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美国医药健康企业的两个“点金术士”
创造性思维的任务不是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而是去思考每个人都看到却从未思考过的。——叔本华
“点石成金”,古代炼金术士的终极目标。这也可以说是我们投资人所梦寐以求的——希望我们所投资的企业成为改变行业格局、高投资回报的公司。
医药健康产业有两个我们不能回避的“点金术士”——Third Rock Ventures和RockHealth。
1
Third Rock Ventures
——尖端医疗技术在这里变成金蛋
A. 一家聪明的投资公司!
2014年,笔者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非常赚眼球的标题——“全球最聪明的10家公司”。对于此类文章,一般只是看看名单而已,不会深究入榜缘由。但是,当目光掠过这个榜单的第八名时,突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一家投资公司竟然排在第八名。
以前,我印象中,凡是有投资公司参与并获高分值的榜单,基本上都是投资回报排行榜之类的,从未想过投资公司会聪明。忍不住开始关注并研究这家聪明的投资公司——它到底因何入榜?聪明何在?有何神奇?
为此,我开始寻求榜单的出处。原来,这是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s)每年一度的“聪明”排行榜,他们的标准不是专利或者博士的数量,而是上榜者重新定义了其所在领域。
榜单中,麻省理工大学对三石风投(www.thirdrockventures.com)的评语如下:“Third Rock Ventures——These VCs don’t wait for biotech startups to come to them. They create companies themselves.”(三石风投——创建生物技术公司,而不是坐等创业者上门。)
B. 不仅仅是创新,投资回报也很牛!
三石风投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先列医疗技术关注领域清单,比如个体化疫苗、分子听诊器等,然后,花三、四年的时间研究,再找全球顶尖专家,提供资金,组建团队,创建公司。
我们经常会以结果(其实就是融资能力、投资回报、盈利情况)来判定一家投资机构是否成功,而不是其运营模式的新颖性,我们经常说,“投资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因此,我们会忍不住提醒三石风投——以技术领先性而不是投资回报作为选择标准这事,还是留给比尔·盖茨去干吧,你可是投资机构,别最后成了慈善机构了。
那好吧,咱就来看看结果吧。其实,正是因为突出的投资业绩,三石风投最近一年风头劲爆——作为一家新基金,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3.78亿美元资金的募集;七年左右的时间,创建了36家尖端医疗技术公司,每一家对产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已经有6家实现IPO:
C、为啥牛?起点就不一样!
那么,为了搞清楚,三石风投为什么这么牛,我们来看看三石风投的历史和运作机制。
2007年,三石风投的创始合伙人走访了很多科研机构,发现他们有很多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但是,仅仅停留在期刊论文阶段,从来没有转化成为真实有用的产品,而资金是限制这种转化的关键瓶颈,因为,风险投资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成熟期的公司,而不愿意投资早期项目的转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决定创建一个组织,从零开始建立并运营生物技术公司。在公司成立后的十周之内,他们就募集了3.78亿美元的资金。
截至目前,三石风投管理的资金规模13亿美元,投资了36家公司,这些公司开展了30多项临床试验,涉及45种以上的病种。其独具特色的投资模式是Discover-Launch-Build。
4. 真的牛!引爆国内基因诊断公司股价!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吧。就以2013年上市的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来说吧。2013年至今,国内基因诊断公司的股价上涨幅度远高于疯狂的大盘指数,这家公司的上市可以说是催化剂之一。
三石风投的团队设计了针对这个公司的服务,起草了商业计划书;然后,投资了2500万美元,聘请了一个CEO,启动项目,并最终上市。据《财富》杂志(Fortune)2015年2月19日报道,罗氏制药1月份认购Foundation所发行的股份中的1亿美元份额,其股价立即翻番。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历程。
第一步,发现可产业化的创新技术。2008年,三石风投有了孵化Foundation的想法。这个想法源于人类基因组项目领导者之一——Eric Lander的研究成果。不同基因的病人对药物反应不一样,那么,用基因测序判断不同肿瘤病人的用药选择,会怎样呢?这就是三石风投创建Foundation最初的想法。
这里,我不得不说说我对Lander的仰慕之情。这哥们除了发起并推动了人类基因组项目之外,还撮合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组成了一个Broad研究院,专门研究基因。这哥们巨牛,数学专业出身,但成就却在生物学领域,据说,除了没有拿到诺贝尔奖之外,生物学领域的其他奖基本上都拿完了;同时,还为麻省理工大学的大一新生授课生物学概述,我对生物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就来自这个课程,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看了之后,我理解了中国生物学课程为什么让人生厌,而国外能够培养出那么多大拿来。
第二步,找业内顶尖专家。三石风投邀请Lander参加每周一次的头脑风暴讨论会,讨论如何使基因测序规模化并盈利;同时,在18个月的时间里面,三石风投和Broad研究院组成的团队不断走访基因测序领域的专家、诊断公司、医生、保险公司以及监管当局,并跟制药公司进行沟通;最终,他们创建了一个DNA测序模型,使测序成本降到2000美元。
第三步,创建公司。2010年,Foundation正式成立,三石风投投资了2500万美元,同时,引进了Google Ventures和Kleiner Perkins,完成了第一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这是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第一轮融资的5-8倍。
第四步,扩大影响力并上市。2012年,Foundation对外聘请了CEO,并跟肿瘤中心和制药公司推出了两组DNA为基础的肿瘤测序,并拿到了比尔·盖茨及其他投资人5600万美元的投资。2013年,Foundation成功上市。
对于这笔投资,三石风投不愿意提及投资回报。但是,从三石风投其中一个投资人Calpers的网站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三石风投2007年的整个基金已经实现了年化25.7%的收益。
我们相信,Foundation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而三石风投改变产业的故事也将继续!
2
RockHealth
——健康因数字而简单
两位哈佛商学院毕业生2010年创立——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起点,经过4年左右的发展,成就了数字健康产业种子基金和孵化器的传奇——其投资组合池的估值位列第3,仅次于老牌创业孵化组织Y Combinator(这可是有创业教父之称的Paul Graham创建的。这哥们也是神人,先是画家,但是,在1995年突发奇想跟朋友以1万美元起步创建了Viaweb公司,到1998年以49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雅虎,因此,可以说YC是出身名门。这哥们写了一本书《黑客与画家》,非常有趣,光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和“书呆子的复仇”这样的标题就很吸引人,尤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来说),以及,坐拥斯坦福大学雄厚资源的StartX Med(这是背靠大树的玩法)。
截至目前,RockHealth总共投资了62家公司,每一家的平均融资额在90万美元以上(除RockHealth自己的投资之外),有4家已经实现退出。
本想就RockHealth单独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但是,当我在36氪上看到王心田和段钦写的一篇文章——《数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报告:“健康科技界的 YC” ——Rock Health》之后,就只作推荐了,因为这篇文章对RockHealth及其投资的每家公司都有介绍——可以说这就是移动医疗的创业标杆库,建议任何想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或者投资的公司都看看这篇文章。
Rockhealth的投资几乎涉及了数字健康产业的全部领域:一般消费者(Consumer)、数据/分析(Data/Analytics)、数字医药(Digital Medicine)、雇主工具(Employer Tools)、医疗保健管理(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全面健康(Wellness)、硬件/可穿戴(Hardware/Wearables),具体如下:
在这些公司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国内移动医疗公司的原型。
别扯了——那是米国!
我们或许会说,这种投资公司只有在美国才能生存,因为创新是美国人的专利,中国人根本没有这种基因。但是,我们是否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是否真的愿意花时间做积累,以理解这个行业?我们是否真的调查过国内的科研状况和技术转化状况?而且,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是创新?剂型创新算创新吗?商业模式创新算创新吗?
当前,我们处在医药健康产业第二次“西学东渐”时期,作为投资机构,如果不改变追求政策性品种的投资偏好,未来三年,你会发现,医药健康产业优秀公司的投资中没有了自己的身影。
你愿做“点金术士”,还是打劫的土豪?
作者简介
志道,来自志和资本。志和资本是一家精品投行和投资机构,专注于打造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投行+投资"相结合的新型业务模式,与企业家一道分享第二次"西学东渐"带来的红利,实现资本增值带给我们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