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数学家稀缺的原因
古往今来, 数学界的数学家层出不穷。而数学的历史, 从对空间形状的深刻揭示, 到可由抽象与逻辑思维的探索, 也是男性数学家取得更多的成就。但其实有许多女性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只是相比较男性数学家而言, 女性数学家的数量屈指可数。男性数学家的数量和成就远远高于女性数学家并没有说明数学能力与性别差异相关, 数学的历史发展, 男女参与数学研究的情况更是非常复杂, 但综合过往文献的分析和基于历史事实的发展, 女性数学家稀缺的原因应该分为以下3大因素:国际上对此问题有深入的研究, 但至今没有公认的权威结论。经过调查, 女孩学习数学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是不合理的。同样心理学领域对男女智力发展的测验结果表明:男女在智力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性别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认为, 女孩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可能是产生男女数学教育差异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女孩不喜欢学习数学, 导致无法取得卓越的成绩。通过对很多位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和对小、初、高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数学成绩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人们普遍认为, 小学学生, 一般总是女孩成绩好 (不单是数学) , 随年级增长, 到了初中男生的数学成绩会高于女生, 尤其是初二到初三这个阶段, 到了高中, 男生在数学成绩上远高于女生。大家认为男性在空间观念方面的智力因素比女性强, 但是有报告指出, 男女生是否喜欢数学与数学成绩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女性数学家稀缺不是因为男女生对数学学科的喜欢与否, 那么为什么其他学科没有很大的性别差异呢?是不是和两性性格特点有关呢?两性性格特点是不是又和数学学科本身有一定关系呢?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表现在两点:一是抽象性, 概念抽象、方法抽象;二是严谨性, 定义确切, 推导严谨和结论可靠。总的来说, 数学抽象、严谨、理性十足。事实上, 抽象并非数学特有特点, 严谨性也不是数学特有的特点, 其他理科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而其他学科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性别差异。数学是十分考验人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理性思想方法的学科, 但数学的精神与数学思想和情感不是对立的。因而, 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男女数学学习差异是不合理的。而男女性在性格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男性阳刚、逻辑性强, 而女性则温柔感性, 但女性和男性的性格特征和数学抽象严谨的学科特点并没有造成两性数学能力差异。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 男性和女性的成长是由遗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教诲, 父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所以社会文化对男女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 女性处于一种固定的角色。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几乎很少有受教育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 古代的女性多从事细致的工作, 例如刺绣等。而中国也是崇尚礼节的文明古国, 因此中国女性也都遵从尊长的教诲, 同样遵从丈夫的安排。因此中国历史上女性数学家更是少之又少。而西方历史上女性数学家则多于中国。西方多数女性数学家对数学的热爱和研究和其家庭教育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第一位史料记载最全的女性数学家西媞帕娅, 她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父亲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 西帕媞娅受其影响,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 学校教育也不自觉的区别对待男生和女生。在一次美国学校调查中显示:很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 也不自觉的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男生的身上, 当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 老师也更多认为男生会解出该问题。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 女性接受正规数学教育的机会很少, 只有近130年女生才进入高校攻读数学专业, 进入高校的女性, 表现出的数学才能和同龄男性不相上下, 但由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差异形成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分工的不同, 极少的数学专业女性本科毕业后会深入研究数学, 更多的会选择从事和数学相关的工作, 尤其是数学教师多为女性[4]。通过探索可得到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才是造成历史上女性数学家稀缺的根本原因, 潜移默化的影响女性的学习生活, 大多数女性缺乏勇气去深入研究数学, 因此也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 男女性已经得到了相同的发展机会, 各行各业女性成功者也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要相信, 在数学领域也一定会培养出一批一批的女性数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