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为什么会冻死人?

失温症的发生

夏天冻死人并不奇怪,因为人类维持体温的能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与其他恒温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人类其实与变温动物更相似:皮肤裸露,既没有厚重的皮毛,也没有覆盖全身的羽毛。想要维持恒温,人类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体内要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

人类穿上衣服能将更多热量在体表上保存更长时间,但是如果没有能量的持续补充,这些热量的维持时间也不长。我们吃下的每克脂肪完全消化可以产生9.3千卡热量,每克糖可以产生4.1千卡热量,每克蛋白质产生的能量约为4千卡。这些热量当中的30%~50%用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散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

维持体温这么难,“失温”却非常容易,只要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热量就无法留存,越野赛参赛者们正是因此被冻死的。据幸存者回忆,“在海拔1000米的山上,七八级风裹挟着雨点像子弹一样打到脸上,人站都站不住,眼睛也睁不开。把失去知觉的手指放嘴里含了半天,也没知觉,感觉舌头都已经是冰凉的了。”此时,运动员们已患上危险性很高的失温症。

失温症指的是身体产热和保暖的能力长时间小于散热的能力,导致体温不断下降的现象。在山上的运动员正是处在这种窘境中,山上温度低,许多人身上穿的还是夏装,而为了轻装简行,厚重的衣服和食物补给几乎没带在身上。崎岖的山路上人烟稀少,外来的救济和补给也久久等不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失温是不可避免的。

失温状态的运动员也很难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山下,因为即使处于轻度失温状态,即体温降到33℃~35℃时,也会产生四肢冰凉、剧烈寒颤、严重疲劳、语言不清、失去理智等症状,同时肌肉不受意识控制,人基本失去行动能力。到了失温更严重的状态,体温降到32℃以下,人就像个“活死人”,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几乎消失、体表冰凉、丧失意识等。如果是重度失温,即患者核心体温下降到28℃以下,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持续下降,最终将导致心肺衰竭。这种情况下,只有外力救治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错误救治加速死亡

失温症的症状看似很严重,但其实即使处于“活死人”的状态,正确且及时的救治还是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的。

在这次越野赛中,运动员张小涛等一批幸存者是由一位牧羊人救治的。牧羊人将张小涛扛到了窑洞里,脱下了他的湿衣服,用被子把他团团包裹,生了一堆火供他取暖。后来救治的其他运动员抱在一起取暖,体温逐渐恢复后,大家相携下山,这才得救。牧羊人的行为正是救治失温症患者的最好范本,而平时常用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肺按压、揉搓手脚、喂食热水等反而会成为“催命符”。

“活死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状态,心跳和呼吸放缓,以最低的能量维持基本的生理活动;身体将温暖的血液集中到核心器官,保证内脏得以存活;四肢和体表的血液循环基本关闭,形成了一个“保温层”,留存剩余热量。这时候,如果盲目地按压心肺和揉搓手脚就会适得其反,破坏“保温层”会让冰冷的血液继续流动,造成血压下降,并进一步降低了核心体温。冷血回流心脏,同时增大了心脏的负担,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

喂食热水也有很大的风险,热水所带来的温度杯水车薪,但造成的副作用却很大。热水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可能会造成复温休克,要等患者恢复意识后才能让其补充含糖的温水。历史上就曾发生过错误的救治导致失温症患者死亡的悲剧,登山队员为了救治失去知觉的队友,不断对其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并且揉搓她的手心脚心,结果患者最后鼻血直流、呕吐不止,最终再也没能醒过来。

如何预防与正确判断?

当然,外部救治已经是最后的保命手段,想要不在大热天被“冻死”,首先要做的还是预防失温症。在山野徒步时,要提高自己的危险意识,提前查询经过路线上的天气,在得知快有暴风雨来临时应及早寻找遮蔽物或原地搭设帐篷躲避,待天气稳定后继续启程;调整好自己的步伐,减少出汗,汗水的蒸发会带走更多的热量;穿防风透气的冲锋衣,冲锋衣由拥有众多微孔的布料制成,每个微孔的直径比一滴雨水的还小得多,雨水无法透过衣料,在雨雪交加的环境中也能较好地保温;携带足够的食物,随时进食高热量碳水化合物;最好和他人结伴成行,预先将行程和路线资料通知亲友;等等。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失温状态,及早判断自己的不适症状,在失去意识前及时止损也能提高生还率。人们可以通过是否能自主控制发抖来判断是否失温,如果能够控制肌肉停止抖动,可判断为轻度失温;如果发抖在自身的控制下不可停止,即为中度失温。

另外,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了行为和言语异常,比如像喝醉酒一样无法走直线、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也存在困难等,就应怀疑自己或队友已经存在失温症,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中度至重度失温状态。此时,寻找挡风遮蔽物,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发出求救信号就是最后的自救方法。

人类并不是万能的,人类在大自然中十分渺小,无论何时,都要对自己的能力保持清醒的认知,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