄悄追随父亲的阅读,翻看他藏在抽屉里或枕头下的书,无论能否读懂能否消化,囫囵吞枣,连不认识的字都不敢问父亲,怕被父亲发现。父亲读的书,都是闲书,是向村里的老师借来的。我怕父亲发现我阅读,责怪我不好好读书。我后来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读书毛病,应该缘起在此。

我上中学时,文革已经结束,我的母校江苏省武进县前黄中学,虽然是乡村中学,在当时算有一个不错的阅览室图书馆。我在学习之余,也花了不少时间浸泡在阅览室里边。

(永远的尹雪艳,我最初应该是在杂志上读到的,忘了哪本)

文革之后,刊物有一个复兴阶段,那个时候,学校里订阅了很多杂志,在这些杂志上,我读到了《永远的尹雪艳》、《克莱默夫妇》、《敦厚的诈骗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等。

上高中以后,我不仅盘踞在阅览室,也开始频繁进出学校的图书室借书,我读了大量的当时的流行小说,也读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这些课外小说,如同今天的手游一样迷住了我,开始影响我的学习。我在自习课上不是认真复习,而是偷偷读小说。

高一时,一次早自习,我正透过课桌上的窟窿,偷偷看着小说,突然被老师在脑袋上敲了一下,一抬头,老师瞪着眼盯着我。老师把我叫到宿舍,狠狠地教育了一顿,说我父亲辛辛苦苦卖鱼卖芹菜供我上学,我却上学看小说,老师没收了我的书,被老师没收的这本书,是学校图书馆借的,直到期末,老师才还我,书名和情节我至今记得,《在黛色的波涛下》。在高三离高考很近的时候,也是一个早自习,我同样透过桌子上的窟窿在看李存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竟被煽情地抽噎起来,赶上教导主任兼我的历史老师巡查,他问我怎么回事,才把我从故事情节中拉回现实。

但是,也许正是这样庞杂而漫无目的的阅读,在我的心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养成,这个世界,是逸出了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外的。

大概是1984年,我在前黄中学图书馆里的一本杂志上读到了程乃珊的《蓝屋》,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人生选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女主人公是军区副司令的女儿,却不暴露身份,以普通人的身份工作、生活;男主人公受父亲和女主人公的影响,最终放弃了家族巨额财富的继承权,走上自我奋斗的道路。

当时的我,还是个充满幻想的中学生,对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尤其是女主角和男主角父亲的人生选择,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充满了由衷地敬意,这种敬意后来也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

1985年高考之前,学校召开毕业班填志愿动员大会。大会开始前,我的班主任找到我,告诉我,如果我填报南京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可以加20分,班主任说学校准备推荐我上南京大学,让我自己考虑,动员大会结束后告诉他考虑的结果。

彼时,考上大学把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吃上皇粮,几乎是我们那一代农家子弟考大学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轨道的唯一动力,而像南大这样的名校,更是具有吸引力。但是,在周围同学错愕的眼光中,我谢绝了班主任老师的提议,当天我填报了吉林大学哲学系——我的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介绍过当时中国哲学界的名家吉林大学的高清海老师。

当天放学后回家,村里当老师的族人都来问我志愿报了哪,听说我放弃南京大学后,大家都很吃惊,一位老师跟我父亲说,你儿子发痴啊,放着南京大学,从前的中央大学这么好的学校不上,非要跑冰天雪地的东北去,你得管管。父亲连夜骑车去了学校找我的班主任,他们也相熟。但因我已公开拒绝,覆水难收,父亲拜托班主任无论如何劝阻我报考吉林大学。

第二天我一上学,班主任老师找我,跟我谈了父亲的想法,也谈了他的想法。他劝我不要报吉林大学,如果想上哲学系,又不想上南京大学的话,不妨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说,北大哲学系主任朱德生不是你们一村的么,考上了也好有个关照。

我拒绝报考南京大学最大的考量,不是因为南大不好,而是它离家太近!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不想在父辈的羽翼庇护下,我要冲出熟人的网罗,到陌生的世界去——这是《蓝屋》这部小说给我的最大影响——不靠家庭恩泽庇荫(当然我的家庭也不可能庇荫我,尽管我的祖父后来曾经跟回乡探亲的朱先生说过我在北京上学,我直到大学临近毕业敲定工作后才去拜访),而靠个体的努力,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也没有接受班主任老师报考北大的好意规劝,最后报考了人民大学哲学系。从此奠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我后来的许多选择,都跟利益无关,以至于有人认为我是读书读傻了。在后来人生的每一个路口,最终我都选择了自我奋斗这条路,虽然充满荆棘,坎坷颠簸,华发早生,一路蹒跚走过,却也过得踏实安详。而这一切,都跟伴随我一生的无功利阅读密切关联。

不是读书读傻了,而是服从自己的内心。我日常的无用之读,真正构建了我的精神底色,让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坚持什么。

(本文原载7月16日楚天都市报,感谢刘云霞老师的督促)

做个硬广:

2017年7月30日本周日下午14:30 - 16:30,本人将在小众书坊与大家分享个人读书体会。欢迎光临。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

  •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求职11所高校被拒,在...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求职11所高校被拒,在我看来,几乎是情理之中.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该博士的本科出身太差.哲学专业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有大量的国内博士毕业生,还有国外的大量博士毕业生求职.你如果本科很 ...

  • 让孩子请家长,就是为了训我吗?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吃素的猫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学期都会被班主任在班级当众点名"请家长"来学校谈 ...

  • 广泛阅读对我学中医帮助很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看似抽象,却无处不在. 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学科. 生活,是一道五味 ...

  • 我的几位老师

    1979年初,我读南通师专期间,中越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有限的战争--从战争的地点.范围到参与的兵种与规模等双方都比较克制的一场战争,中国方面给予的官方名称是"对越自卫还击".关于这 ...

  • 小说||无处安放

    无处安放 萱萱 写在前面:在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把结局定性了,不管在中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怎样被反复删改,人物的最终命运都逃不过这个我已经限定好的概念,就是无处安放.要是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

  • 考上华东师大,人生的高光时刻

    早晨,驾车路过中北校园,看见许许多多兴奋的校友,回娘家了.他们或白发苍苍,或意气风发,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母校,我回来了,丽娃河,我回来了!这是他们心底的呼唤.时光荏苒,回到 ...

  • 忙,不是不读书的理由|翻书党

    (手不离书.春节前返乡高铁上) "呀,你读了这么多书." 其实,二月我读的书不多,完整读完的只有5本,<在经验与超验之间>.<文化中的政治:戏曲与清都社会> ...

  • 读书,能告诉我们过去人做了什么,昭示我们人是什么|翻书党

    朱学东的4月书单   4月读书,算上书稿,有9本之多.都是好书,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 所谓我个人理解的角度,就是一本书,所能带给我的新知,回响,共情和震荡. 与他人的命运,或有耦合:或者,在他人的命运 ...

  • 好读书,不求甚解,总胜过不读书—6月书单|翻书党

    6月,北京疫情复发,出门诸多不便,虽然酒局依旧,但毕竟大势之下,收敛了许多,剩下的,只有在杂乱无章的阅读路上狂奔. 所谓狂奔,就是忙完日常固定的活计,就是埋头读书.当然,出门的时候在地铁上,我依旧跟过 ...

  • 读书,能够给我们提供自我超越的模型|翻书党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你说我们现在和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归功于文学.如果书籍消失了,历史就会化为乌有,人类也就会灭亡.我确信你是正确 ...

  • 生存与命运:恶还能取胜么?|翻书党

    "如果今天人性没有被扼杀,那么恶已经不能取胜." --格罗斯曼:<生存与命运> "昏暗和寒冷时暂时的,过不了多久门窗就会敞开,空空的房子会重获生机,会充满孩子 ...

  • 从区块链回望郁金香:一朵花里的家国命运|翻书党

    [从比特币到区块链,如今天天刷屏一般在我的友圈和微博出现,存在.不过,像我这样陈腐的人,是永远搞不清楚这背后的逻辑的,所以,也就不去想这些创新的平台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总觉得从这些新鲜热烈火爆的创新中 ...

  • 读书有什么用?|翻书党

    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积在书本和酒瓶上的灰尘, 大概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贵族气质. --安妮·弗朗索瓦,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 读书有什么用? 许多人会提这个问题,许多人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颜 ...

  • 读书是我们抵抗恐惧的姿势(七月书单)|翻书党

    七月,北京依旧酷热,而心情,却愈加灰暗.虽然还有灿烂的笑容,但自己也感觉越来越少,越来越勉强. 因为"问题"常常出现在我们认为是常识是最正常不过的表达之中.过去我们一直这样表达的. ...

  • 读书才是自我的事(五月书单)|翻书党

    五月,精神状态甚至还不如四月. 四月遭遇的袭扰已经消失,但五月的困境,却是真正的精神层面的,一种危机.以至于出现了罕见的倦怠.就像根基被抽走. 但我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坚持和追求.我知道需要妥协,需要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