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嵩溪村:一个有诗词文化的古村落

浦江嵩溪村:一个有诗词文化的古村落

嵩溪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东北部,西南距县城23公里,东南离白马镇人民政府驻地傅宅5公里。清末属感德乡廿二都,民国时属白马乡,50年代初属旌坞乡。合作化运动时,建嵩溪高级社。1958年为旌坞管理区嵩溪生产队,1961年为白马人民公社嵩溪大队。1983年为白马乡嵩溪村。1985年属白马镇。

嵩溪村历史悠久,文风素盛,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清康熙年间村中创立了声闻遐迩的“嵩溪诗社”,到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6年成立“嵩溪学社”,分诗文、书法、绘画、科技等组,村民们常切磋诗书画,举办习作展。

村内小奚潺潺,整个村落因地势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错落有致,许多建筑更是横跨于溪桥之上,形成独特的风景。村中的古建筑群大部为清时所建,经历百年风雨仍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有徐氏宗祠、四房四厢新屋里、义堂厅等遗址等古建筑43幢,1560余间,约54600平方米。嵩溪村的建筑布局精巧,造工精细。檐、梁、柱雕有山水花草,门匾上绘有栩栩如生的各式图案,完整地反映了当地嵩溪人的历史风貌、民俗民情、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已成了浦江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发烧友”到这里寻根、探秘、采风。

嵩溪村,地处嵩溪上游广阔平坦的谷地中,村以溪得名。北去5公里,有浦江名山鸡冠岩。大青尖、小青尖、展高尖、挂弓尖诸峰屏立于村之西北与西南,源出于鸡冠岩的嵩溪分前后两溪穿村而过,在村南的桥亭汇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桥林立。双水长流通浦?,两山横抱锁鸡岩,环境独好。有鸡冠望潮、燕诒春诵、屏山拱翠、溪桥月色、东壁石斧、西岭秋阴、石潭龙映、样畈禾浪、嵩麓灶烟、庵岩晴雪等十景之誉。

嵩溪村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据记载,嵩溪村徐氏的历史始于宋代。一始祖徐处仁,为北宋时期的太宰,随驾南渡,开始在浙江定居;二世祖徐徽言,为抗金殉节死在山西,被朝廷赐谥“忠壮”;三世祖徐宾礼,官至江浙置制使。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嵩溪徐氏的祖先其实与国家兴衰朝代更替分不开,北宋消亡,南宋肇始,期间南北之间金戈铁马发生了多场战争。南宋绍兴年间,徐宾礼巡行属下各县,见浦江文化发达有邹鲁之风,遂择居乌浆山下大徐畈。以后其子徐金授诸暨州判佥事,赴任途经嵩溪时,见这里山水秀丽便心有窃喜。解职后,徐金举家迁来嵩溪定居,以后徐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衍不断。嵩溪村接纳包容,成多个姓氏共同居住之地,建筑日新月异规模日益扩大,虽经大小火灾和洪杨兵燹,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蔚成大观。

嵩溪王氏源出浦阳深溪王氏一脉,于清乾隆年间迁入嵩溪,世以烧制石灰为业,兼营腌火腿、开药铺。家道富裕,家教严格,尤为重视家族子弟教育,并把培养后代作为家族基因代代相传。四世祖祖清公在王氏祖居地开设王氏家塾,聘饱学之士执教塾中,有时也由族中学识渊博者执教,学员除本族子弟外,也有亲戚子弟附读,王氏人才由此发端,六世祖有争公生五子,分为恭、宽、信、敏、惠五房,三人为邑庠生,二人为太学生。后代多励志苦读,成就斐然,其中尤以太学生王思均、王永谓,邑庠生王锡恩,民国候补县长王碧玙,上海申新九厂总工程师王迎生,铁道工程师王菊生,著名编剧王郁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禄生最为出色。现存王姓门里五个二居头,四合院一座,建于民国初年,其房屋偏房门门楣上房屋主人王碧玙书“规行矩步”四字,既是家族的规范、写照,也是对后代行为举止的要求,做人要如此,治学也要如此,万事都要如此。雨雪花开花落,都觉得豪迈而气派。

源头出于鸡冠岩的嵩溪,分前后两溪穿村而过,在村南的桥亭汇成一流,溪水澄碧,小桥林立。嵩溪有徐、邵、柳、褚、王、项、潘等姓,徐姓占村人口的多数,邵姓次之。

徐氏宗祠,这是由清朝康熙丙子年间徐氏后裔惟完、惟瑞等人共同出资修建的,三进五开间,呈长方形,宽约60米,长约40米,古色古香,结构古朴典雅。能和徐氏宗祠相媲美的还有人口仅次于徐氏的邵氏宗祠。据《嵩溪村志》记载,在康熙甲午年间,族长邵元栋主持修建了邵氏宗祠,历时五年之久。两座宗祠虽由不同家族建造,但因年代相近,建筑风格大相径庭,青砖、黑瓦、天井、雕花窗,灵动而又婉约,简朴却不简单,柔美而不失刚劲,具有江南庭院浓浓的古韵,是目前嵩溪最具代表性的两幢古建筑。

群山环抱的嵩溪村,计山14999亩,有储藏量丰富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43~48%,氧化镁含量3~10%,系生产石灰的原料,村人称之为乌金。昔日,多数村民以烧制石灰为生,销售石灰生财。清陈松龄《嵩溪源观打石歌》云,嵩溪打石最号奇,悬崖千尺无攀跻。寸铁穴石系短梯,逼削岂足穷身栖;仰压俯堕两莫支,相对方各笑且嬉。此地烧制石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以质优闻名于县内外。浦江、东阳、义乌、兰溪等地的村民多以嵩溪和旌坞一带的石灰用于农田与建筑。为运销石灰,1935年修筑嵩(嵩溪)石(石斛桥)人力车路,与义乌境内的人力车路相衔接。1949年后,嵩溪石灰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1951年成立嵩溪石灰生产合作社,嗣后,又在此建立国营石灰厂,1988年,转归村集体所有,由村民全额抵押承包,实行分线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80年代生产最盛时,县、村各开5窑,计10只窑,年总产石灰33000吨,产值825000元,年总产炭化砖115万块,产值40余万元。

嵩溪文风素盛。清康熙年间,徐敬臣创立嵩溪诗社,后有徐思祚、徐思琛等人邀会诗人友好,吟咏揣摩。又有徐宗义、徐宗璧、徐宗沛相继主其事,诗社延续120余年。嗣后,有徐谢卿、徐玉成、王碧王与、徐子刚、邵孔方等人,工诗词,继嵩溪诗社遗风。

此地书画、诗文知名者,代出不穷。清徐子静,善人物、花鸟,均生动有致,传世者颇多。其《观潮图》,展现了翻滚的江潮与长街上前呼后拥的人流,气势非凡,而楼阁之上的达官贵人则悠闲自得。又擅画墨龙,泼墨淋漓,似有烟波出没,精妙入神。近代的徐品元,少好学,诵书辄达鸡鸣。廿岁金华府试第一,继又两次应举中选,皆遇丁忧而罢。遂绝意仕进,设教于本县与金华、义乌、东阳、诸暨、衢州等地。居常处草野而不忘国事,曾多次上书论政,与康有为等有信件往复。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博通经史,善诗文,工书法。撰有《嵩溪笔耕集》、《课徙草》、《童子调》等。徐菊傲,幼聪慧,致志于画。后与郑义门郑子琳等三人,结为书画四友,梅、兰、竹、菊,人各擅其一。一生专画写意墨梅,老杆瘦枝,巨细疏密有致,笔法苍劲。徐心灯,善书法,尤爱画竹。且收藏甚富。徐察人,善诗文,工书画。书法以隶篆作行草而自出心裁,绘画典雅清新,以兰竹尤长,兼作山水。诗文喜赋讽刺诗,以讽剌旧时政治和权贵。徐心炼,书法学颜鲁公,丰体遒劲,兼擅大写意芦雁。徐心泉,擅壁画人物,山水、花鸟。尤精于木雕。有杨林村花厅牛腿、斗拱、雀替刻件传世。其牛腿刻有历史人物百余人,按历史故事穿插,动作各异,神态生动,构图精巧,刀法纯熟。徐天许,擅花鸟,尤精鹰鹫,亦作人物。先后执教于沈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还有清末民初的徐一芬、徐心安父子俩,民国时期的徐式卿、徐芾棠兄弟俩,均工书法,传世之作颇多。村人王郁生侨居加拿大,系影片《画皮》的编剧。

建嵩溪学社,村干部徐承章、徐祖勇、徐承伟等均为学社理事,有社员数十人,分诗文、书法、绘画、科技等组,文艺爱好者常砌磋诗书画,举办习作展,开展有益的活动。浙江诗词学会成立时,嵩溪学社应邀派代表邵继才出席,成为该会唯一的村办的农村团体会员。

白马镇嵩溪村位于浦江县东北部,是一个宋代建村、拥有1560间古建筑,藏在深山、名显内外的省级历史文化村落。

风景在嵩溪相守。村北高耸的鸡冠岩,村首村尾相合而进村成两水潺湲的嵩溪,会告诉你有一方青山绿水共为邻,在今天显得多么珍贵和奢侈。嵩溪,有自然之景,屏山拱翠、东壁石斧、鸡冠望潮、燕诒春诵、溪桥月色、庵岩晴雪、嵩麓灶烟、西岭秋阴、石潭龙映、样畈禾浪,生态,精致,澄澈,旖旎。我最被村内小桥流水人家、石路古墙庭院,被池塘的浮萍睡莲和依水而长的绿枝绿草所吸引与陶醉。有人文之景,四房四厢新屋里、心灯故居、青龙佛堂、义堂厅等遗址古建筑达四十多处,高大的马头墙,小溪上的居民房,雕龙绘凤的古宗祠,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催使游客,留步考究,留恋忘返。

文化在嵩溪驻守。亦步亦景亦文化,嵩溪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古墙上的画作,厅堂中牌匾,门楣上的古训,处处遗落着文化的珠玑。翻卷村史,村民都工于诗书画,造诣不凡者大有人在,清朝徐子静、当代徐天许是不同年代自成一家的佼佼者。今人儒墨渲染,很好传承根脉文化,村有嵩溪学社,名噪书画之乡。嵩溪的山水,就因了文化而灵动生气。

江南有景致,嵩溪古村落,千年的等候。只要置身嵩溪,你,一定会找到心灵最深处的皈依,祛除浮躁,洗却铅华,感受岁月静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