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33块钱

年龄越长对曾经的事情记忆越清晰,并且越来越清晰。

小时候,穿着哥哥姐姐的衣服长大,这早已不是稀罕的事情。母亲把他们的衣服翻过来,把里面的翻在外面,这样让布料显得新一些。母亲还擅长绣花,她会在上衣的领子上或者口袋旁,或者前襟处绣上花儿,或者在烂的最狠的地方绣花,所以,虽然是旧衣服,但是,感觉依然很棒。

尽管我们一家人节衣缩食,日子过得还是紧紧巴巴,尤其是交学费的时候。姐姐小学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哥哥高三复读一年没有考上大学,就停止了学业。我读初中的时候,哥哥读高中。已经记不得每次要交多少学费,应该会少于33元。初中是在乡里读的,那时是捎馒头,学校有伙房,我们会把馒头放在网兜里。吃的菜多数是咸菜和酱锅饼,也是从家里带的。每个星期三会和好朋友崔华民和李翠娥一起回家,他们俩有自行车,我没有车子,又因为个子太矮够不着车子,我总是坐着她们的车子。初中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吃着咸菜和从家里带来的馒头过去了,穿着补丁衣服,也总是很开心,没有其他的印象。

但是,交高中的报名费33块钱却永远定格在了记忆里。

应该是农历4月份,学校通知要交报名费。我和好朋友像往常一样骑(坐)着车子回家,她们俩的家在我的村子后面,所以,她们总是先把我送到我家里,然后再回去。走的时候,她们再去接我。

回到家就对母亲说了,我要交报名费33块钱。母亲说“行,咱家现在没有,我到你大娘家看看去。”母亲走了很久,还没有回来。她们俩早已经在我家里等着,甚至都有点不耐烦了。我在心里也埋怨着母亲,大娘家离我家很近,肯定和大娘拉家常了。

时间好像静止了似的漫长,我们百无聊赖地等着。

母亲终于回来了,手里拿着皱皱巴巴的拼凑的钱。她是笑着的,尽管我能看出她的难为情。她催促我快去上学,别耽搁了时间。我没有细问,就匆忙和同学去上学了。

周末回家,我想起了这件事情,又问母亲。她这才给我解释,她借了不下十家,人家都说没有钱,还有的人家说怕我们还不上,但是,不管怎样,最后还是拼齐了那33块钱。母亲最后笑着说:没事的,等这一窝羊羔长大就可以卖了,就能还上人家了。你好好上学,现在咱是没钱,不过会好起来的。有句老话是不吃馒头争口气,你好好上学,学习好,就是给咱家争气了。

我非常心疼母亲,也很佩服母亲,就发奋地读书。虽然我最终也没有上到我梦中的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从高中到大学,大学毕业到现在,我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话“不吃馒头争口气”。很感激母亲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从来没有说过让我放弃学业,她总是笑着,鼓励我。她一直都相信我,我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种笃定,她坚信我一定可以考上大学,从小学她就那么相信我。

那个午后的太阳定格在了记忆里,母亲回家时的笑也定格在了那里,借来的皱皱巴巴的带着母亲体温的33块钱更是没办法抹去。母亲教会了我坚持,教会了我不抱怨,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力量。

或许,再没有人会因为33块钱而去向十几个家庭借,人们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很多。但是,还有没有像母亲这样的妈妈肯为孩子的教育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挨家挨户地借钱?有没有妈妈依然会这么倔强地坚持哪怕没有吃饭的钱也选择送孩子去接受教育?

是母亲的鼓励和坚持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是父母的爱让我选择做教育。教育是改变人命运的途径,有时,真的是唯一的途径,比如对我。

我选择做教育,做有良知的教育,做对得起为孩子愿意无怨无悔付出的普天下的母亲们的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