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5): T 对偶和镜流形

作者:张天蓉

弦理论中的“对偶性”(duality)被认为是弦论研究的最重要发现,它指的是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几何对象(或理论模型)却拥有相同的物理。在当今弦论尚处于研究发展、尚未被广泛认可的阶段,弦论学家们清楚地意识到,即使将来弦论被证明是错的,弦论中许多与数学及科学哲学相关的内容仍然会被留下来,而 “对偶性”必定是被留下来的理论精华之一。

理解物质世界的方法论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物理学的问题。弦论的对偶关系将看似完全不同的理论联结起来得到相同的物理学,这意味着宇宙大舞台中的、不同于传统粒子的“演员”也能产生相同的散射振幅以及其它可观测物理量。

传统物理学把物质世界归结为点粒子,弦论则是归结为弦。按照传统的经典物理学,点粒子或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其特性用质量、电荷、色荷,自旋等物理量来描述,但点粒子没有大小可言,也不可能解释它们为什么有那些属性,若追根到底要解释的话,只能说是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这“内禀”二字好像是将我们远远地挡在了粒子的内部之外,也就是粒子模型描述的“点”没有“内部”可言。既然无法言及内部结构,当然也解释不了描述点粒子的物理量从何而来,比如电子为什么会代有电荷?把它们归结为内禀就是与生具有,永恒不变的,娘胎里带来的“性质”,自然也不需要解释!

弦论有所不同,弦论学家认为弦是比点粒子模型更深一层的还原论,他们把解释原来的点粒子内禀属性当作己任之一。尽管目标尚未达到,但毕竟是一个美妙的目标和愿望。例如,基本粒子为什么有着各不相同的质量m,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质量m对应内部能量E。弦论则是通过描述弦的属性来得到其内部的能量属性。

图35-1:开弦和闭弦

弦可以是闭的,也可以是开的。闭弦是一个圈,开弦是一根有两个端点的线(见图35-1)。无论开弦闭弦,都可以规定一定的方向。不过,弦论不止一种,有的弦论用不同方向的弦代表不同的“荷”;也有的认为开弦的端点可以视为带荷的粒子:例如,一端可以是带负荷的电子,另一端可以是带相反电荷的正电子。第二次弦论革命后,理论物理学家威滕提出M理论,他用对偶性将5种不同的弦论统一在一个共同的10维(9维空间+1维时间)的框架里。

所有的弦论都包括闭弦。一般认为:只有闭弦的振动才产生引力子,开弦产生其它粒子。开弦或闭弦在10维时空中的运动,可以分解为其质心的运动及弦本身绕质心之振动两部分。由此看来,弦绕质心之振动是我们更感兴趣和必须关注的。

假设一根“弦”的长度为L,质量为m(图35-1中右边所示),它是由N个部分即由N-1个弹簧链接起来的长度为L的一串,或者说弦类似于一个有弹性的、长为L的橡皮绳(圈)。绳子的每一小部分如同一个谐振子,小振子的振动用相对位置变量σ 和时间变量 t 描述。对于开弦而言,σ 的变化范围从0到 p ;而对于闭弦来说,范围从0到2p(如图35-1右图所示)。

弦论学家认为,弦的质量m便来源于所有这些小振子的振动能量。于是,总能量E(或质量)就与弦的长度L有关,或者说与橡皮绳或某种材料的弹性系数(张力)有关。尽管弦长L应该是一个很小的数值,属于普朗克尺度范围,但这并不妨碍建立弦理论模型。

根据弦论定义的弦概念,一定长度的弦应该有一个最小质量,即所有谐振子都处于基态时的能量和。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了保证光子的零静止质量,弦论只能容许空间是一定的维度!最早的玻色弦论,空间维度只能是25;后来的超弦论,空间维度则只能是9。所谓的10维时空的弦论就是通过计算所得到的。

从图35-1对闭弦的描述方式来看,T对偶又可以称作“靶空间”对偶,它是关于不同空间之间的对偶。弦论将时空分成了普通3维空间x和额外维卷曲空间y,并将环面紧致部分用y方向的圆圈R表示。所有通常将弦论的9维宇宙简单画地成一个如同下图所示的花园中的水管。

图35-2:未绕圈闭弦和绕圈的闭弦

从卷曲空间的角度看,闭弦有两种不同形态:缠绕数w为0,或w不为0(见图35-2a和b)。当闭弦不缠绕额外维空间时,其质心作自由运动,如同花园里一个小飞虫,它可以在水管方向运动或绕水管运动,或者在两个方向之间运动。因此,其动量p可以是朝向3维空间方向,也可能是额外维方向,或者是两者之组合(图35-2a)。由于额外维度半径R小而卷曲,py是量子化的:即该闭弦在y方向的能量应该是 E~ n/R(“~”表示二者存在着量化关系,下同)。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于闭弦缠绕额外空间维y时(图35-2b),这时候多了一个整数 w,代表闭弦在R空间所缠绕的圈数。

缠绕闭弦除了在R方向(y)具有能量E~ n/R之外,在x方向可以作整体滑动,这部分能量的最小值正比于弦的长度 L,弦越长,最小能量越大,所包含的“东西”更多。由于圆周长正比于半径,所以缠绕弦的极小质量正比于绕数与半径R的乘积:Ex  ~ wR。

因此,缠绕的闭弦总能量来源于Ex 和Ey两套不同的能谱。粗略而言,前者以R为能级间隔,后者以1/R为能级间隔。R增大,Ex的能级间隔增大,但Ey的能级间隔减小;R减小时,情况则反过来。

图35-3:缠绕闭弦的总能谱

然而,物理测量方法并不能判别实验所得数据来自于哪套能谱,而只能通过测量散射振幅来得到总谱中各个能级之间的跃迁情况。如图35-3所示,总能量谱等于两套能量谱加到一起的结果。换言之,如果有两个不同的弦论系统,如果一个被认定是卷曲维的尺寸比较小:R1=a,那么另一个卷曲维的尺寸为R2=1/a便会比较大(见图35-4)。但是,这两个几何不同的系统的总能量谱却是一样的!因此,它们将表现出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这就是所谓的“闭弦理论中的T对偶性”。

图35-4:闭弦的两个T对偶系统

T对偶显示的物理非常奇怪。因为R是以普朗克长度lp为单位,所以R=1=1/R意味着额外维的大小是 lp。由于两个T对偶系统是一样的,假如二者分别为R=10,1/R=0.1,这两个系统的物理性质也是一样的。于是,弦论得出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结论:不论卷曲世界是“粗”还是“细”,它们的物理规律是等效的。

图35-4是T对偶的最简单情形,很容易推广到6维平坦环面,也就是圆的乘积,只需要将R用多个Ri代替即可。六维的Ri环面与六维的1/Ri环面,几何尺寸完全不同,其物理属性是无法区分的。卡拉比-丘流形(link)被认为是6维额外卷曲空间最符合实际的理论模型。Philip Candelas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卡拉比-丘流形中的“镜像对称”流形,并将其用于枚举几何,计算卡丘流形上有理曲线的数目,从而启发数学家解决了一些长期的难题(link)。

弦论学者们已经证明:卡拉比-丘流形的镜对称就是T对偶性。当然,卡拉比-丘流形的镜像对称并不是通常意义下所说的“镜中之像”那种反演对称,而是指卡拉比-丘流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是一种很奇怪的“镜对称”:互为“镜伴”的两个流形虽然在几何上差别很大,拓扑形态也很不同,然而它们遵循T对偶性,在物理上却是不可区别的,意思就是说物理规律是一样的。

之后,丘成桐等三位数学家发表的SYZ论文,为“镜对称”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直观的几何图像。他们认为,卡拉比-丘流形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三维的部分,彼此以类似笛卡儿乘积的方式纠缠在一起。其中一个空间是三维环面,如果你将这个空间分离出来,并将它“倒转”后(将半径r变成半径1/r)再重组回去,就可以得到原来卡拉比-丘流形的镜流形。

将额外维的半径从R变成1/R,在物理上却没有区别,乍一听视乎不可理解。读者可能会问:这个额外维世界到底是多大?是R还是1/R?它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吗?难道就没有一个办法准确地测量它?在“传统”几何学中,半径为R的圆与半径为1/R的圆是绝对不同大小的两个几何实体,在广义相对论的弯曲空间中,它们也应该是对应于两个物理规律不同的世界。然而在弦论中,它们却奇怪地互为对偶,反映同样的物理规律,这难道不令人困惑吗?

弦论专家并未因困惑而止步,反倒是认为这正表现了“弦”模型相对于“点”模型的魅力所在。在弦论看来,因为R所用的单位是普朗克长度lp,大约等于1.6162×10-35米。如果R=100,大约是10-33米数量级的话,另外一个对偶的R=0.01的小宇宙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两个数量级。正是因为这种尺度,粒子物理的“点”模型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显露出了矛盾,连续光滑的黎曼几何不能使用,广义相对论对时空中的小尺度量子涨落无能为力。

“点粒子”模型无法言及粒子半径也是一个短板,它只能认为粒子的几何尺度为0。这意味着可以用点粒子作为探针来分解和测量任意小的空间,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要受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所以点模型在理论上就不能自圆其说。

弦论就聪明多了。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具有伸展性的“弦”,它具有与普朗克尺度可比较的长度。弦作为最基本的元素,也能当探针使用。但是,对不起,它只能测量比它大的东西,普朗克长度以下的空间结构性质,弦是探测不到的,也很难去测量那么小的长度。所以,弦的延伸本性使我们不可能在弦论中探测普朗克长度以下的现象,诸如普朗克尺度下的什么“量子涨落”、黎曼几何灾难,都只能视而不见,探测不了。然而,按照量子物理的观念,只有可以探寻和测量的事物才是存在,而按弦论,普朗克长度以下的现象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要了解半径小于普朗克长度以下的空间,弦论有一个美妙的T对偶性,我们探索半径大于普朗克长度的空间就等于探索了更小的空间。

(0)

相关推荐

  • 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真的是被程序化的吗?

    世界广义上来讲,就是全部.所有.乃至一切,在古代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民间的世界也有天下.此岸.世间.万物.等等称呼. 在中国古代就有宣夜说: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这个和 ...

  • 探索物理学的极限,宇宙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万物都是具有内部结构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它们都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的,那么宇宙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呢? 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物理学的极限,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刚开始的 ...

  • 量子力学:物质不可无限分割

    原创 药仙子周灵彤 量子科学 2020-12-13 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庄子的哲人,用深邃的目光打量着世界,然后意味深长地吟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 ...

  • 道经第25,有物昆成,先天地

    25.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缪(漻)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0):弦论研究的意义

    作者:张天蓉 现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由实验来支撑的一门科学.如果一个物理理论长久不能被实验证实,那么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吗?当今,理论物理的顶峰--弦论,看起来视乎就属于这样的理论. 从上世纪60年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9):标准模型

    作者:张天蓉 回溯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至此我们已经反复提到过基本粒子标准模型.虽然宇宙中的基本相互作用可以归纳统一为四种,但实验观测发现的各类粒子越来越多,有好几百种象"粒子动物园&quo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8):规范场论的故事

    作者:张天蓉 规范场论中的几位物理大师 和量子物理类似,规范场论并非是哪一个人的独创,而是由许多位大师级科学家共同接力创作的用数学理论描写物理过程的真与美的结合. 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7):粒子物理中的对称破缺

    作者:张天蓉 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宣告LHC的紧凑渺子线圈(CMS)和超环面仪器(ATLAS)于2012年7月4日测量到了具有零自旋与偶宇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科学家们一直期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6):凝聚态中的对称破缺

    作者:张天蓉 凝聚态物理学大师 当量子场论建立后,理论物理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以还原论为基本出发点的高能粒子物理学和以物质状态性质为研究方向的凝聚态物理学.当然,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近百年来从固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25):二度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翰·巴丁

    作者:张天蓉 邮票上的巴丁 著名的诺贝尔奖自1900年开始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在众多的诺奖得主中有一位物理学家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则是一次化学奖一次物理学奖),他就是美国物理学家,一个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1):弦论简史

    作者:张天蓉 弦论用"弦"代替了经典的"粒子" 弦论之前的物理学,将万物之本归结为粒子.但到底什么是粒子,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最基本的粒子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2):卷缩隐藏的维度

    作者:张天蓉 什么是物理理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它好比是正在上演的一部大戏.戏剧的要素有3个:舞台.演员和剧本.对于物理理论来说也是如此:物理理论的大舞台就是我们的宇宙:世间万物,或者说构成万 ...

  •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4): 弦的游戏规则

    作者:张天蓉 卡拉比-丘流形因拥有特殊的拓扑性质,成为解释弦论中额外6维紧致空间的核心.然而6维卡拉比-丘流形的拓扑形态众多,几何结构非常复杂,以至于难以直观想象.所以弦论以解释物理图像为重点,无需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