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提拔一将军,不只替关羽报了仇,还帮诸葛亮出了气

王平在三国时期其实并算不上出名,但是说起三国,却又不得不提到王平。在军事方面,他的头脑并不比姜维差,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能够受到刘备如此的器重?

▲刘备提拔了王平。(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王平本是曹营将军,少时在外家何氏生活,后改回本姓王。张鲁投靠曹操后,异民族的巴西郡夷王杜濩、賨邑侯朴胡带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跟随二人到雒阳,代理校尉职权。217年,王平随曹操侵袭汉中。

其实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之后,王平出于无奈才转而投靠刘备。而王平赢得刘备等人的刮目相看是在公元243年,这次事件可以说是王平一生的荣誉所在了。当时王平奉命统领汉中,然而在244年的时候,曹操带领了十万精锐部队前来攻打汉中。

▲刘备爱才惜才更识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当时大部分将领都认为应该放弃前方的关隘,而坚守汉、乐两城。但是王平却不赞同,他认为关隘虽然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是如果放弃很可能导致军心涣散。

如果两军真的交战,首先在气势上就已经输给了对方。经过王平的深思熟虑,他采取了另一种灵活的作战方式,最后成功的击败了曹爽。

▲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也正是因为此事,费祎曾高度赞赏王平,如果当时王平没有成功击退曹爽,那么蜀汉政权很可能会提前20年消亡。而在王平的正确指导之下,成功地将蜀汉的历史延长了整整20年。

公元234年八月,汉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军中,汉军撤退,时大将魏延与长史杨仪相争,军心大乱,随后魏延被王平所平定。不久,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扎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237年,再进封为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238年,大将军蒋琬住于沔阳,以王平为前护军,处理蒋琬府之事。243年,蒋琬还住涪城,拜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理汉中。

王平为人遵守法度,不说戏言亦不嘲笑别人,从早朝到黄昏都会好好端坐,不像一位武将。然而其性情狭隘,易起猜疑之心,又因出身卑微且是曹军降将,所以为人自轻自卑是其缺点。

▲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王平终年在军中,认识的字不超过10个,便命人读《史记》、《汉书》,即可略知大意,往往论说而不失其大义,可见其聪明之处。当时有一句谚语叫“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蜀汉后期杰出人才不足,连不识字的王平都要被托付重要职务,尽管这是讽刺蜀汉的句子,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王平的能力、水平。

王平生前,东吴和曹魏都没能成功地占领蜀汉的半寸领土,这也在侧面为诸葛孔明出了口气,与此同时,也为先前被东吴残害的关羽报了仇,此外,还为当时被叛徒害死的张飞解了恨。

▲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王平的一生有多传奇,个人能力有多强,除此之外,其实三国还包含了很多值得深挖的故事。

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得的生存格局。三国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不仅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得的生存格局(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读懂了三国,才算真正读懂了人生。只可惜,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而且很多也不符合事实。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三国史话》,这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经典著作,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大量引用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观点,甚至有人戏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就是复刻《三国史话》

▲要读想懂三国历史,一定要读《三国史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所以要读想懂三国历史,想了解千年以前那些风流人物的权谋与智慧,那么就一定读《三国史话》,这本书在网上一搜有很多文字版了,但是错字极多,非常影响阅读,下面这本就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排版精致,纸张质量过硬,价格还便宜,只需要十几块便能买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买来一读。

由于不同平台上,书的价格经常变动,因此我放了好几个链接,大家可以点击最便宜的链接购买: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关注【无风起念】

(0)

相关推荐