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明清文人(二)| 沈璟、彭端淑、鲁一同、高凤翰、邢大道、王尔烈

第二组组员的家乡文人,分别是沈璟、彭端淑、鲁一同、高凤翰、邢大道和王尔烈。

NO.1  江苏吴江·沈璟
BY 朱洁
匹配度
沈璟墓在江苏省吴江市松陵镇。朱洁同学的家在吴江市黎里镇,高中在松陵镇。黎里镇与松陵镇如今车程约20公里。
沈璟,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江苏吴江人,明中叶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万历二年(1574)进士。
沈璟在经历了一段官场沉浮后,因科场舞弊案而被牵连,37岁告病返乡。后半生以“词隐生”自署,进行了长达20年的戏曲创作和研究。

他编著了《南曲全谱》、《唱曲当知》、《论词六则》、《遵制正吴编》、《南词韵选》、《北词韵选》等多种戏曲理论著作。他还改编、创作了17部传奇作品,合称为《属玉堂传奇》,其中流传至今的有7部。

单从数量上着眼,沈璟无论在理论还是创作上都堪称魁首。他又提出了“本色论”、“声律论”等戏曲主张,影响深远。
NO.2  山东胶州·高凤翰
BY 王程程
匹配度

高凤翰纪念馆与王程程同学的高中位于同一条路上,学校曾组织集体参观,与王程程家相距4.5公里。

高凤翰,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有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取号狂魔。
他还有收藏癖,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等作品。

高凤翰生得身材魁梧,须髯飘洒,丰姿俊爽,美誉艺林,曾自称“髯高”。春草堂中有“八怪”的画卷,画中高凤翰身长八尺有余,长髯凤目,修眉广额,郑板桥则清瘐矮小,如一风中瘦竹,二人相映成趣。

高凤翰在青年时曾在各地漫游,开阔了眼界。相与来往的多是长者和名流,如张贞、张在辛以及蒲松龄和王渔洋。王渔洋非常称赞他的诗,临终嘱咐要收高凤翰为弟子。
但是,才华出众、兀傲不羁的高凤翰在仕途上坎坷偃蹇。他在科试上连续失败,“郁郁看屋壁者逾二十年”。雍正五年(1727年),胶州牧荐举他应“贤良方正科”的特别考试,考取了一等,仕途才算有了着落。
NO.3  山西洪洞·邢大道
BY 耳诗莹
匹配度
邢大道曾于洪洞慎交书院读书,如今在慎交书院旧址上建了一座小学,名叫东街小学。耳诗莹同学曾就读于与之遥相呼应的西街小学,直线距离537米。
邢大道,字性之,自号少鹤山人。山西洪洞人。著有《白云巢集》二十四卷。

邢大道虽然得到老天的眷顾,“生而颖异”,但不幸的是他在六岁那年从马上摔下来,挫伤腰脊,落下了终身佝偻的毛病。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好几次都因为体貌丑陋而未被录取。

五十一岁时,时为山西按察使的李维祯给了邢大道一个编纂《山西通志》的机会,他的才华终于派上了用场。

邢大道和妻子李孺人感情深厚。他和李氏十四岁结婚,李氏在生活上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夜半读书时为他拂拭案卷,科场失意后会安慰他。

李孺人在三十四岁时就去世了,邢大道连作六首《悼亡》诗表达自己的悲痛,还作了《亡妻孺人李氏墓表》,记述李氏的生平,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在墓表中说:“余即再室,有若孺人者乎?”所以自发妻死后,邢大道没有再娶。
NO.4  江苏淮安·鲁一同
BY 陆雨喆
匹配度
陆雨喆同学是江苏盐城人。明清时期,盐城隶属淮安府。鲁一同世居安东(今淮安涟水县),后移居清江浦,其《鲁通甫集》中多有涉及到盐城人文风情的记录。
鲁一同,字兰岑,一字通甫。清朝著名诗人、古文学家、学者,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及《邳州志》、《清河县志》等著作十数种。
鲁一同生来聪敏过人。六岁通古音韵,能诗善对。十二岁赴淮安城应试,“少长工为古文辞”,塾师以孔融、杨修相期。十三岁从巢湖杨欲仁先生学。十七岁入山阳县学,十八岁乡试中副榜第二名。

鲁一同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中第二十名举人,时年三十二,后屡次参加会试不第。曾国藩十分敬重他,曾经对人说: “如果淮安鲁一同能成为进士,实在是天下的大幸啊!”

道光三十年,鲁一同应礼部试,曾国藩曾多次屏绝左右侍从和他密论天下大事。到揭榜,仍无鲁一同名,曾国藩“甚为懊丧,如失左右手”。
其文长于史例,旁及百家之言,写禽鱼草木之变,具风从云涌之势,得刚阳雄健之美,名震当时。其诗气象宏阔,苍凉盘郁,有“嗣响杜陵”之誉。
NO.5  四川眉山·彭端淑
BY 岳小岚
匹配度
彭端淑是清代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与岳小岚同学老家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相距29.2公里。
彭端淑(1699-1779),字仪一,号乐斋。著名文学家,蜀中知名教育家,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
彭端淑与杜甫有着不解之缘。彭氏故乡有宋代丹棱名士杨素翁, 为实现黄庭坚弘扬杜甫“两川夔峡诗”的心愿, 于北宋元符三年 (1100) 建“大雅堂”, 彭端淑在25岁即作《大雅堂记》。辞官归蜀后, 他长期任锦江书院院长, 所居白鹤堂与杜甫草堂相邻。

彭端淑待民宽厚,为官一意为民,常以“清慎”自励。断案明决果断,对民间诉讼的误断,无不一一更正,使民相安。

彭端淑一生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造士甚多。为考官时,对才识俱佳之士极力提拔,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执教锦江书院后,其门下更是人才辈出。彭端淑把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时间,全部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
NO.6  辽宁辽阳·王尔烈
BY 张心竹
匹配度
张心竹同学的家乡辽宁鞍山在乾嘉年间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辽阳县。明末,王尔烈高祖定居于辽阳县城南的风水沟。张心竹家与风水沟直线距离10.6公里,距王尔烈青年时的求学地千山龙泉寺16.5公里。她假期常与家人游览千山,也去过龙泉寺好几次。
王尔烈(1727-1801),字均武,号瑶峰,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历任翰林院编修、顺天府丞、侍读学士等职,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古稀之年受邀参加千叟宴,后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教沈阳书院。
王尔烈以诗文、书法闻名于乾嘉年间,在清廷中声望较高。作品大多散佚,由金毓黻先生尽力搜集,编成《瑶峰集》两卷,收于《辽海丛书》。

王尔烈在当时的文化圈享有很高的人气,以诗文书法见称于乾嘉文坛。他的现存作品多为写景游纪之作,其文笔清秀遒劲,颇具功力。书法取法二王,得其精髓,被誉为“辽城第一书家”。他一生为官清廉,为世人称道。

对于东北文坛和关东百姓来说,王尔烈不单单是一位文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200多年来,有关王尔烈的趣闻轶事一直活跃于东北民间。乾隆中叶,文化流人执掌东北文坛的时代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东北本土文化的兴起。王尔烈作为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本土文人,唤起了辽东民众自豪感,王尔烈的形象也逐渐被人们“神化”。据统计,民间关于王尔烈的传说多达69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