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齋读史札记|珍妮机、鸦片战争及《民法典》


1、为什么说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

1733年,英格兰中部兰开夏技工(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原来织工织布,手掷梭子于经纬线之间,现在脚踏踏板,带动梭子往返飞动,提高功效一倍。飞梭能否算做一个机器呢?这里我们要注意工具与机器的区别。工具一般是指人从事劳动、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如斧头、钳子、缝纫针;而机器一般是由三部分:工具机(或作业机)、传动机和动力机组合而成。因此凯伊的飞梭只能是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不是机器。而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所以飞梭的发明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尽管飞梭不能算作是完整意义上的机器,但它的功效是显著的,飞梭的使用造成了纺与织之间的不平衡,一个织工往往需要6-8个纺工供给棉纱,引起严重的“纱荒”。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这意味着由一次只能纺一根线变成能同时纺16至18根线,大大提高了功效。尽管“珍妮纺纱机”仍在使用人力,但它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个部分的装置,已经是一台机器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为什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而不是《南京条约》的签订?

关于该问题,首先中国近代史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以及革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大家所谓的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转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而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源矛盾,而鸦片战争以后的主要矛盾则逐渐变为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变成了既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又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的。而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确是在中国近代受“冲击—反应”模式影响下的社会变迁。社会性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和国家主权的部分丧失,开始沦为两半社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条约》才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

但对于诸如战争、革命、变法等历史事件概念的的理解,我们却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单纯的事件本身,而要从其时代大背景下,来瞻前顾后的阐释它的内涵,这样就有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结果。比如戊戌变法,狭义的内涵仅仅指1898年的持续了103天的百日维新,但广义言之,却要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讲起;再如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狭义的辛亥革命特指1911年10月份发生在武昌的起义以及随着而来的各地响应,但广义的革命却要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讲起,一直延伸到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甚至更久。对于鸦片战争的理解亦如是,狭义的鸦片战争,或指的是1840年中英之间的直接交火。但广义的鸦片战争,却要从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而走私鸦片,再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然后中英两国交火,以及两年后《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善后条款的签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南京条约》属于广义鸦片战争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问题也就逢刃而解了。

其实,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还是《南京条约》,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的。当今大陆历史学者通常把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港台历史学者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恰恰体现了历史的争鸣。

3、为什么《拿破仑民法典》成为了世界民法典的源头?

《拿破仑法典》 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1800年,法国执政府录用J.E.M.波塔利斯、F.D.特龙谢、F.J.J.比戈德普雷阿梅讷和J.马尔维尔四位法学家起草民法典。第二年,他们完成了悉数民法典的初稿。拿破仑十分关怀法典,甚至亲身参加了法典的拟定作业。法典草案经过法国枢密院的细心检查,还送交各法院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在议后获得经过。帝国建立今后,民法典在1804年3月21日经过,并予以公布。这部法典的立法准则是自在和对等准则、所有权准则和契约准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效果。

《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以外,共有3编2281条。榜首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则,实际上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则;第2编是物法,规则了各种产业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3编是关于获得所有权的各种办法,这一编规则了继承、赠与、遗言和夫妻产业制,还规则了债法。这部法典至今仍在运用,但100多年来,跟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改变,法典也进行了一百屡次的修正。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榜首部民法典,它对后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卢森堡和比利时至今依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运用,一些法国的前殖民地也在运用这部法典。一起,许多国家在拟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阅。如丹麦和希腊的民法典就是以它为蓝本拟定的,而德国、瑞士、葡萄牙、巴西等国的民法典显着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实为五十余次),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法国民法典》。”拿破仑如是说。


(0)

相关推荐

  • 鸦片战争知多少

    近代史在考试中是较常出现的考查点,故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下与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 一.战争背景 1.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美.法等国也开始相继开展工业革命.工业 ...

  • 【历史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必背知识点汇总暨微课视频

    虎门销烟的意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统治者清政府太过于腐朽无能了,它统治下 ...

  • 2021部编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1.虎门销烟(1)领导者:林则徐(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鸦片战争(1840-1842)(1)直 ...

  • 齊齋读史札记|晚清的坚守与转型

           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 ...

  • 齊齋读史札记|谎言的历史与逻辑的历史学

           谎言的历史从来不讲逻辑,史料更不讲,所以撒谎的历史和史料都是支离破碎的,正因为支离破碎,才能为谎言家的谎言不被揭穿提供保障,因为他们只截取支易破碎的历史中对自己有用的地方.历史学家的责任 ...

  • 齊齋读史札记|长安城的底蕴

           长安城的底蕴,不仅仅是一座座积淀厚重的建筑物,俯首所捡拾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着历史的痕迹,有的高大巍峨得让我们庄严肃穆,有的却一直的凹陷凹陷--凹陷成了沉痛的教训.比如临潼北的秦焚书坑,每 ...

  • 齊齋读史札记|洋葱缘何西域来?

           大家都知道,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接踵而至,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前面经常被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 ...

  • 齊斎读史札记|五四的经验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五四,首先应该纪念学生的爱国激情,无论是救亡大于启蒙也罢,无论是激情大于理性也罢,学生的爱国热情永远不置抹杀!其次我们应该纪念工人的罢工和商人的罢市,这才是五四运动取得成功的主要 ...

  • 齊斎读史札记|揭发者安禄山(外一则)

           公元744年,大唐帝国朝中发生了一件无人敢揭发的舞弊案:受宠御史中丞之子张奭,是<武状元苏乞儿>里"苏察哈尔灿"式的文盲,但却在吏部选官册上名列第一.而吏 ...

  • 齊斎读史札记|一本书,一个人,一个时代

    上大学的时候,每读起<山海经>来,总感觉到这本所谓的地理书里面所讲的地名不在中原地区,而是以昆仑山脉为中心的西陲古地,后来由感而发,写了一篇<中华文明溯源考>,指出黄河的上游地 ...

  • 齊斎读史札记|论自由主义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加关注   齊斎随筆 人文|情怀|半纸书|文化|掌故 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普遍兴起的一种经济思想,主张政府的职能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公正,而不是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主张 ...

  • 齊斎读史札记|魏特夫《东方专利主义》

    在古代埃及.古印度和巴比伦时代,这些东方专制国家里,时兴兴办大型工程,政府利用自己强大的控制力,最大化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需要多人多部门多方面合作的公共工程的建设,比如修建高大的陵墓.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