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扇蕉林坑"三月三”,相公爷出巡好热闹【客都原创】
春分过后,进入清明时节,是我国民间祭祖扫墓、纪念先祖的重要节气。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对于梅县区石扇镇新东村蕉林坑张姓村民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三月三”相公爷出巡。
这个民俗活动与客家地区诸多迎神接祖活动很相似,但他们大多供奉的是自已的祖宗,而蕉林坑所供奉的“相公爷”,却并不姓“张”。此“相公爷”其实是三元相公,分别是屈原、贾谊、杨震。“相公”者,古代读书人之称谓也;“元”者,第一、元首、头也;“爷”者,老爷,对官或长者的敬称。
据传,大约在七八百年前,在福建宁化至上杭一带,万千热诚的人士就把三元三位相公爷敬若神灵来供奉。640多年前,张文德从宁化把相公爷奉迎到上杭,继而转迎到平远县河头镇,最后将其奉迎到新开辟的居住地——石扇镇蕉林坑 “寨顶上”(山名)筑坛供奉,相公爷的神位因而倍受张姓村民以及四邻乡亲的顶礼膜拜,长年累月,香火鼎盛。
2004年蕉林坑张姓村民集资建造了“相公宝殿”。为纪念和祭拜三元三位相公爷,以他们的农历生日三月三、十月十、十月十六为依据,按村中的老屋片、中间片、东山片,以年为单位轮流做东,主持举行三月三的出巡及祭拜活动。(到了农历十月十六,张姓村民以家为单位,家家户户为相公爷过生日,届时连海内外的亲朋戚友都会回来聚会庆祝,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农历新年)
活动当天早上八点半,村民和乡贤们纷纷涌入相公宝殿祭祖大厅,手持香烛,在主祭人的带领下向相公爷行三鞠躬礼,致祈福语,祈求后裔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接着,负责今年做东的老屋片迎神队伍把相公爷的牌位从相公宝殿请上轿子,簇拥着相公爷神位在村中的老屋片、中间片、东山片和石扇圩市巡游。出巡队伍擎着“肃静”、“回避”的大牌鸣锣开道,队伍连绵不断,所到之处,彩旗飘扬、鼓乐喧天、舞龙舞狮,鞭炮齐鸣,整个村庄到处人如潮涌,呈现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客家人的迎神队伍通常只进祖宗屋,不入私宅。当队伍经过村里的大小张氏祠堂,张姓裔孙都会在门坪中摆好三牲、香烛,顶礼膜拜,迎接相公爷。出巡队伍经过6、7公里的缓慢跋涉,历时三个小时,时值中午,神位再次回到相公宝殿。巡游活动结束之后,宗亲们集中到老屋片祠堂大聚餐,欢聚一堂,交流着过去一年的收获成果和心得,共勉着新一年的发展大计和祝愿。
蕉林坑迎回来的“三元三位相公爷”,是三位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而同样享有赫赫声誉的大官和文坛领袖。他们为官公正廉明、爱民爱乡、敢以为民请命,敢以反击强暴贪官,深受民众称颂和爱戴的清官高吏。张氏祖先之所以尊奉这些圣贤先哲,一是敬佩他们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人格精神;二是鉴古观今,古为今用,激励子孙奋发上进。所以在三元三位相公爷的神座两边刻有“相门有相,公种生公”的对联,其目的也是如此。希望借此激励子孙后代象相公爷一样有出息,清正廉明,为国为民,不畏强暴,光宗耀祖、留芳千古。
梅县区石扇镇新东村蕉林坑村口。
蕉林坑 “寨顶上”(山名)。
2004年蕉林坑张姓村民集资建造了“相公宝殿”。
受张姓村民世代供奉的三元三位相公爷屈原、贾谊、杨震之神位牌。
左右两边刻有“相门有相,公种生公”对联的相公爷神座。
村民们早早地来到相公宝殿焚香祭拜。
在袅袅升腾的青烟中,寄托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祈盼。
祈愿家人接下来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顺风顺水。
上午八点半,村民和乡贤们纷纷涌入相公宝殿祭祖大厅,手持香烛,在主祭的带领下向相公爷行三鞠躬礼,致祈福语,祈求后裔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主祭人张绍轩在相公爷神位前致祭文。
出巡的时辰到了,鞭炮为它(相公爷)送行。
队伍所到之处旌旗满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
出巡队伍的前面擎着“肃静”、“回避”的大牌鸣锣开道。
相公爷的神位接受沿途百姓的祭拜。
手握彰显正义和力量“武器”的人们穿行在队伍中。
三牲、香烛、鞭炮恭迎相公爷的到来。
客家人的迎神队伍通常只进祖宗屋,不入私宅。
村民们在门坪中摆好三牲、香烛、燃放鞭炮,毕恭毕敬地迎接相公爷。
鼓乐队每经过一个祠堂,必在祖宗牌位前巡绕一周,以示尊敬。
村中的鼓乐队。
上阵“父子兵”。
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村中巡游队伍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水中映照的巡游队伍。
村民在相公爷的神轿前致新春祈福。
为节省体力和争取时间,出巡队伍全部人员坐上车辆向石扇圩镇挺进。
相公爷出巡的队伍来到石扇圩镇,但凡张氏裔孙,皆早早用三牲摆于自家门前,鞭炮相迎,虔诚叩拜。
圩镇上随处可见虔诚的张氏裔孙。
队伍在圩镇巡游一周后转战到东山片。
从小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
尊老敬贤、勤劳持家、导人向善是该民俗活动的主要精神实质。
出巡队伍经过6、7公里的缓慢跋涉,历时三个小时,时值中午,神位再次回到相公宝殿。
宗亲们集中到老屋片祠堂大聚餐,欢聚一堂,交流着过去一年的收获成果和心得,共勉着新一年的发展大计和祝愿。
受遵祖崇德、行义事家族精神的世代熏陶,张氏裔孙英才辈出,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张立三,明崇祯人,因其对祖辈、父母极为贤孝的故事感动朝野,被追立“忠孝祠”,是全梅州受皇恩钦授立祠祭祀第一人。张绍国,清末民初人,从印尼雅加达经商致富归来,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修桥铺路建学校等,获时任县长熊理亲授:“仗义施财”牌匾。特别是近百年来,在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过程中,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救国战争中,在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以及抗美援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时期中,涌现出众多为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人物。据族谱记载,蕉林坑参加抗战义士有48人,参加解放战争义士有51人。
近十几年来,张姓村民利用文德福利基金会和蕉东文化园的平台,继续传承文德精神,通过每年举办 “三月三相公爷出巡”这特色古民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年轻后辈从小就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使尊老敬贤、勤劳持家、重视家风家训等继续成为家庭美德,使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凡人善举等成为浓厚社会风气,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图为张绍国故居)
2016年底,蕉林坑“三月三相公爷出巡”这项民俗活动被评为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元三位相公爷人物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出了典范。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他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纵观贾谊一生,屡屡受谗遭贬,但他在政治、经济、国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进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则起了重要作用。
杨震:(?—12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一天晚上,昌邑县长王密给他送金十斤,企图以此得到上司的重用。并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离开。其后人因而以“四知堂”为杨姓堂号。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
图文作者:罗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