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清静经分段解读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清为阳,浊为阴。
动为阳,静为阴。
道本无极,清浊动静,即是无极而太极,
进而太极开基混沌破开所得之阴阳。
即使破为阴阳,
阴阳也还是在大道之中,
只是堕落后天而已。
从彻底处言,
阴也就是阳,阳就是阴,
阴不异阳,阳不异阴,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无阴不阳,无阳不阴。
阴阳的交替转换,
形成后文所讲的“降本流末”的过程。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乾为天,其卦德主刚健中正、生生不息;
坤为地,其卦德柔顺安稳、宽厚载物。
生生不息为“动”,
厚德载物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男人为阳,其象为天,其气清,其性属“动”;
女人为阴,其象为地,大地含藏万物,
具有沉重安稳的特性,
沉重故曰“浊”,
安稳故曰“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大道囊括一切,甚至道在屎尿;
心乃先天元神,
不在一切万物之中,更不在屎尿,
故不可错认“心”为大道。
大道既然包罗万象,则必有本末之分。
其本,为无极之野。
何谓无极之野?
野,在这里取原野宽广辽阔之义来用,
只有立足中央之地,视野才会最宽广辽阔,
所以“无极之野”就是大道之最中央,
是圆心,是原点,是太极之中
——这就是大道之“本”。
《淮南子》曰: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
一切真正的证道者,
最终都将归于大道之最中央
——无极之野,
在此长生久视、生生不息而又不生不灭。
中央之地是超越任何阴阳气数的局限的,
而舍离此处的任何四方周边之地,
都处于有阴有阳之状态之中
——这就是大道之“末”,
自身阴阳必然会受到外界阴阳运转的牵引,
而堕落后天万物之中。
作为生命而言,其契机,
就是父母交媾所产生的吸引力,
元神追逐那一刹那情欲快感而入胎
——此时,已经是“末之又末”了。
有元神者为生命,无元神者无生命。
有生无生都在“降本流末”的过程,化为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清,指必清必静的先天元神,
浊,指有气质之滓的后天元神;
动,指生生不息的先天一炁,
静,指落入后天的万事万物。
先天元神
是一切生命共用的独一无二的本体,
当它被进入不同个体之中,
并积淀了累世的记忆之时,
就成为具有个体性状的后天元神。
先天一炁产生先天元神,
并演变为后天元神之时,
后天元气相对而产生了。
后天元气,
则是一切有形的事物之底层基质。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人作为万物之灵,
是惟一具备证道可能性的物种。
其他任何动物,
都要先得到人身,才可能证道。
盖因动物之心灵太浊太动之故。
反之,
生命层次越高,清静的程度就越深。
人如果要超凡入圣、超圣登真,
也必须要从平常的纷纷扰扰、
朋从尔思的有漏态之中,
升华到至清真静的直超无漏之状态,
此时,心空无物,呈现先天坤卦之德性,
则必然会感召属于先天乾卦的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是天地之母,
是道炁最嫩之始炁,
能感召且把握之,
则可宇宙在手,天地在身,
顿入“宇宙不能生我,
而我能生宇宙”的境界。
无为法之妙义,一口吐尽。
大道有体有用,
从根本上说,体用不二,用在体中。
本段重在指点道用,
便于后人由用复体,返本还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