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 古代玉器经典纹饰(鸟兽纹)
和田玉 Jade
古代玉器经典纹饰(鸟兽纹)
中国玉器中的鸟兽纹饰主要包含想象中的动物或现实中的动物。这类纹饰种类多样,例如饕餮(tāo tiè)纹、螭纹(chī)、夔纹(kuí)、蟠虺(pán huǐ)、凤凰纹、龙纹、鱼纹、蝉纹、蚕纹、雁纹、鹿纹、鹤纹和龟纹,这些传统鸟兽神话图案全都寄托着古人各种各样的美好寓意。
和田玉 Jade
★ 饕餮纹(tāo tiè)
饕餮,是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饕饕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兽面纹以小重圈表示眼睛,外框有椭圆形凸面作眼脸,在眼睑、鼻、嘴中雕刻有细致的卷云纹或弧线、短直线。商周时期的兽面线大多以鼻梁为中心线,对称罪饰眉、眼等部位,巨口大张,有的还雕出撩牙,显得威猛凶恶。传统玉器中的饕餮纹代表着智慧与精神意志,象征着富有内涵与特征。
和田玉 Jade
螭纹(chī)
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它是龙九子中的一子,好险,勇猛,檐翘起的部分都有它,称为螭吻。盘螭,则是他两两盘卷的样子。曹植《桂之树行》即有“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的句子。
螭纹兴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此后历代螭纹基本沿袭汉代螭龙造型。汉代剑璏和透雕的玉璧上的图案中,常有一大一小两条螭龙的纹样,往往大螭龙占据整个器形空间大部,而小螭居于一隅。
子母大龙小龙两首相对,或是大龙回头顾看小龙,或者小龙回首仰望大龙,表达了一种特殊且和谐的亲密感,子母螭寓意为苍龙教子、教子朝天、教子成龙。大小螭龙纹经过汉魏的盛行,至唐代衰落。宋明两代复古风行,仿古题材大小螭龙纹卷土重来,广见于玉雕作品中,形象基本沿袭汉代,直至清代。
和田玉 Jade
夔纹(kuí)
夔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无角一足的动物。玉器上菱的形象多似龙,有一角一足,躯体细长,嘴巴张开,尾部上卷,作爬行状。
夔纹流行于商中期至西周前期,大多饰于器物颈部,几个花纹首尾相接缠绕一周。也有的饰于器物肩部或腹部,变形成三角夔纹,或在器腹中部对称组成兽面纹。
和田玉 Jade
蟠虺(pán huǐ)
蟠虺,是传说中的一种小蛇。蟠虺纹为各种形态的小蛇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的几何图案,布满器物全身,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视蛇为神明,潜于深渊,能致云雨。武梁祠石刻伏羲女娲之象,也作人首蛇身之状,视其神明,蟠虺纹由来至久,寓意吉祥。
和田玉 Jade
凤凰纹
凤凰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中国古代凤凰被尊为鸟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纹饰常依此为据构成,有单画凤的,亦有以凤和凰成双构成的。历代均有,并各具特色。
凤鸟造型始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同时代的凤鸟纹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凤鸟纹造形简单,制作粗糙,仅用阴线刻出轮聊;
汉代的凤鸟纹为三叉花形冠,曲颈挺腹,喙连于翅边,长尾下垂后卷,用细小的阴线刻划五官和羽翅,制作非常精细,造型美观;
明清时期的凤鸟纹形如孔雀,头顶为如意形花冠,眼睛细长,俗称丹凤眼,颈部、双翅及形如孔雀的细长尾部刻划得非常精细,形象逼真。
和田玉 Jade
龙纹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龙的特点是身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龙的形象特点是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龙的传说和龙文化是中国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龙形纹饰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有玉猪龙,商代中期龙纹头部较大,多作张口露齿状,眼睛用双勾阴线刻划成臣字眼。清代龙纹刻划细腻精致,龙爪前伸,但已没有早期龙的气势。
和田玉 Jade
鱼纹
鱼纹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中都有雕刻玉鱼,造型较简单。商代玉鱼纹饰数量较多,开始对细部进行刻划,大圆圈眼,鱼背和腹部用阴线刻出鱼鳍,鱼身刻有长圆形鱼鳞。
唐代鱼鳞为半圆形,宋金时期玉鱼身体弯曲,头尾上翘,胸部下垂,鱼鳞是密集阴刻的斜方格线,也有的无鱼鳞。元代玉鱼辰阔,口微张,眼边有半圆形眼眶,鱼身肥胖挺直,有斜格状鱼鳞。明代鱼纹为双环眼,身体较平整,鱼鳞刻划手法较多。清代玉鱼制作较粗糙,尾巴上翘,尾尖分为两叉。
和田玉 Jade
蝉纹
《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所以,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徐广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蝉纹始见于良渚文化,盛行于汉代至明清时期。早期的蝉纹造型较简单,仅雕出蝉体轮廓。战国时期玉蝉用阴线刻划出头、腹、翅等部位。汉代玉蝉多为葬玉,做口含使用,蝉体扁平小巧、棱角分明、琢磨精细。明清时期玉蝉数量增多,造型开始加厚,用阴线或阳纹刻划出羽毛、肢爪等部位,头部多有穿孔,写实性很强。
和田玉 Jade
蚕纹
衣、食是人类的最原始的生命需求,这种基本需求造就了原始崇拜形式,蚕桑主题也成为了古代先民们的崇拜,而起源于中国的蚕桑丝绸塑造了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衣饰文化,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乃至东方的文化标志。
蚕纹流行于商周时期,由数个单独个体横向排列,组成环带围绕在器物口沿或足部。蚕的形象为圆头凸眼,蚕体卷曲,意味浓厚。
和田玉 Jade
雁纹
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古人认为,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古人还认为,雁知礼,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仁”和“礼”,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最为推崇的核心思想,象征着中国人对良好道德素养的无限追求,而君子自古以来有佩玉的雅趣,雁纹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和田玉 Jade
鹿纹
鹿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因此古代玉器中鹿纹图案较多,造型亦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代人借鹿与“禄”之谐音,以象征福禄常在,官运亨通,鹿纹应用更加广泛。
和田玉 Jade
鹤纹
古人以鹤为仙禽,喻意长寿。《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用鹤纹蕴涵廷年益寿之意。
鹤纹流行于宋代以后,明清最为流行。鹤有长寿的寓意,鹤纹常与松树、小鹿、乌龟或者寿星一起组合成吉祥图案,寓意同享高寿。
和田玉 Jade
龟纹
龟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神兽之一,是长寿的象征。在很多传统图纹中,龟和鹤也是常用的祝寿题材。《效陶潜体》中有着“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的美句。
龟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占卜之术。人们通过龟甲占卜,去感知天意,预测未来,达到很多未雨绸缪的目的。在商周社会中,每当人们决定一些重大事项之前,都要用火去对龟壳进行灼烧,通过龟壳在被火灼烧过后的裂纹中,来判定事情的发展与最终的结果。古人认为,龟就是一种上天派往人间的神物,玉雕中的龟纹一直延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