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九

领导工作不同于管理,对一把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希望他能够了解公司的历史、传承公司的文化,又希望他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管理就是教育,企业管理者更是一个布道者、说教者,甚至是一个老师。

01 经验的传递

巩固核心团队,保持人才梯队的连续性,积极地培养培训年青人,通过文化的融合、密切的沟通、经常性的调研等来传递分享知识。让企业的知识能够遗留下来,不会随着人走而走,这个非常重要。

几种知识固化的典型方式:

(1)专利。企业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核心知识。在科技方面,专利是有效的固化知识的方式。如建材企业是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但中国建材有11000多个专利,在国资委体系96家央企里,专利排在前20名。

(2)经验集结成册。提炼企业管理层面的经验集结成册,同时保持不断固化、不断更新的状态,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中国建材的“武功秘籍”,就是将“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集结成册,发给内部职工学习掌握。而且每年都要更新,加入一些管理水平提高的典型和案例,也是对标、优化的内容。

这些“武功秘籍”,每一本我都认真看过,每一本的序言都是我写的,每一本秘籍上一般都会有我的一幅小照片,我想看到大家,也让大家看到我。

(3)整理成著作。将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定期归纳、固化成著作,让年青一代了解我们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让他们通过书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光荣和梦想,促进他们的学习。

02 知识的分享

一个企业规模大了以后,确实要固定下来一些东西,供大家学习和共同掌握,但这些东西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知识分享的途径:小企业里知识分享靠言传身教,师傅怎么做徒弟就怎么做。大企业里就是透过政策、文件、书籍、文化来了解。

★知识分享要与时俱进:企业不仅要重视自有知识,还要不停地去优化,包括制度、管理技能、技术、专利等。如中国建材的“八大工法”适用于企业高速成长、重组联合,但现在是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精健、精细、精益这些方面,所以归纳固化为“三精管理”。

有的企业,对知识的分享认知不够,有时自己有很好的东西,但是并没有把它当成很宝贵的东西去看待。具体方式可参照中国建材的“武功秘籍”。

03 终生学习

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做企业是一门“功夫”,必须持续学习、反复操练,仅凭经验和聪明才智是做不好企业的。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我个人一直把学习作为人生的追求和爱好,这些年来,无论工作再忙,我每天都要挤时间读书学习,从未间断。

打造学习型组织:中国建材每年都会举办读书会活动,办公楼里设置了读书角,我每年都会推荐几本书发给大家阅读,就是为了号召大家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04 干部培训

中国建材的干部培训:我刚来中国建材当一把手时,先调了大家的档案,惊奇地发现,干部没有经历过培训。我当时就在行政学院对CFO进行财务轮训,提高专业知识。以后也都做了培训计划,这些年一直在坚持。

当时让管理层都去读厦门大学的MBA,因为MBA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干部进行财务的训练。所有的副总,只要年龄够、学历够,由公司出钱,统统去学习,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MBA等。

送干部们外出学习,每期培训我必给大家讲半天的课,讲自己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治理、组织理论、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还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学习最新的创新技术、商业模式变化,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05 管理思想沉淀

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些管理思想沉淀,那这个企业会很了不起。不同时代的传承方式:做企业需要传承,就像跑接力赛,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交接棒。★以前的方式:言传。我当年做企业的时候没有人教,有时候老领导的一两句话我记了一生。比如最早的第一任厂长王建行讲过的“分利”观点,即做生意就得懂得分利,要有与人分利的概念,不能吃独食,这个观点非常重要,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一生没有忘记。我主持销售工作之后,搞了营销公司就跟大家分利,市场价格让给大家一块,大家都帮我销售,产品覆盖了全国。★现在的方式:著书。我现在写书,不是为外边人写的,而是为企业内部人写的。给中国建材的年青一代,很系统很连贯地讲中国建材的故事。他们更理解这些书,大家设身处地去想,这个意义就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干部,都有这种管理知识,都有这种经营知识、理念、战略和企业文化,这将是多么蓬勃、多么庞大的力量。出书的目的:不是想挣稿费,稿费全部捐给了中国建材“善建公益”基金;不是想出名,也用不着证明自己。最根本的目的是尽我所能,把有限的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来,让大家知道过去的历史,知道我们想过的事情、经历过的管理活动,能够有一个思想沉淀。如我写的《经营方略》,是从30多年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给大家做的演讲、问答,写的文章,甚至是会议记录里抽出来的,是“此时此刻”的一些想法,特别接地气。我自己是一个认真学习管理并且读了些书的人,对于管理的一些东西有所了解。同时又是一个实践者,做了很多管理实践。在编书过程中,基本不做修改,忠实于历史,是在当时语境下进行的。这样大家看了就会更有实地感和现实感。《经营方略》是我的枕边书,经常读。这是给管理界做的一个贡献。这本书也应该是年青管理者的枕边书,因为有275个小节,每个小节讲了一个观点。这本书的读法应该是:如果大家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想想宋总当年是不是遇到过,他是怎么看待的,拿起来看看,对比一下。
建议:中国的企业家,平时应该总结点东西,把中国管理的方法归纳出来、写出来,一代一代人得有个积累。

06 管理是教育

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管理就是教育,做组织领导者也是不停地教育,企业管理者,更是一个布道者、说教者,甚至是一个老师,要把很多教训总结出来给大家讲一讲,喋喋不休地讲。领导讲的一些话,或者他们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或许他们讲的故事,归纳起来只有几点。但是就这几点,每年悟出一点,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实践者讲的东西一定要认真听,他告诉你的一定要注意。每一个领导都是一面镜子。领导们好的方面值得学习,他们的一些教训也值得总结。这对每个人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0)

相关推荐

  • 宋志平:武功秘籍铸品牌

    宋志平在中国建材集团做董事长,整合了上千家水泥厂,采用的依然是管理工法,只不过这时候既有日本的工法,也有他们自己独创的工法,如"八大工法""三精管理"" ...

  • 宋志平:团队建设好比组乐队

    今天 打造高质量团队企业就像一支乐队,企业里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最大能量,成为配合默契.高效协作的组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光有独具慧眼的领 ...

  • 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破局4大难题,中建材、浙江银行、新兴际华等为例

    经理层市场化改革作为本轮三年改革行动的"牛鼻子工程",正在全国央企国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文|成方舟(知本咨询国企干部研究院专家,任期制与契约化首席专家) 但显而易见,目前绝大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八

    企业品格包括: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心员工.世界公民.良心.良知是做企业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得击穿. 企业家个人品格与其领导的企业品格相关联. 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接受教育:要心里装着大家,想想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五

    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平衡,在整个"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做,又要减少盲目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稳扎稳打.精耕细作.步步为营. 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有越来越多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八

    ★要做有心人,经营者都是有心人. ★任何一个经历都是很难得的经历,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做,认认真真地总结,不要荒废了它. ★有时看一场话剧,听一首歌,朗诵一段诗,好像和管理没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都是相通的.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七

    公司治理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的信托问题,焦点在分权与制衡.激励与控制上,后来又把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引进来.这里面埋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趋势.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能够跻身世界500强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五

    经营企业主要的目标是盈利.企业不仅要向管理要效益,更要到市场中去寻找机会,要学会开辟.经营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市场. 中国建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飞跃,就是从做工厂到做市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企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四

    ★从管理到经营,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管理还是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跻身世界一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眼睛向外做好经营,更要眼睛向内做好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管理并不复杂,也不高深,就是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三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眼睛向内,经营是眼睛向外. ★中国建材旗下企业的一把手,无论哪个单位,都要从管理到经营,进行思维转换.企业的一把手应该是个经营者,要将管理下移,眼睛向外,看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一

    ★守望央企40年,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双料董事长": ★大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二

    企业能否生存,取决于制定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 ★企业能否发展,取决于成长路径是否正确,是否找准了坚守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的平衡: ★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做企业的格局够不够大: ★企业能否攻坚克难,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