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2024-05-08 06:30:49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476期10版1992 年夏,天津南开大学为杨振宁先生的七十寿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在许多讲话之后,振宁自己报告他的生平,配以幻灯片。他回忆童年、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往事,回忆抗战时期生活艰苦的岁月,说到他的母亲时,嗓音突然哽咽了。 杨武之夫妇与长子杨振宁会场上的空气凝止了几秒钟,我的心一紧。这样一个极端灵敏、多功能、储存了大量信息的头脑,因为“母亲”这个符码的出现,忽然发生故障。这时他的母亲故去已五年。 ■世交 1937 年抗战的烽火把我们逐出了童年的乐园,两家都到了昆明,我们又成同学,同读西南联大,他念物理系,我念哲学系,见面的机会并不多。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教授夫人的生活和在北方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振宁后来写道:我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强而又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温饱,她年复一年地从早到晚辛苦操劳。她的坚忍卓绝的精神支持全家度过了抗战时期。 杨振宁与母亲振宁1945年去美,我1947 年到法。50 年代振宁获诺贝尔奖之后,我们在巴黎和日内瓦又相见几次。振宁的父母常居上海,我的父母常居北京,生前常有往还。我们则各在美国、法国生活到现在,已50 年。1973 年,杨武之先生逝世于上海。后来振宁因常去香港,在中文大学长期有一办公室,便把母亲接去香港,直到她1987 年病逝于港,享寿91 岁(1896-1987)。如果想简要地说明振宁的为学为人,也许可以说他是一个“儒者风的科学家”。在我们的父亲一代,这样的科学家相当多,在我们一代数目已减少了,下一代呢?恐怕是更少了。 1960年,杨振宁(上排左一)与父母及妻女他所标明的“儒家文化”,绝不是一些陈旧的教条所能代表的。他和他的父亲的关系没有所谓“反叛”或者“代沟”。他的父亲是数学家,他自己是物理学家、数学家。他沿着父亲的道路走去,走得更远些。两代人的关系是接棒的长途跑。他和母亲则有一种生命的默契。他说:“我与母亲的关系是单纯的,没有复杂的成分,因为我知道她是怎么想法的,她也知道我是怎么想法的。” ■温暖 1972 年,我第一次返国探亲,过上海,振宁也恰好在那里。振宁的父亲患严重糖尿病,住在华东医院。我到病床边,他拉着我的手,长久地说了许多话,当然是勤勉的话,说得很恳切,但是我当时觉得,太属理智的训导。后来我在杨家吃饭,振宁的母亲也和我说了不少话,是一些生活的点滴,不时插入一句:“不能说,不能说。”(“说”读如“所”)带有浓重的合肥口音。她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振宁在一次访问中说他的母亲“不但没有受过新式的教育,也没有受过很多旧式的教育”,那一天的谈话使我觉得她自有明确的见解和判断。 熊秉明 那大概是60 年之间我和伯母唯一的一次真正的谈话,童年在清华园的时候,我到杨家去,她也许问过我一些话,但我都不记得了。我见到她,是以孩子的眼光看一个玩伴的妈妈,我远远地看她,只觉得,作为振宁的母亲,她的存在是必然的,和我的母亲的存在一样。她们存在了,我们的存在也就真实而牢固,温暖而快活,健康而活泼。我们于是长大。 ■题词 1982 年振宁60 岁,准备把过去重要的论文合成一集出版,约我用中文题封面书名。书出版后寄了两册送给我。 《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论文选集》是一本600 页的大书,扉页上他亲笔题了四个汉字:献给母亲。雪白的版面只印着这几个黑字,很令人注目。我看到后,觉得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献给父亲,而献给母亲呢?似乎把论文集献给父亲更为自然,因为在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作为数学教授的杨武之先生曾对他有过很重要而且关键的影响。虽然书出版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九年,但是仍然不妨碍献给父亲吧。但我不曾直接问过他,我想也不必要去问。他做了这一安排,是从心里自然涌出的设计。这本科学成果和生活经历组合起来的自传,是智慧的结晶,沾附着生活的痕迹。这记录献给母亲是最好的礼物,这礼物代表这样一句话:“妈妈,这就是你的儿子。”母亲是不可能去读的。然而有卷头的那四个字,便足够了,她可以有满足安慰的微笑。 ■念珠 1987 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三个月。伯母住在校内宿舍,已抱病卧床。我看振宁在榻边侍奉饮食,令我吃惊。他细心周到,很有耐性,绝不像一个有繁重工作、负有重大责任的忙碌的人。不久,伯母病笃去世。我到灵堂致哀。他特地引我到帷帐后瞻仰仪容。老人安详而平静,好像卸下了沉重的人生的担子,忘却了漫长的一生的劳苦和颠沛。我即刻想起自己的母亲。那时她还健在,住在昆明,已九十有四。60 年前在清华园的西院,两位老人时常往还。那几年大概是她们生活最平静最愉快的岁月,也是我们最幸福的童年。 杨振宁偕夫人翁帆参观中国美术馆熊秉明艺术展 告别遗体之后,振宁说老人家遗物中有一样东西要还给我。拿出来,原来是一串念珠。1985 年我游南京栖霞山,在佛寺里买的。因为我的母亲念佛,当时看到售卖部的念珠很精致净雅,买了两串,在上海时送伯母一串。但她不信佛。我说:“这是栖霞山买的念珠,预备带一串到昆明给我的母亲,这一串送给伯母,作为纪念的吉物,也代表我的心意。”她微笑着收下了。没想到她从上海迁居到香港,一直带在身边。这时振宁拿出来,我觉得他想得真周到。我看看那一窝乌光闪烁的珠子,好像凝聚活泼的生命,浓厚幽秘的意义。我说:“由你留着做纪念吧,我母亲那里也有同样的一串。” 赞 (0) 相关推荐 李双全:满头银丝,母亲一生的积蓄/献给母亲80岁生日 满头银丝,母亲一生的积蓄 --献给母亲80岁生日 李双全 冬日的夕阳 镶嵌在故乡的山庄 映红小年的温暖 80年前的今天 母亲,拥抱了 人生的第一个小年 那年的冬季 一定很冷,所以 母亲和柴火成为至交 ... 珍贵老照片:1923年秋天,杨振宁与父亲、母亲在一起合影 杨振宁的父亲叫杨武之,母亲叫罗孟华. 杨武之是合肥人,出生于1896年.他的父亲叫杨邦盛,母亲叫王氏. 杨邦盛是清末秀才,曾在北洋皖系军阀.陆军上将段芝贵的府中任职,负责文书一类的事务.段芝贵曾是李鸿 ... 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476期10版 1992 年夏,天津南开大学为杨振宁先生的七十寿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在许多讲话之后,振宁自己报告他的生平,配以幻灯片.他回忆童年.小学.中学和大 ... 母亲把他变成一个天才【图文】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放学后,孩子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郑重其事地把一封信交给母亲并叮嘱:"老师只让妈妈看!"母亲困惑不解地接过信,打开,看着看着,泪流满面.孩子见状,大惑不解地问道:"妈妈,老师说了什么 ... 【图文】高考差2分无缘清华,母亲不甘请求重查试卷,卷上11字让其清醒 <每日文摘经典>每日文摘,经典好文 中国的今天,是由一代代的有才华的人铸造而成,正如赵翼在<论诗五首·其二>中写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一位有才华的人,大多有自 ... 【图文】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太大了!如何做个合格好妈妈!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 母亲温柔. ... 【图文】北野武: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北野武是继黑泽明之后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被誉为"日本电影新天皇"."日本电影复兴旗手".而他与母亲的故事,却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经历. 北野武出生东京下町足立区贫 ... 与杨振宁同窗的母亲,为何来中国养了一辈子牛?听他讲述 与杨振宁同窗的母亲,为何来中国养了一辈子牛?听他讲述 【图文】独家视频|朱邦芬、施一公、潘建伟、饶毅贺杨振宁百岁华诞 10.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绘图 | 王若男 以下视频来源于 赛先生 朱邦芬:吾"师"杨振宁 施一公:亦师亦友亦同道 潘建伟:三十年前潜移默化的影响 饶毅 ... 【图文】国庆节,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献给祖国母亲72岁华诞!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李小托 一个一个原创故事,在慵懒休闲 简单富足中享受生活 4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小提琴曲<我和我的祖国> 仪仗方队.海军方队.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