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药当宝,当心吃出“肝损伤”

上海长征医院药学部

陈溪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有26.81%的肝损伤来自于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

那么,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药物性肝损伤通俗来讲就是指由化学药品、中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所诱发的肝脏损害。在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吃药似乎成了一种风尚,有病的吃药治病无可厚非,而没病的人也吃起了各式保健品、中药来强身健体。然而,保健品真的能强健体魄么?前不久,36岁的湖南台著名主持人吴昕,因工作繁忙、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疯狂吃9种保健品,美白、抗衰老、胶原蛋白、葡萄籽琳琅满目,本来想依靠着保健品永葆青春,却查出了肝损伤得不偿失。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我国设定3月18日为“全国爱肝日”,并推出“爱肝护肝,珍爱生命”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对于药物、保健品带来的肝毒性的认识,确保民众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正确地使用药物,不夸大药物的作用,不轻视药物的不良反应。

“纯天然”不等于“无毒害”。中草药往往被认为是纯天然的物质,其毒性往往被低估。一方面,中药在成分上是复杂的,另一方面,它们的安全性数据往往不多。据国家药监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调查显示,80.2%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一栏中标注为“尚不明确”。此外中草药还可能存在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中药材在种植、运输、储存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农药、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这些都将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因此长期服用中药,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并且尤其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中是否有大黄、雷公藤、决明子、鱼胆、何首乌、土三七等具有明确肝毒性的成分。

保健品不是灵丹妙药。保健品在包装宣传中,其疗效常常被夸大,一些保健品成分是日常饮食中就可以获得的,无需补充摄入;还有一些比如胶原蛋白,经过胃肠吸收后,能否到达皮肤还是未知数;甚至有部分不规范的保健品中还含有超剂量的激素成分。多种保健品合用、长期、过量服用,都会造成肝脏代谢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所以,保健品经常做不到药到病除,还吃坏了肝。

因此,建议您吃药需谨慎,请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不过量、不迷信、多监测,将药物性肝损拒之门外。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