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古人的成语印

接着读邓先生的《篆刻学》,说说成语印。

这里的成语,并不是指后世所说的“成语”入印。后世所说的“成语”,指的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一般意义下的成语就是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邓散木《篆刻学》的成语印章节)

“成语印”中的成语,指的是能够成为一句话的语句。把这一句语句入印,就是“成语印”了。

依邓散木先生《篆刻学》所讲,成语印最早盛行于宋元,传说贾似道(南宋晚期丞相)有一方“贤者而后乐此”印,从此以后,成语印相沿成风。到了明清时期,成语印更加风行,明代何震(即何雪渔)喜欢用《世说新语》词句入印,也有牢骚语、风月语、佛道家语入印的。

其实,何震最有名的成语印,是这方“笑谈间气吐霓虹”,如图: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

此外,比如“肯作徙尔一男儿”、“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谪仙初堕愁在世”、“兴酣落笔摇五岳”、“援笔持杯到夕阳”等等均是何震的成语印,不再一一上图,翻查何震印谱均可查到。

后面邓先生又说文衡山(就是文徵明)因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也就是庚寅年,于是就有用“惟庚寅吾以降”这一句《离骚》语入印,以及文嘉(文徵明次子)有“肇锡余以嘉名”,还有文彭(文徵明长子)“窃比于我老彭”,实际上都早于何震(何震是文彭的弟子),只是暂不能确定这些印是否自刻(文彭是自刻的可能性大),文人篆刻史上有名的,也是较早的成语印,应当算文彭的“七十二峰深处”。如图: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

另外,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也是篆刻史有名的成语印,也值得一提,如图:

(文氏父子的成语印)

接下来的周亮工(字栎园)有成语印“我在青州做一领布衫重七斤半”和“军汉出家”两印,未见印谱有载,但他有“纸窗竹屋灯火青荧”以及“遥望齐州九点烟”等成语印(见重庆出版社《清初印风》),足见他有刻此类印的记录。如图:

(周亮工的成语印)

邓先生此后讲的武虚谷“因杖京营步军统领番役罢官”遂刻一印“打番儿汉”亦未见有载,不知邓先生资料出自何处。至于武虚谷“杖打步军统领番役”却确有此事,那时的步军统领由和珅代管,“打狗不看主人”,武虚谷罢官该是很正常的事了。

后世的成语印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文人篆刻家都有成语印,比如皖派宗师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浙派宗师丁敬的“岭上白云”

(丁敬:“岭上白云”)

邓派巨擘吴让之的“逃禅煮石之间”

(吴让之“逃禅煮石之间”)

天才篆刻大师赵之谦的“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杜甫诗句)

(赵之谦的成语印)

写意派吴昌硕大师的“道在瓦甓”

(吴昌硕“道在瓦甓”)

等等,这些都是成语印中的精品,精品太多,不能尽举。

成语印精品在后世的篆刻大家的手中层出不穷,常翻印谱,成语印极为多见,后世篆刻高手,有时甚至将整首诗或整首词刻入印,那更是成语印的极致了。

在成语印之后尚有“厌胜印”,一般认为厌胜印用于随身佩印,用于辟邪,起源于秦,至现代渐渐为消亡。这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厌胜印有点“怪力乱神”了。我们在读《篆刻学》的过程中,厌胜印这一节,我们会略过。

下一回我们开始介绍印式。

(0)

相关推荐

  • 韩天衡:我对篆刻艺术的几点认识(上)

    我对篆刻艺术的几点认识(上) 韩天衡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总体讲呈高.低.高的曲线.周.秦.两汉是一高峰,魏晋以降,渐趋式微.至明末则印起八代之衰,又生一重高峰.这也是中国其他传统文化艺术里未曾有 ...

  • 韩天衡:明代五大流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明代的印坛犹如夏夜的天庭,群星闪烁,名手如林.而对其中特别闪烁光亮的印人和流派,我们可据实物(主要是印谱)来考察.其实,在明代流派印章崛起之时,评述性的工作即在进行,以"明"论&q ...

  • 王羲之有自己的印章吗?他会篆刻吗?兰亭序上面的印章

    2018-02-06 10:47·学点儿书画 小编按: 我们都知道流传至今的很多书法绘画作品,上面都盖有红色的印章,这个印章,也就是我们说的篆刻! 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上面那么多印章,有没有王羲之的呢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表字印、多面印

    关于这邓先生这几章的标题,分类并不严谨,因为分类标准不统一,"字印"指的是印面内容,多面印指的是印面结构形式,这样分类,很乱,但为了保持原著面目,我们仍按先生的旧标题顺序来介绍: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明清印

    学篆刻的朋友一般不看重唐宋元明清印,因为中国的实用印章发展到唐宋元三个朝代,质朴.古雅气息消亡殆尽,到了明清简直就成了极致的工艺品.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依然介绍了明清官印,但主要讲明清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宋印

    接着说邓散木<篆刻学>的宋印部分,是<篆刻学>中第二章第一节第五小节,如图: (<篆刻学>宋印部分) 宋是960年赵匡胤通过政变(即"陈桥兵变" ...

  • 细读《篆刻学》:唐印

    本文讲唐印. 隋唐印大部分时间不为篆刻领域学人重视,因为隋唐印印面效果实在乏善可陈,但如果真要了解中国篆刻史,隋唐印又实在不能错过,邓散木先生并没有将唐印略过不讲,但讲的相对简单,比如,先生讲了九叠印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的“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古人的私印,除了姓名字号印外,还有很多种,今天再介绍另外两种: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先说书简印 所谓的书简印,就是古人们在写完书简之后,加盖在书简上的私印.那时的书简,其实就是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古人的“个人签名”

    我们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这次我们集中说说"署押印": (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部分书影) 署押印应当起源于古人的花式签名,为了显示承诺或信誉.权威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如何刻姓名印

    实际上,姓名印是现代篆刻学习都最常接触的篆刻分类,所以邓先生在讲完官印制度之后,分门别类讲私印,并且私印甫一开讲,讲的就是姓名印. (<篆刻学>私印部分书影) 开头,邓先生讲了这样一段: ...

  • 细读《篆刻学》:“印文”的统一与篆刻实务中字典的选择

    <篆刻学>全书的最后,下编的第五节,邓散木先生归纳了几条"賸言",賸,同"剩",余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是没有办法归入前文的各种杂项内容,但 ...

  • 细读《篆刻学》:如何选择性地临摹古印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部分的"临古"部分,这是邓散木先生所谓的第一种章法分类. (临古章节) 学篆刻必须临印,尤其以临摹古印最为重要.但邓先生的话也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