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 杂说 @《牛棚杂忆》

评分截至2019/7/16

来源于豆瓣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在九十年代回忆文革期间所遭受经历所写下的文字集,用季老的话来说:“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

关于那十年的描述,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找相关的材料阅读。

在《牛棚杂忆》中更多的是季羡林先生的个人经历,但可以窥之知识分子这十几年内颠沛的命运。

季羡林先生是我儿时相对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儿时最初的印象停留在季羡林那段无疾而终的德国恋情中。这也让我去主动了解,去主动阅读他的作品。

季羡林先生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看完他的《清华园日记》,自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了三年;看完他的《牛棚杂忆》,他的那句“以无益之事遣有涯之生”就一直印刻在脑海中,于是开始写公众号。

但其实季羡林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真实”,而这也影响我很多。

他会拿自己开刀,剖析自己。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段段是选自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

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这是年轻的季羡林,曾有人在出版他这本《清华园日记》时,问他需不需要删改修饰,当被季老回绝。

“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就是真实的季羡林,在《牛棚杂忆》中,他也常常反思自己。

“我在感情上是异常脆弱的。我不能成为英雄,我有自知之明。我从来也不想成为英雄。英雄是用特种材料造成的,而我实非其俦。我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小小的个人悲欢,经常来打扰我。

“我一方面'庆幸’参加了'文化大革命’,被关进了牛棚,得以得到了极为难得的经验。但在另一方面,在我现在'飞黄腾达’到处听到的都是赞誉溢美之词之余,我心里还偶尔闪过一个念头:我当时应该自杀;没有自杀,说明我的人格不过硬,我现在是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妙的。既然我有,我就直白地说了出来。”

关于写作的动机,有人是为名和利。季羡林先生仔细琢磨,自己不缺名利,但自己不明即起,伏案写作,孜孜不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只能说,这样做能使自己心里平静。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能等待来生了”

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真实。


札记 | 阅读像是旅行,每本书都是一个旅伴。有的难相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让你舍不得离开、有的希望能和他再次旅行……每次旅程结束,总要和旅伴告别,让每一封札记成为最好的告白。



(0)

相关推荐

  • 季羡林的未刊日记

    季羡林先生记日记从1932年开始,到2002年入住301医院为止.就1949年以前的日记而言,已经出版了3种: 一.<清华园日记>: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3600册,其中3000 ...

  • 《清华园日记》:季羡林,熬的时间长了,剩下还活着的就成了大师

    相比长一级的师兄钱钟书而言,无论声名或是才学,季羡林都远远不及,只是几十年过去,昔日才子佳人大多作古,活着的,便成了国宝,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季羡林也委实是大家,单单看图书馆里季羡林工作室的藏书就晓 ...

  • 季羡林先生未刊日记初探——尘封的记忆:季羡林先生的第一次泰山之旅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日记往往是研究某一著名人物的珍贵原始资料,同时也是侧面反映时代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学问大家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日记是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以 ...

  •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笔记

    上周四(11.30)看到"拾遗"发布了一篇文章,叫<你那点"黑历史",赶得上季羡林么>,作为一个闷骚男,我向来比较关注一些名人(尤指在文学类的)的& ...

  • 写作,发现更真实的自我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 --尼采 一直都在用理性写作,今天试着抛 ...

  • 季羡林的日记,毒舌、轻狂,但也坦荡

     将「明白知识」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真性情的言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穿透力,引起人们的共鸣. 譬如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于近百年前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季羡林先生 ...

  • 日记共看的乐趣

    笔者曾于2018年夏天重新识别并注解了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起因是该日记2002年出版后,还有不完美之处.今年10月又策划出版了夏鼐先生的<燕园清华园日记>,因为两位先生 ...

  • 《牛棚杂忆》:十年间的血泪史 全纪录

    牛棚,顾名思义,牛鬼蛇神被拘禁的地方. 没错,<牛棚杂忆>就是季羡林被当成牛鬼蛇神被拘禁中的那段耸人听闻的故事.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 ...

  •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写过一本书《牛棚杂忆》,...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写过一本书<牛棚杂忆>,记录了他当年被拘禁的那段耸人听闻的事情. 季羡林说到,自己当时在写那段回忆时,给自己要求是不要带刺儿,不要带气儿,只要实事求是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 ...

  • 童年杂忆

    冰心 (作家) 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 一九八○年的后半年, ...

  • 杂忆母亲

    我是我妈的儿子,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就连警察蜀黍都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可是我母亲自己倒是真的有几分疑惑.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把她的名字拆散,她都不定能认得出来.她一辈子唯一和文 ...

  • 旧锦新样 | 黄裳:读书生活杂忆

    编者按 黄裳是访书.读书.藏书的大家.他的阅读与人生经历,在二十世纪中国极有代表性,值得今人重温与了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推送这篇80年代的旧作,以飨读者. 读书生活 ...

  • 张庭伟:文远楼杂忆

    一. 系馆文远楼 从1963年进入同济建筑系,文远楼就代表了"我们建筑系",因为它是建筑系的系馆.老先生们说,1953 年文远楼始建时,其实是作为测量系的系馆,后来由于决定测量系迁 ...

  • 繁星 | 汤罐杂忆

    遍身长满铜锈,黑黜黜的一只旧物件,又一次被摆放在光亮的地面上.这是一只用半毫米厚的黄铜薄板焊接而成的盛水器具.外形像透了20斤装绍兴老酒的陶瓷坛子. 这是从祖母手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已经一百多年了,搬了 ...

  • 程砚秋舞台艺术杂忆(刘乃崇)

    程砚秋<碧玉簪>剧照 我在二十年代听程砚秋的戏时,年纪还小,不懂得他的艺术好在哪里?三十年代程先生三十多岁,人们说是他演戏的黄金时期,可我才十几岁,只能多少领略一点他的艺术精粹之处.抗日战 ...

  • 赵桥 | 红梅一点香如故——杂忆邓红梅同学

    总第135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1 在网上买了一本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集>. 这是购书计划之外的一本书,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