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诊疗该怎样做得更好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独墅湖皮肤健康高峰论坛上,多位国内皮肤病专家共同探讨了以银屑病为代表的皮肤病诊疗发展思路,其中多个观点在会上引起大家共鸣。
□ 本报记者 郑颖璠
为银屑病
建立完整防控体系
每4年更新银屑病诊疗指南,可以把最新的诊治进展传递给更多医生。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50个研究中心、300家专病门诊,还有一系列学术活动等,使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建立了完整银屑病防控体系,这大幅提升了全国皮肤病医生对该病的科研和诊治能力。
——张学军
共同商讨更新《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是此次会议重要内容之一,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学军教授介绍,近些年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检测和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银屑病临床诊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也会定期更新指南。
邀请1000名银屑病患者参加银屑病大会,在会上为他们现场诊治,并请患者代表在学术会议上发言,是银屑病专委会很有特色的活动之一。“患者参与到学术活动中,不仅可以及时给他们带来帮助,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进而关心这个患者群体。”张学军说,社会的关注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已有多个省市开始将银屑病纳入慢病管理体系,患者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提高了治疗用药的医保报销比例,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另一方面,社会对银屑病关注度的提高,加上我国大力推进国产新药研发的举措,也加快了国产新药以及多种生物制剂进入医保的进程,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具体到诊疗指南的更新,张学军强调,指南推荐的诊疗手段会着重考虑循证医学证据。对于证据不足或临床应用效果不满意的药物,则会大胆降低推荐级别,甚至直接淘汰。由此,逐步完善银屑病诊疗指南,让皮肤科医生在临床诊疗中有据可查。
“当然,指南更新仅仅是个开始,要想把新的诊疗理念、新的诊治方法转化为医生的诊治行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张学军表示,团队曾针对已经进入临床3年的生物制剂进行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皮肤科医生还不熟悉也不愿使用,这种情况在基层医生中比较明显。对患者的调查则显示,用过生物制剂的只有2%,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实际需要的患者比例。
临床医生
应积极推进新药研发
临床医生应更积极深入地参与到新药、新技术的研发中,这是提升疾病临床诊治水平、造福患者、体现医生价值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王刚
“曾经有患者对我说,自己得银屑病二三十年了,从没想过有一天病情可以控制得这么好,生活还可以这样轻松。”提及银屑病诊治近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皮肤病医院院长王刚教授深有感触。但同时他也表示,目前能够得到理想控制的银屑病患者比例约为50%~60%,因此,相关的新药研发、诊疗技术创新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临床医生不仅在临床中,在科研领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王刚进一步解释,临床医生应该从三个方面参与到研发中。其一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提出研发需求,如减少或避免银屑病复发。其二是积极加入到研发过程中,参与到新药新技术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其三是新药、新技术上市后,参与临床验证研究,积累临床数据,以确保新诊疗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未来目标
让银屑病“可治愈”
靶向治疗让银屑病治疗效果大幅提升,未来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让靶向治疗更精准,才能让银屑病从“可控制”转变为“可治愈”。
——张福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张福仁教授介绍,在十几年前,重症银屑病治疗还是非常棘手的。当时有很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每天需要请护理人员在皮损部位抹上黏糊糊的药物,保持一段时间后洗掉,再去接受光疗,最后打针。治疗过程中,除了疾病本身的痛苦,患者还常常感到“很不体面”,再加上不时复发,让银屑病成为大多数患者的一块心病。
“1988年,著名的《英国皮肤科杂志》在创刊100周年时,曾回顾了皮肤科疾病诊治百年历史,文中曾有一句话大意是说:100年前,我们就曾设想银屑病不仅能治疗还能治愈,但目前还没有实现,希望下一个100年,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张福仁说,“如今,随着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了解,人们已经能够靶向阻断银屑病患者体内特异性增多的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7、白介素23等,这让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或许不再用100年,我们就能够攻克银屑病了。”
规范诊治
应按部就班按需给药
把指南用好、用活、用得恰到好处,需要临床医生在诊治中多用心、用脑、用情。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有位患者来门诊看病,身上有两三块不大的皮损,但他很焦虑,也不理解为什么还有更高级的生物制剂我不给他用。我对他说,如果用简单的基础的药物控制,10年后他的皮损还是这样,治疗就是很成功的。几句简单交流,患者如释重负。”
事实上,银屑病的发病受很多因素影响,有遗传因素,也受免疫状况、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无法改变,患者的免疫状况和所处环境则随时会有变化,因此现有的治疗方法都无法避免银屑病的复发。有时候医生通过生物制剂堵住了引起银屑病的“主路”,但五花八门的其他因素,如疲劳、熬夜、空气干燥等仍有可能通过“岔路”让银屑病复发。
晋红中提出,在复发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医生面对每一位患者时,应该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情况,认真检查病情,也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如果能在治病的同时,解开他们的心结,缓解他们的焦虑,就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与此同时,在规范化治疗的总原则下,晋红中强调对于轻中度患者,应该尽量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没必要过早启动高级治疗。“简单地说,就是干预要有火候控制,这样才能给患者最好的选择,毕竟医生是一个给别人希望的职业。”晋红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