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脚
戳 脚
戳脚是武术中一个以腿法为主的拳种。相传起源于宋代。戳脚的典型动作为玉环步、鸳鸯腿。在明人写宋代故事的小说《水浒传》中描写武松醉打蒋门神时,就用了玉环步、鸳鸯腿。《太平天国野史》中记述太平军石达开部对敌时,“使敌踵至,疾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亦似玉环步、鸳鸯腿的打法。太平军林风祥部北伐失利后,战将赵灿益隐居河北饶阳一带,将“戳脚”传给段老绪(永和),此后逐渐传至京津、东北、西北。现代戳脚多与翻子配伍成套练习。
戳脚的基本腿法包括:砸丁、后挑、踹、拐、点、蹑、圈、错、蹬、碾;步法有玉环步、转趾步、倒插步、穿林步、旋转步、麒麟步、跨拦步等。戳脚注重以躯干带动四肢,以臀部发腿,由脊背出手。主要手法有劈、挑、冲、架、拍、穿、剪、搂、抒、推、习、摘、缠等。戳脚以腿法见长,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
戳脚套路内容分为武趟子、文趟子两类。武趟子全名为“九转连环鸳鸯脚”,是戳脚的本源。因共九趟,可互换练习,称“九转”;因一步一腿,边进边发,环环相套,称“连环”;因发腿一左一右,成双配偶,称“鸳鸯脚”。武趟子架式开展,刚健矫捷,腿法多高挑远击。其九个套路的名称为:一路躁子连环鸳鸯、二路展翅鸳鸯、三路迎风变式鸳鸯、四路理猫扑鼠鸳鸯、五路白蛇吐信鸳鸯、六路闪式鸳鸯、七路反背劈砸鸳鸯、八路八卦连环鸳毒、九路九转行式鸳鸯。
文趟子是在武趟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套路。其架式紧凑,灵活善变,腿法以短腿低踢为主。传统套路名“八根”。此外,还有软四越子、二八腿、十二连拳、十八拦拳、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六门拳、宏拳、燕行拳等。
后世一些带艺投师学习戳脚者,将原习拳技与戳脚融为一体,创编成了一些新的拳路,其名目有戳脚翻子、地功戳脚、少林戳脚、弹腿戳脚、形意戳脚、八卦戳脚,等等。
戳脚翻子是戳脚和翻子拳相互配伍、融为一体的拳术。据说,清成丰、同治年间,赵灿益隐居河北饶阳,将“戳脚”传给段老绪兄弟俩,将翻子拳传给王老梓、王占麦鳌等。段、王两家互换拳技,交流精要。其弟子们多兼习戳脚和翻子拳。另有湖北滕县姚家屯亦曾传戳脚翻子。此拳兼有戳脚之脚法灵活、翻子拳之手法密集,因而手领脚出,脚到手到,手防上、脚踢下。20世纪30年代河北盖县人吴斌楼在北京设馆传授戳脚翻子。其姿势要求掩手、掩档、合胯、扣膝、扣足,体现了立足保护自己,再谋进攻敌人的特色。套路有小趟戳脚、燕青翻子拳、小翻子、大翻子等。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武趟子舒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在全面锻炼手、眼、心、身、步之中,重点锻炼腿法、脚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转、迎门插拦、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8种踢法)。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转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成双配偶,故称“鸳鸯脚”。
文趟子发劲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架小紧凑,灵活善变,逼近靠影,柔里带刚。传统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转脚、玉环步、开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文趟子动作明快,节奏鲜明,其练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脚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转、贴、川、缠、展;其步法有进、退、闪、摆、抽、换、窜、旋;其战术讲究一步一脚,出人不意,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下肢发脚,半步赢人,似踢非踢,声东击西。戳脚以腿见长,但又十分强调手脚并用。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又说“上肢不到,腿脚何益”,“手到腿不到,净是瞎胡闹”。戳脚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即所谓“艺备身法方显高,技至无形始见奇”。东北一带还流传一种东北戳脚,腿法独特,技击性强,是胡奉三所创。以八根、八母、八法十六字诀、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刚柔相济,短小精悍,上身紧凑,下身活,手法缠绵,腿法刚劲,贴身近战,灵活多变为,又称“胡氏戳脚”,胡氏戳脚以“文趟子”为主,兼习“武趟子”。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拳理
脚论
脚为身之基,脚稳则身稳。脚前进,身随之;脚后退,身亦随;脚里进, 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时,手领之。手为先锋,脚为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拳谱云:“足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门路清;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于肋,百发百胜”。脚踢七分,手打三分,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
戳脚强调腿法练习,练好腿法,出势则疾。基本腿法有飘、跛、蹶、撩、圈、抹、跺、戳、提、点、抖、踹等。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