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福柯与尼采|你知道他们是同一天出生的吗?

编者按

10月15日是两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与弗里德里希·尼采共同的诞辰。不只是巧合,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也不无联系。在这个特殊的日期,不妨来学习一下福柯继承自尼采思想的“伪装”概念。

我们之前说到福柯要研究某种真理、经验或者主体形式是如何“伪装”成真理的真理游戏问题,而且熟悉福柯作品的人都知道福柯通过真理游戏、真理运作和话语建构的陈述学意识,对某种真理和知识假扮成客观与绝对真实的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抗议和批判,他通过对疯癫、知识、罪犯、性压抑假说等的研究表明今天的真理只是一种真理的标准化形式而已。

福柯的这种彻底的怀疑主义实现了对各种先设主体和真理的警觉和批判,也就是说,福柯解构、撼动了真理和知识的神话地位,而这是他分析经验形式的历史性的基础,那么他解构、拆穿这些神话的资源是什么呢?“伪装” (simulation)显然是一个切入福柯哲学的很好的概念。

在此,我们正是想通过“伪装”这个关键词,通过与尼采在真理批判和知识批判上的继承关系来阐明福柯真理游戏分析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

正如以下现象的复杂性一样: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理论在法国被不同的哲学家接受,就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现象学、胡塞尔等在法国与萨特、梅洛庞蒂的结合和与概念哲学(philosophie du concept)的结合启发了相反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在旅行中几乎介入各种哲学派别中;因此要描述在福柯身上发生的那种学理的化学反应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是借着尼采将“伪装”的哲学问题做一更深入的分析。

这是一个小视角的分析,同时它也符合福柯对局部化批判方式的肯定:“近10年或15年出现了……对整体理论,我更想说是对包容和总体理论的抑制作用……这15年间发生的事情的首要特征就是:批判的局部化特征。……局部化批判的这个最主要的特点实际上指出一种自治的理论生产,而不是集中化的,也就是说它不需要统一体制的认可来建立它的有效性。”

所以这里在讨论尼采与福柯关系时,并不需要建立统一体制和统一的影响关系,而只需要深入一个问题即可。不过,虽然我们不是全面讲二者的关系,但是,我们基于的事实仍然是“谈论福柯绕不过尼采”,而且在讲到“谱系学”时我们还要讲到尼采,这里先讨论“伪装”这个概念在二者之间建立的联系。

尼采的时代即19世纪是一个“科学的时代”,当然,那个时候“科学”的概念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物理学、生物学等完全不同,毋宁说,那个时候“科学”并非是一种学科的概念而是一种知识之方法论的概念,是一种求索的现代精神的表征,是一种严肃的态度和批评精神的象征。这就是为什么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自诩为科学家。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所谓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当时“精神态度”这个意义上,界限并不是很明显,这种19世纪的知识语境对尼采有何影响呢?我们能怎样设定这种影响呢?

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当时任何重要的学科资源都会对哲学思考产生实际的影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成果可以转化成一种哲学认识论的思考(在下文我们也会发现这正是法国科学史认识论研究学家如巴什拉、康纪莱姆等所从事的思考)。

在19世纪,达尔文和达尔文主义者在生物科学内的发现无疑影响了众多的社会思潮。达尔文不仅以“人不过是生物进化的一个环节”——即使是最高环节,也未脱尽动物性——取消了人的尊贵性和不可一世性,而且他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随着资本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的各领域,这一点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也是有迹可循的。在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达尔文“伪装”(simulation)这一生物学概念对尼采的影响。

达尔文的“伪装”这个概念使尼采颇受启发。我们知道在达尔文那里,生物为了幸存,它们有时候会“伪装”成别的东西,即不是它自身物种或状态的东西。这样,尼采认为人也会“伪装”成别的东西,人也会伪造不同的状态。

人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首先就是为了幸存,即安全,保护自己;其次还是为了幸存,但是更好地生存,那就是“愉悦、快乐”。然而,人与动物不一样的是什么呢?人不是在身体上把自己染成绿色,或者说换身衣服就可以自我保存,就可以避免天敌的侵犯。那么人类要怎样呢?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人类的天敌是什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只准备从尼采的角度做一个历史的限定和说明。这样,我们必然找到的还是达尔文,找到“斗争”和“竞争”的生物学现实。

参照霍布斯的理解,我们可以设定人类的永恒状态就是斗争状态,人类害怕残酷的达尔文定律:竞争、斗争。所以,这种丛林法则告诉人们必须在竞争中成为胜者(当然霍布斯假设的是让渡权力保证大家都能幸存)。

达尔文所说的生物学现实在人类社会也很受用,人类害怕斗争,害怕斗争中的失败,进一步而言人类害怕虚无,“虚无”对尼采而言不是没有,而是没有遮蔽,暴露出赤裸裸的斗争状态或残酷状态,这是人们不愿意承认和面对的,也是人们没有勇气面对的。

这样“伪装”和“遮蔽”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他们要遮蔽的就是这样的残酷状态,他们要伪装成“人类不是这种状态”来求得安慰。所以无论是斗争还是虚无都使得人类要去“伪装”成真理以攫取优势地位,以掩饰生存的残酷和死亡的逼近。

那么,如果人类不是像动物一样伪装成别的物种,他们又如何伪装和遮蔽呢?他们伪装的伎俩又是什么呢?这就要继续前面的生物“伪装”讨论说明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复杂性。参照中国古人刘勰的说法“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而人则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我们会明白,与动物之“纹”,与动物之形态可以类比的不是人的发肤,而是人的心、言、文。

简单说就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语言、文章,用现代术语说就是人的知识活动。人可以改变的是这些东西,人可以利用这些东西装扮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这样,人的“伪装”这种自我保存的行动就不是体现在身体发肤上,而是体现在“言”和“文”上,我们可以不准确地说人的“伪装”体现在为了自保和快乐而不断用“语言”“隐喻”等以科学和真理的名义制造知识(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是谎言)的活动上。

这个活动不仅遮蔽了残酷的斗争事实,而且使人们能够以看似合情合理的外表来攫取“真理” 的价值地位。获得这一位置的人进而会借着真理的名义试图一方面遮蔽斗争现实,一方面销蚀失败者的意志,告诉他们真理和意义是什么来巩固胜利者的地位,并宣布已经确立的真理标准都是善的和永恒的,已经有的知识都是客观的。其实这都是赋予“一己之私”以合法性的手段。

然而,这样的运作使得人类历史就变成寻找意义、知识以对抗在时间中走向必然消失的活动。知识也演化为理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标志,而远离“快乐”的生物性目的。这就是尼采所谓的“真理”和“谎言”,尼采并不是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将真理与谎言对立起来,而是将它们与伦理学之外的生存联系起来。

通向真理的途径根本不是善、美,而是“谎言”和“残酷的事实”;人们不是为了善而追求真理,而是为了遮蔽残酷才伪造了真理,这就是尼采式的颠倒和反讽。

人们需要通过伪装成真理和知识的话语获得安全和快乐,获得活着的感觉。人们用知识来美化世界,使得世界多姿多彩,而事实上,生命活动是残忍的和丑陋不堪的。所以,没有艺术和知识所假造的愉悦,人类会过着悲惨的生活。

尼采翻转了知识的命题:事实上,知识是被制造和发明的,而语言、科学是制造知识、真理的工具,它们也是“制造”的本体和“被制造者”的家园所在。这也就回应了我们上文所说的“言”与“文”才是人类可类比动物“纹”的地方,这种类比就预示着动物通过改变“花纹”(如颜色等),而人类则通过操练语言、文章和知识制造“伪装”的事实。对此青年语文学家尼采的描述非常清楚:

我们已经看到起初是语言致力于概念的建构,再后来是科学接管了这一工作。就像蜜蜂同时既用蜂蜜构造细胞又用它们来填充它们一样,科学永不停息地致力于伟大的概念之墓穴,感觉之墓穴的建构工作。……构造隐喻的动力是基本的人类动力……这种动力通过提出新的迁移、隐喻和换喻而不断地使概念的范畴和细胞变得令人迷惑不解。

它不断地表明一种重新装饰将自身呈现给路人的世界的热望,以至世界将貌似梦中的世界一样,多彩、不寻常、永无结束,同时又连贯统一、充满魅力且永远常新。……帕斯卡尔在这一点上是对的,即他坚持认为如果我们每天晚上做同样的梦,我们将像我们被日间所见的事情充满一样为(梦)所充满。(快乐原则,梦、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艺术是如何地建构着生活和每日生活的真实。伪装是多么重要啊!)

这段话也说明为何我们需要虚构的艺术家。我们从来和已经处在一种伪装和假造的过程中,大概这就是尼采所谓的,在“上帝已死”之后我们无法面对“虚无”的悲剧内涵。正如前文所述“虚无”是没有被遮蔽的残忍的真实,我们用伪装掩饰着它,不断推迟它的到来和对它的洞见。

我们已经肯定,在尼采的历史机缘中,对生物主义的人的本性的强调是达尔文与他共有的成分,只是尼采将其进行了哲学和社会学的转化。


(0)

相关推荐

  • Mark Bevir | 什么是系谱?

    文献来源:Mark Bevir, "What is Genealogy?,"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Vol. 2, No. 3 ...

  • 汪民安 | 什么是法国理论?

    一 法国理论(French Theory)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从1950,60年代开始兴起的.它持续了半个世纪,至今还以各种形式在大学的人文学科中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它内部有各种争论性的流派,它也有多种多 ...

  • 尼采对达尔文的认同与敌对

    安德里亚斯·乌尔斯·索梅尔(Andreas Urs Sommer)** 韩王韦(HANWangwei) /译(trans.)*** 摘要:尼采是达尔文主义者还是反达尔文主义者,这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热 ...

  • 坤鹏论:哲学的基本单元——概念 人生改变源于“概念转换”

    学习哲学,就是通过哲学式的内省和辩论,不断敲击自己固有的概念,从而让新概念在敲击出来的裂缝中扎根,继而在哲学思辨中成长,然后替换我们的旧概念,从而不断理解.完善.更新.创造.丰富.发展和巩固我们的概念 ...

  • 坤鹏论:为什么哲学要对修辞学转向?

    不管做什么,既能找出一堆支持你的道理,也会有不少反对你的道理,凡是模棱多可,正反皆有理,都不值得浪费宝贵的脑细胞,更不值得为它们停下前进的脚步,连一丁点儿的踌躇都不要有! --坤鹏论 一.没有所谓的真 ...

  • 张妮:略论福柯的生存美学及意义

    内容摘要:法国哲学家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面对现代性危机,他提出了主体建构说和生存美学.他认为主体建构是生存美学成立的前提,也是其生存美学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论述了福柯的主体建构说 ...

  • 蓝江小译|福柯: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 文|米歇尔·福柯 译|蓝江 当有人向我提议这个"圆桌计划"的时候,似乎看起来很有趣,但很有压力.我给出了一个一个权宜之计:一些主题可以用来讨论马克思.尼采和 ...

  • 福柯 | 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

    哲思优选 收集人文通识讲座信息,优选推荐文创周边. 公众号 二战结束后,法国巴黎仍然是西方时尚文化不断翻新的文化中心,存在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不断翻新.19 ...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尼采的激情,福柯的疯癫,有什么内在一致性?

    有一本畅销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疯子和天才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界线,在人文艺术.科技金融领域的天才,其实经常游走在疯狂的边缘,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是天才,也说他像疯了一样.那天才和疯 ...

  •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为什么福柯如此独特?

    小 播 读 书 /// 07/06 2021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为什么福柯如此独特?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哲学家尼采说"上帝 ...

  •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福柯为什么这么说?

    小 播 读 书 /// 07/23 2021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福柯为什么这么说?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读一本书永 ...

  • 福柯的谱系学方法源于尼采

    王婷 众所周知,福柯的"谱系学"方法受尼采影响,他将尼采对于道德起源偏见的历史追溯和批判发展为一种"效果史"的历史学方法,即"把尼采各种著作中的许多因 ...

  • 尼采:见女人,要带上鞭子注意,尼采不是你...

    尼采:见女人,要带上鞭子 注意,尼采不是你想的那意思... 他的意思是, 很多女人是恃强凌弱的, 遇到强者无比崇敬, 遇见弱者连正眼都不瞧, 即便她说:这人好可怜噢, 也并不是出于同情心, 而是满足那 ...

  • 尼采:爱是两个人彼此照亮

    兄弟,我单独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如探测之铅坠,我可据此了解你的灵魂. 你年轻,渴望孩子与婚姻,但我问你,你有资格渴求孩子吗?你是胜利者吗?你战胜自己了吗?你能控制感情吗?你可以主宰你的美德吗?你的 ...

  • 尼采:人只能靠强力意志,才能征服真、利用善、获得美,赢得人生

    作为对理性提出的挑战,尼采提出了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强力意志"说.他期望强力意志以激情.欲望.狂放.活跃和争斗之态,取代"上帝"(信仰)的地位,肯定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