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周老为《故乡的女儿》作序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序的缘起
得来这篇序,非常偶然。
进入出版程序的最后关头了,友人说,这本文集,能请周老写序,那就好了。他认识周老的侄儿周国亮,他说他来试试。
友人的提议,让我很心动。
周老是故乡的名人,是湖北文化界的名人。和我是同镇人,只隔着几里路。我一直仰慕他老人家,倘若他老能为我写序,将是我和我的文集莫大的荣幸。
周老的侄儿周国亮听到这个想法时,很支持。他说他读过我的文字,熟悉我的乡愁。他说伯父是性情中人,对家乡人家乡事感情很深,应该会有感而发,为我写序。
周老年岁高,眼睛看不得手机电脑,国亮哥将电子版的文档打印出来,送到老人家里。老人一接触这本书,就直说好,说写的生动,读的有味,让他老也想起了很多往事。
老人退休后,社会活动还是很多,序又催得很紧,但老人家没有丝毫敷衍。他老看文的时候,极其认真。我的文集里,故乡的字眼出现多少次,江汉平原的字眼出现多少次,秋秋的字眼出现多少次,爷爷奶奶的字眼出现多少次,他老都做了细致的统计。他老做了一辈子文艺工作,对字词特别敏感。有些错字,一遍一遍逃过了我的眼睛,却没有逃过他老的眼睛。
我曾经和友人说过,也和国亮哥说过,这本《故乡的女儿》,除了我之外,读得最认真的就是周老,周伯伯。也或者说,我只是写了它,读的遍数多,还真不一定有周老认真。
我去拿序言的时候,是第一次见周老。一身农民打扮,典型的邻家大伯的样子,一点不像曾经身居过高位的人。说起家乡,说起亲人,老人满是怀想之情。说起我,说起这本书,老人满是提携之意。
周老的序,用A4纸,写了十二页,我不打算还给周老。周老读过的那本打印出来的文集,我也留着。这两样东西,将会是我永远的珍藏。
文学之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前辈老人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每每在我惰怠的时候,可以给我警醒。前辈老人这种奖掖后辈的人梯精神,每每在我迷茫的时候,可以给我鼓励。
感谢友人,感谢国亮哥,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我只是文学路上的一株草根,走到今天,每一步,都是你们无私的给予。
风从故乡来
文/周年丰
《故乡的女儿》作者托侄儿周国亮将样书给我,祈写序。
文集以自序《故乡的女儿》起头,接着是九十三篇散文,尾篇是《原香》,首尾呼应,且本文前面也多次出现原香字眼。生命的原香,似乎是生造的,每个人都有,故乡就是啊!
故乡范围有大有小,大的文集出现了江汉平原21次,小的故乡字眼出现了713次,还有乡村字眼39次,老屋字眼25次。从出生地又回望出生地,不只为怀旧,更是为生命创新。《原香》里讲,故乡有奶糖香、书香、烟香、豆香、酱香、布香、太阳香、被褥香、衣服香、荷叶香、草木香......故乡是一轮太阳,故乡是一切香之源。
作者陈艳萍,我并不认识她,她写的故乡也是鄙人的故乡。天门及其皂市、胡市、三民市、汉川的垌塚、田二河、吕家巷、老灌湖、汈汊湖,我多次去过。我嫂子就是垌塚人,家里靠弹棉絮谋生。我一个叔伯嫂子的家,与三民市近在咫尺,她是熬麦芽糖、打豆腐、贴豆皮的能手。我母亲四岁成了孤儿,是姑婆带到三民市附近的少宾湾长大。
这本书让我联想多多,读起来特别亲切。其书中讲的天沔花鼓戏、皮影戏,儿时都看过,现在我还是湖北省皮影艺术协会的顾问。美食如鲊辣粑、腌洋生姜、盐菜、萝卜丝煮小鲫鱼、天门蒸菜、阴历六月的甜藕,更不必说了。《故乡的女儿》、《原香》,我读了四遍,谁说事不过三?《我的豆芽爷爷》、《绝望的奶奶》、《秋妈妈》,更是反反复复读。
鲁迅先生为家乡写了短篇小说《故乡》,鲁迅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说:“一个人可以不懂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是不能不懂家乡。我们甚至可以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但不能不知道家乡风从哪里来。”
中国人的家风无疑都是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那时吹来的。过去,我曾多次从天门杂志《竟陵风》了解皂市的古老历史。表叔从湖乡奔到皂市开杂货店,我考天门中学,从老家胡市上周湾步行十五里路,在他家过夜,第二天吃了锅盔包油条后,步行六十里路到京山中学考试。我的两个侄儿,都是皂市中学毕业。皂市古老,有千年古刹——白龙寺,现存的白龙寺就是古“风”国的都城原所在地。我多次进寺粗略学习考察,腊月初三,为给白龙祝寿,香火不断。
历史的传说惊人的相似,我曾工作过的原荆州地委、江陵县委所在地古江陵城西门二里外,南有白龙潭,北有青龙潭。白龙好,青龙坏,前者为百姓,后者不管百姓死活而遭惩罚。文集有《垌塚古镇》一篇,传说和曹操有关。汉川、洪湖、武汉、监利、黄冈、咸宁,当年都是水乡泽国,皆言吴魏水战发生在本地域,但都无文献和地下文物可考,只洪湖现有一个乌林镇,那里还有温泉可洗澡。
关于历史的传说,中国古代神话少,传说多。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曾说:“古代的传说如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检验,大都像梦一样平凡地消失了,但奇怪的是,这种梦的传说往往是半睡半醒的梦,预示着历史的真实。”
《故乡的女儿》作者在故乡出生、学步、引弟妹、看戏、生活、劳动、读书十四年,十五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逢年过节必回家。飞走的风筝没断线,是故乡的人、情、食、草、木、鸟牵她到家。只有离开故乡的人,才能深悟故乡是什么。
距离也是一种美,朦胧也是一种美。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情惟难。作者写朝夕相伴极其熟悉的人物,身入、心入、情入,人在、心在、情在。看她写到动情处,善良的人们也会洒下热泪!作者写生活,释放绵绵不断的乡愁!
宽泛一点讲,凡涉及人的文学艺术,都是人学。文集多数篇章写人,第五章“一片冰心在玉壶”,全是写人。写凡人小事,为百姓立传。文集记录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尤其善用真实的细节记载,这本书丰富多彩,骨架硬朗,血肉丰满,立得起来,靠的是什么?用细节立人、立情、立事、立物。
本书写了三个重要人物:爷爷、奶奶、秋妈妈。爷爷奶奶除各有单篇《我的豆芽爷爷》和《绝望的奶奶》外,文集提到爷爷奶奶的还有六十五篇。作者和秋妈妈是邻居,与她女儿秋秋是蜜友。小时候,父母离异后,她经常去秋妈妈家蹭母爱。现在,三个疼爱她的长者,都羽化仙逝。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鸡事》一篇将鸡世界写活了,简直也有点儿人味。《故乡的女儿》,就是一本故事会。散文接地气写生活,生活不仅有内容,顺其自然写。生活也有写作的方式方法,本书是一个生动具体的范例。作者古今中外的书读得多,名人名著读得多,搜集的信息量大且广泛。以老家三民市为圆心,划的圈圈逐步拓展,有中国北方、南方对比,其中湖南、湖北对比尤多,因为陈艳萍母亲的故乡在湖南。陈艳萍擅长写心理活动,以《文老师》为最,将年轻老师的德和小女孩的心,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善用排比、比喻、夹叙夹议......文本联想丰富,结构严谨。作者读《诗经》、《红楼梦》,唐诗宋词特别到家,所写花草树木鸟虫鱼及药材不少源起《诗经》。
今后要多读好书,从内容到形式,你的散文定会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所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最后,为《故乡的女儿》补点白:文集中所说的沈山,应叫沈三。解放初期,曾进京为周恩来总理表演过。文化革命后期,全省举行汇演,我在江陵县文化馆和副馆长写了小戏《回家》而赴汇。演出前,老省长张体学讲话,询问沈三来了吗?荆州代表团有人答没来。他又问:“荆州文化局领导来了没有?局长李国璋站起来回答:“来了。”体学省长严肃地说:“你回去,请他来。”沈三马上被送到武昌。关于花鼓戏的口头禅,你的家乡三民市是:“害病不用吃方药,单听沈山的哟哎哟”,我的老家上周湾是:“听了沈山的哟哎哟,害病不吃药。看了沈山的戏,犹如做皇帝。”
与其它民族比,中国的汉字是美的,有独特的结构,具深刻的含义。《故乡的女儿》里,多次提及老家的茶事,也提到了陆羽茶圣及其《茶经》。我就原生态的茶补白,涉及人生命的长短。有米吃,可活八十八岁。拆开米字,不是八十八吗?有茶喝,可活一0八岁。拆开茶字,不是一0八吗?
我的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已出版,它以自己的方式在世间行走,和喜欢它的人慢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