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之领导术
领导术
1. 智瑶主政以后,有一天,与韩康子、魏桓子在兰台宴饮。智瑶喝得高兴,戏弄韩康子,又侮辱段规。智果听说后,劝智瑶道:“做领导的,如果没有防范和准备,将不可避免灾难!”。
智伯道:“只有我才能发难别人,我不给别人带来灾难就不错了,别人哪敢这么做?”。
智国道:“不然。《夏书》曾经说过,一个人多次犯错,别人的怨恨又怎么会在明处;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已经谋划了(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君子对待小的事物都很勤谨,所以不会招来大的祸患。现在您举办了一次宴会就侮辱了君主、国相,而且也不加以防备,说什么别人没有胆子发难。怎么能这么做?蜹(蚊)、蚁、蜂、虿(蝎子一类),都能害人,何况君相呢!”。
作为领导者,要尊重他人,这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尊重他人,可以赢得被领导者对自己的信任、忠诚以及奉献。尊重他人有哪些表现?别人的思路、想法、需求、自尊等等,即使思路不对、想法不准确、需求有些过、过度自尊等等。而不是高人一等。
2. 吴起担任将领,与士卒中最底层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吃着同样的饭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自己亲自背负粮食,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兵有生病得了脓创的,吴起亲自为吸吮。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哭泣不已。有人道:“你的儿子,不过是普通一兵,而吴将军亲自为他吸吮病疽,这是多么荣耀的事,为什么哭呢?”。
这位母亲道:“不是这样。当年,吴公为我孩子的父亲吸吮脓毒,孩子的父亲就英勇作战,一步未退,结果战死沙场。现在,吴公又为我的孩子吸毒,我知道孩子一定也要奋不顾身杀敌而死了,所以才哭。”
关心、爱护、尊重,同生共死,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让大家效死于前。显然,能放下身段,比一般的尊重人更难一些,效果也就更好一些。
3.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正玩乐的高兴,天下起了雨,文侯命令到野外去。左右之人道:“今日饮酒这么高兴,天又雨,您要干嘛去?”。
魏文侯道:“我与虞人约好打猎,虽乐,难道能爽约吗!”。
这是讲领导者要有信义。
4. 魏武侯在黄河乘舟而下,至中流对吴起道:“我们魏国的山河多么壮丽险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道:“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鄱阳湖),德义不修,大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但却不仁道,不修政事,结果被商汤流放;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也一样不以德为政,被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修养道德,舟中之人都是敌国啊。”
魏武侯曰:“善”。
领导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决定了组织的性质、高度。应该是什么样的道德?私德、公德如何区别、统一?
吴起认为德就是仁义。但其实,并不完备。
德就是要领导者要让组织、组织成员能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镌刻在基因中的不可磨灭的信念。
下一层次的德,应该是让每一个成员能各得其所。
再下一层次,大约就是自律等等。
5. 卫侯讨论事情的时候,群臣应和如同一个人。子思道:“依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君,臣不臣’”。
子思又道:“人主自认为正确,则众谋不进。即使真的正确而觉得正确,都会让大家不再提出建议,更何况大家附和错误助长恶行呢?不去考察是非却喜欢别人称赞自己,还有比这昏庸的吗;不去考量道理所在却一味阿谀,还有比这更谄媚的吗?君主昏庸而臣子谄媚,在百姓之上,老百姓不会赞同的。长此以往,国无类矣!”。
子思道:“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卫公道:“怎么这么说?”。子思道:“这是有缘由的。您认为自己一贯正确,而卿大夫没有人敢于指出错误;卿大夫也是自以为是,而士庶人没有人敢指出错误。君臣都自己觉得自己正确,而下面的人又都附和,顺从则有好处,指正则有祸患,这样怎么能有好的结果!《诗》道,都说自己是圣人,乌鸦雌雄怎么能分辨(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这不正像您这儿的君臣吗?”
领导者要鼓励提出不同的甚至是批评、尖锐的意见。唯有如此,才能考虑的更全面。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很难的。最好在议事规则中,加入一条,即每一次都要有不同的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要尽可能的穷尽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